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後酒席|那鋪張浪費的酒席,對應着我們那慌亂的暑假

我們班酒席是從7月20號開始的,那天正好是一批結果出來的那天,從那天起,一直延續到8月7號,幾乎每天都有同學辦酒席,甚至有幾天兩位同學擠在一天辦的。

辦酒席分爲兩種情況。

一種是單獨請同學老師的,這或許稱不上酒席,可以說是請客吧;另一種就是親戚同學一塊請的,我記得有些酒店還有特定的同學桌,與親戚分開來。


一般在縣裏的同學都是在酒店飯館請的,所以在暑假期間你會大致逛遍縣裏的酒店飯館,大大小小的都有。

而農村的同學就只能在家裏辦了,畢竟在酒店辦酒席還是有點貴的。

事實上,我一開始是這麼想的,每一次酒席我要堅持去。這個想法很奇怪,難道是爲了蹭吃蹭喝?還是找素材?又或許是強迫症吧。


隨着一批結果的出來,班上同學紛紛定下了日期辦酒席,以至於日期太多記不清,直接在QQ羣裏發了個公告,哪月哪天哪位同學在哪辦酒席。

一開始的時候,那公告老長了,有些人早早定好時間,有些人爲了讓每一天都有酒席就把空的那天補上貫連起來,重到了就一個同學選中午,另一個同學選晚上。

一般同學決定辦酒席,都會在QQ羣裏發個羣投票,好統計人數,只是有些人不打算去也不好意思投“不去”的票,就當作沒看見,所以票總是投不滿。

所謂酒席,沒“酒”怎麼能叫酒席呢?沒有勸酒的人怎麼叫酒席呢?

所以,經歷過十幾次的酒席,酒桌文化大致瞭解了。

有些老師喝酒很厲害,勸酒更厲害,把同學勸酒勸到迷迷糊糊,不知不覺三杯啤酒下肚,兩邊白酒入口。此等滋味,可謂頭暈腦脹,喉嚨火辣。

有些人不喜歡喝酒,或者說,不願意喝酒,就拿酒精過敏這一說法抵禦萬千勸酒。

“來敬老師一杯酒啊。”

“額,我酒精過敏,以飲料代酒。”


更厲害的是以白開水當作白酒。我們班班主任不喜歡喝酒,卻喜歡勸別人喝酒,於是,他經常拿杯白開水當白酒招搖過市。

後來,喝了十幾次酒席後,同學們也不願意再喝酒了,要不都說自己酒精過敏,要不都用白開水當作白酒。


無論什麼事,太多了總是不好。

酒席喝了十幾天,也會慢慢厭倦,陸陸續續人就少起來了。一開始同學都是四桌的,過五天後,同學都是三桌了,過十天後就兩桌了,二十天後也就一桌了。深知這種效應的同學老早把酒席往前定日期了。

所以,越晚辦酒席來的同學越少。


我幾乎參加了每次同學的酒席,不過後期有幾次就沒怎麼去了。有些時候,我練完車就直接奔向同學辦酒席的酒店,然後拿那同學目瞪口呆,“你來這麼早幹嘛?你是不是每天都很空的?”

“額,只是練完車回家再來太麻煩,又沒什麼好去處,只能呆在這裏了。”


去過皇朝,以爲很好,結果伙食一般;

去過玉臺,那桌子很大,一桌能做二十幾個人;

去過自家人,好像是同學生日去的吧;

去過七里人家,而且是去過好幾次的,畢竟離學校近。

當我騎着電瓶車去喝酒席,看着手機上的地圖找尋酒店飯館,竟然不知不覺把整個縣裏都逛了一遍。

我終於明白我爲什麼要堅持去喝每一場酒席了,原來我是希望有一種在路上的感覺,忙碌充實,去彌補小學初中總是呆在家裏的遺憾。

後來,QQ羣裏的公告一遍遍更新,日期也慢慢變少,只有幾個農村的同學把酒席放在8月下旬辦。

那場瘋狂的暑假,隨着酒席的慢慢減少而逐漸褪去,剩下的,只有對即將迎來大學的憧憬。


有些人開學早,酒席沒喝夠就離開了家鄉,去往陌生的城市;

有些人辦酒席晚,又在農村,交通不便,只有三四個同學來;

有些人在酒席喝了好多酒最後吐了,甚至有次直接送進醫院,把同學都嚇到了;

有些人喝過一次酒從此打算再也不喝酒,無論對方怎麼勸。


那鋪張浪費的酒席,對應着我們那慌亂的暑假,那個沒有了高考之憂的暑假。

我們盡情地玩鬧,去不同的酒店飯館重複一樣的事,卻再也回不去了,只剩下懷念了。

無論當初的自己是怎麼拒絕喝酒的,無論當初的自己是怎麼被忽悠喝酒的,都留在了過去,我們懷念那些吃了又吃的酒席,倒不如說我們懷念那個高考後無拘無束的自己。


我想起了那一天傍晚,我喝完酒席,同學們有的三三兩兩去KTV唱歌,有的約在一起打籃球。

我揹着斜揹包,包裏裝着同學家裏發的紅包十塊錢,走在沿河路上,夜幕開始,很多人陸陸續續從家裏出來。

我望着夕陽,腦子裏停留着一個畫面:同學和同學的爸媽一個酒桌一個酒桌地敬酒。敬完後,同學跑回來插進我們,喝酒,插科打諢,說着不明所以的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