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狗十三》:成长是人生必经的溃烂,吗?

之前我纠结了好久,面对这个世界我为什么高兴不起来,我究竟在抗拒什么?

这部电影给了我答案:“成长”。


电影故事情节很复杂,简单来说,电影过一个平凡的十三岁女孩李玩,将大部分我国青少年的成长经历展现了出来。

她喜欢物理,喜欢狗狗“爱因斯坦”,不喜欢喝牛奶,但是她的家长却在逼她学不喜欢的英语,让她喝牛奶喝酒,弄丢真的“爱因斯坦”后找来一个新的“爱因斯坦”来糊弄她.....

这部电影无论是剧情,还是画面、配乐都带给了我一种极其的迷茫、愤怒、挣扎,或者说,一种强烈的无力感。

无论是李完执着找“爱因斯坦”的时候、在酒桌上半途跑去天文展览的时候、父亲用一个谎言去弥补前一个谎言的时候、三个人互相拼出那个英语单词hypocrisy(伪善)的时候以及最终李玩吃下那块酒桌上的狗肉的时候;无时无刻都带给了我焦虑、烦躁、无奈等等情绪混杂的奇妙观影感受,它真的戳中了我心底里那片最深的地方。


作为一个观影者,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李玩是如何被塑造成大人们心目中的样子。

没人在乎她的感受,没人关心她的意愿,大人们只知道强加给她自己的意愿,想把她变成“懂事”的“好孩子”。

大人的世界全都充满了自私和谎言,说是要帮李玩找到“爱因斯坦”,却买来一条新的狗来代替“爱因斯坦”;说是要带李玩去天文展览,却把她带去了饭局;就连喝酒,说是不让她喝,在饭局上却逼着她喝......

李玩是一个很“刚强”的角色,她被大人一次又一次的欺骗,一次又一次的教训,她完全可以像她姐姐一样顺着大人行事,也会少些肉体上的痛苦,但她还是向着大人们一次又一次的反抗。

可是,她赢不了。

她最终还是妥协了 ,她会听从爸爸的话在酒桌上敬酒,放弃物理选择不喜欢的英语,看到真的“爱因施坦”后选择无视;甚至,吃掉那片狗肉。

到此,她“长大”了 。


曾经的我们,和李玩一样,总是会看不惯很多事,也想要坚持很多事;

比如我们会看不惯插队、看不惯闯红灯、看不惯别人没素质,想要坚持某件热爱的事情、某段不被看好的爱情、某个美好的品质;

就像我们考驾照时候的教练,我们会厌恶他们的市侩,看不惯他们和考场背后的“黑暗”,想要坚持内心的正义;当教练骂你的时候,你想去投诉,但大人会说,让他骂吧,没几天就过去了;当教练收黑钱的时候,你想去告发,但大人会说,让他收吧,不然你过不了。最终,你妥协了。

这种感觉就像是《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愤世嫉俗,向往“麦田”,却无能为力。

而且,“往后啊,这种事还多着呢”


其实对于这件事,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痛苦,有很多人都向大人转变的很好。

真正痛苦的人,往往是那些性格中带有叛逆、带有自我坚持,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的人。

就说我吧,过了那么多年,

还是不懂事,不会办事,不会做人;

依旧排斥酒桌,依旧愤世嫉俗。

很挣扎,很拧巴。


可是过了20多年,我还是这个样子;

这时候,我不觉得我很矫情或者脆弱;我会觉得我很独特;

就像我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句话,“如果脆弱一直都无法改变,那么脆弱本身就是最强大的力量所在。”

这就是我性格中天生的一部分,天生就这么“矫情”,天生就这么自我坚持。

也许我们终将会像李玩那样,向“成长”妥协,但这世界上最美的事情不就是“明知会输,但我还是要去做”吗。



-END-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文/麦田里的安生;

图源网络,侵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