沐風:用戶爲王的時代!產品思維早已過時!

經常有朋友跟我談起他的產品質量有多好,性價比有多高,售後服務又是多麼的有保證。每每聽到這樣的描述,我就隱隱地爲他們感到擔憂。因爲可以簡單地判斷出產品銷售差價是他們的主要的盈利方式。這在當今產品充分過剩的市場條件下,是十分被動的。

互聯網+、分享經濟、共享經濟已成爲當今的主流趨勢。這與十幾年前,20年前相比產品供應不足,有好的產品只要做好廣告,並可坐等顧客上門,已大不一樣了!那時企業能夠實現很好的盈利,是因爲有信息差。

如今各行各業產能過剩,尤其電子商務已全面普及了,產品的信息差已經很小,顧客有太多產品可供選擇。如果你對自己的產品仍然很有信心,並且還堅持要把產品做到極致的話。我建議你花些時間好好逛一逛淘寶和阿里巴巴:看看同類產品都有哪些?你想做的是不是已經有人在做了?最新一代的產品是不是早已經上線了?他們的售價如何?

還活在十幾年前產品思維的老闆,快醒醒吧!因爲產品思維早已過時了!

舉例:

我想一定有挺多人認爲,小米的成功就是賴於它的產品思維吧。然而,事實上是這樣嗎?小米的成功是因爲把握了用戶的需求產品以接近於成本的售價對用戶銷售,所以迅速佔領了市場。

首先,小米的經營思維是搶佔用戶的思維,而不是產品思維。小米所有的產品只是用於跟客戶建立聯繫。那麼,它是以什麼樣的方式來盈利呢?舉例:小米電視比同等配置的傳統電視廠商的生產的電視機都要便宜,打開小米電視我們就會發現,上面會有廣告,高級的會員內容是另外收費的!小米從一開始生產銷售手機到現在的小家電、生活家居等品類都是此等思維。

在這種模式下,相信不久的將來,小米的手機、電視機這些都可以免費供顧客使用了!

現在的小米已是:用戶思維+平臺思維+生態思維。衆所周知,其實樂視tv和樂視手機開始的時候,也是以這樣的方式迅速取得了成功,只是很可惜後來經營不善。

由此可見,產品只是用來吸引客戶,跟客戶發生聯繫的。優秀的商業模式產品本身可以不賺錢!然後通過後期的各種服務實現盈利。

擁有用戶思維、平臺思維、生態思維是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很多傳統企業目前還在苦苦的堅持產品至上的經營理念,他們唯一的盈利方式還是通過產品的差價來實現盈利。這樣的結果必然導致利潤越來越低,經營越來越困難。

企業應該如何從產品思維過渡到用戶思維,平臺思維和生態思維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