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雜談

經典雜談

         有人曾經說經典誦讀這樣一種教育,就是教育的經濟學。因爲它太經濟了,只要學一點點,它就有很大的收穫。所以天下的父母、教師們,一定要教給自己的後代有用的東西,而且這個有用一定是高度有用,而這個高度有用是一輩子有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你只要教五分鐘就影響他一輩子,你只要教幾句話就讓他一輩子受用。這是什麼教材?中華經典!!!
      這些經典著作本身就是一個開放性的、一個高遠的理想;一個開闊的胸懷。涵養性情,增智慧,提升眼界,增進道德勇氣,都必須靠這些永恆的著作來啓發我們民族的每一個人。    
      現代學校、父母所教的基本上是白話文,就等於是浪費兒童的生命。爲什麼?白話文是不要教的。只要認得字,就會讀白話文,因爲按照胡適之先生的說法,白話文叫作,我手寫我口,我口就是講話,我的手會寫字,我就會寫白話文,白話文是不需要學的。
      現在四大文明除了中華文明,基本上都滅亡了,爲什麼?因爲他們的文化是“白話文”,是隨着時代的變遷而變遷的。中華文化源源五千年,是因爲我們的文化與自己的日常語言所分開,她的文化載體是一個相對穩定的體系——古文。經典誦讀使我們學習先人的智慧的同時,可以增強我們的記憶力,可以增強我們的理解力,可以增強我們的觀察力,可以增強我們的寫作能力……比如:我的女兒在誦讀《大學》時,她可以結合她的實際給我講其中的部分,而且其義與《大學》的含義基本相同。我告訴她“書讀百遍,其義自顯”。這就是經典誦讀的魅力!
      如果在今天我們不提倡經典的學習,使我們的人民能夠運用這一文字載體,在未來的幾百年、幾千年後,我們將不明白我們的祖先說了些什麼。更談不上繼承中華文明瞭,這也許是我們民族的悲哀。
      我們不是跟着經典走,乃是我們讀經典之書來啓發我自己內在的心靈。如果經典上講的不是我內在心靈要的東西,我可以不要經典,我們是憑這樣的精神來讀書的!但是經典講的話如果是千秋不朽呢?他還是新的,所以未曾老去,他還是有活力的,未曾死去!!!只要有人類,你就必須這樣做。不是經典教我們這樣做,而是你自己本身就希望這樣做。只是這些書再來喚醒你,所以經典是喚醒人性的著作。不是來壓迫你,不是來宰制你,不是來奴役你,千萬千萬要認識這一點,要不然我們就不能讀那些書了
      杜甫說:“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假如你真的在一個“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這種環境之中。一個人如果不會感時花濺淚不會恨別鳥驚心,這種人沒良心,所以杜甫不是他自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乃是普遍的人性都是如此,這樣子叫“千古之作”,這樣子叫“永垂不朽”!沒有任何的政治勢力,沒有任何的經濟勢力,可以使那些東西永垂不朽的只有人性!人性不在杜甫那裏,在我們自己這裏,這叫作“經典”,而“經典”不只是有了這樣的性情的涵養,不只是對我們人性的光輝啓發,它又是最好的文學著作。所以你要有好的文學的素質,你直接讀經典可以節省你很多時間。
      教育要從經典入手,而中華民族有五千多年文明史,這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我們要從傳統文化經典裏去吸取智慧,去陶冶我們的情操,去強化我們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去用我們的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去鑄造我們中華民族的新長城!二十一世紀應當是中華民族復興的世紀,是我們揚眉吐氣的世紀!這就是文化的作用!!!願我們每一位中華民族的子孫們都用自己的心血去讀我們的經典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