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昨日重现

临近期末,每天都在陪孩子紧锣密鼓地查漏补缺备战期末考试,即便如此,闺女和儿子每天都在问我:“妈妈,还有几天过年啊?我真想快点过年啊,过年就可以去姥姥家了,还能收到不少的红包...”俩孩子已经在挂历前对过年进行倒计时了,就像当年我高考前对着黑板倒计时一般,只是这心情却大相径庭,不可同日而语。

每天看着孩子们对过年充满期待的小眼神儿,一提起过年就兴高采烈地叽叽喳喳的小模样,我也被刺激着感染着同化着,曾几何时,我也是个孩子,也是对过年充满了期待和期盼...

我生于80年代初,小时候,家里不算富裕,只能算是温饱,鸡窝里捡出来的鸡蛋是要拿去集上卖掉记到爸爸的家庭收支账本上的,更别说有零花钱了,爸爸妈妈都是勤俭节约惯了的,对我们姐弟的教育可以用“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来概括。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要说我对过年没有期待那是自欺欺人。

在我生活的湖北老家,进入腊月,家家户户都开始忙活了,杀猪宰羊,灌香肠,赶集采办年货。爸爸常说,穷人过年难,只有小孩儿才望过年 。

一身新衣服一双新皮鞋一朵新头花都能让我整个冬天都充满了期待,买新衣服是必须要有口袋的,每逢大年三十的夜,我门姐弟都早早把新衣服叠整齐放在床头,每每说跟爸爸妈妈一起熬年,却总是困到不行不得不爬上床,到了三四点就兴奋地穿上新衣服直到天蒙蒙亮就开始走家串户。

到村子里挨家挨户拜年总是满载而归的,我们姐弟三人的所有口袋基本都装得满满当当的,糖、瓜子、还有一块两块的压岁钱,回到家,姐弟三人都忙不迭地把口袋里的拜年收获拿出来互相对比着炫耀着...


现在想想,儿时的幸福来的可真是简单!

儿时的年味儿其实就是吃喝玩乐不上学;

儿时的年味儿就是姑娘要花,小子要炮;

儿时的年味儿就是一身漂亮的新衣和妈妈精心为我和姐姐梳的麻花辫儿;

儿时的年味儿就是全家人一起拆洗浆洗被子被褥,爬山捡柴锯木头准备足够的烧地锅的柴火;

儿时的年味儿就是全家一起就着收音机里的《朝阳沟》洒扫庭除,连死角儿也不放过;

儿时的年味儿就是跟着妈妈去豆腐坊磨豆腐,吃刚出炉的不成形的软豆腐;

儿时的年味儿就是大人们杀鸡宰猪,孩子们等吃等喝看大人追得猪满院子乱跑乱叫,嘻嘻笑笑;

儿时的年味儿就是缠着爸爸去赶集,不带上一起就得哭鼻子,其实赶集就为了一嘴好吃的;

儿时的年味儿就是站在街头排长队打米花、爆爆米花;

儿时的年味儿就是在拥挤的年集上,抢着帮爸爸拿买好的糖果、瓜子和糕点;

儿时的年味儿就是姐弟三人和爸爸一起琢磨写对联;

至今仍然记得“槽头兴旺,五谷丰登、满园春光以及“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人间福满门”;

只是现在不喂猪不种稻,再也不贴槽头兴旺和五谷丰登了;

儿时的年味儿就是妈妈在灶台后面忙忙碌碌炸红薯丸、肉丸、莲夹,炒瓜子,炒花生,发面蒸包子;

儿时的年味儿就是奶奶家那口大锅里熬制的香飘四溢的大骨头;

儿时的年味儿就是和奶奶一家人一起团团圆圆吃丰盛的年饭、喝热乎乎的黄腾酒;

儿时的年味儿就是一家人一起做在火盆边看春晚包饺子;

儿时的年味儿就是家家户户大红灯笼高高挂;

儿时的年味儿就是爸爸除夕夜对我们姐弟三人的耳提面命谆谆教导;

儿时的年味儿就是大年初一凌晨,姐弟三人就跑到奶奶家扑通跪下给奶奶磕头拜年;

儿时的年味儿就是大年初一姐弟三人跟着爸爸去上坟,给长埋地下的爷爷奶奶拜年放鞭炮烧纸钱;

儿时的年味儿是拿着奶奶用红纸精心染好的煮鸡蛋、糖果、糕点、甘蔗喜滋滋地回家;

儿时的年味儿就是大年初一起得早,见人就问过年好,顺便收收压岁钱;

儿时的年味儿就是姐弟三人轮流跟着爸爸骑摩托车到亲戚家拜年;

儿时的年味儿就是每天看着堂屋放桌上堆成小山似的白糖包和糕点包;

儿时的年味儿就是从初一开始,上午家家不关大门,客人到,端茶倒水泡米花的热情款待;

儿时的年味儿就是每天下午跟着玩狮子玩龙的杂耍队伍走街串巷;

儿时的年味儿就是拿着压岁钱三五成群去街上剧院看大戏;

.......


还记得有一个除夕夜,一家人坐在火盆边儿,妈妈包着饺子,妈妈对我们姐弟三人开始上“政治课”,非要我们姐弟三人谈一谈“我未来的路怎么走”,那会的我们还小,姐姐那会儿也才是初中生吧,对前途还是一片迷茫,于是姐弟三人像受审一样大气不敢出,不知道怎么回答爸爸的话,后来爸爸转换了话题,我们姐弟便如逢大赦一般欢天喜地...

还记得一个特别难忘的大年,家里刚杀了头猪,妈妈把猪肉都腌在厨房(湖北方言叫灶火)里的一口大缸里,腊月二十几的一个晚上,妈妈和爸爸一起去另一个村子磨豆腐了,我们姐弟三人在楼房里睡着了(小洋楼和厨房之间隔着一个大院子),等爸爸妈妈半夜磨完豆腐回来,院子大门开着,厨房门也开着,除了一条猪腿,大缸里的整头猪的猪肉都被人偷走了,那时候条件艰苦,平时是没有肉吃的,只有来客人的时候才能吃上肉,对此一家人都痛心极了,整个大年一家人就在郁闷中度过,至今难以想象一个没有肉的年是怎么过的...

还记得一个除夕夜,接近12点了,新年的钟声要敲响了,爸爸赶紧把10万响的鞭炮放在火盆边儿烤着,为的是12点燃放辞旧迎新炮的时候能够更响亮,结果,刚不到12点,这挂大鞭炮却噼里啪啦地在火盆边儿响开了,把坐在火盆边儿的我们都吓得跳起来了,幸亏没有伤到人,爸爸说这是最不幸也最幸运的一挂鞭炮了,爸爸说这叫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现在的我们,长大了,也看春晚,也熬年,也包饺子,也吃大鱼大肉,可是,我们并不那么期待过年了,甚至觉得过年并不快乐。

也是因为儿时的我们很简单,所以儿时的我们更快乐!

儿时的年味儿很浓,儿时的欲望不大,儿时的快乐最简单!儿时的幸福最久远!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如今已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角色已经从收红包到发红包了,昨日重现的温暖依然萦绕心头。

所以,接下来的这个年,我的愿望很简单:与爸爸妈妈角色换一换,给爸爸妈妈好好做顿饭,陪爸爸妈妈好好聊聊天,帮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回归小儿女,昨日依然会重现!

最后给诸位拜个早年,祝大家新的一年万事如意!诸事顺利!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活动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