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不公不是你的問題,替代品纔是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強調文章道統的韓愈也有這樣適合人意淫的文字,而且這段話自從問世後復出的頻率之高,實在說明對命運不公的抨擊已經是人類存在的一個原始母題。

然而,派克告訴你,不是這樣的:

人生苦難重重,這是個偉大的真理

這是我作《少有人走的路》分享的第一篇,讀的是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的通行本,譯筆流暢生動(現在這個要求對於譯作來說已經很不容易了,很懷念當年高中讀傅雷先生名譯《約翰克利斯朵夫》的日子),很多句子完全可以置於座右。

人生苦難重重。這是個偉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真理之一。

它的偉大,在於我們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實現人生的超越。

只要我們知道人生是艱難的——只要我們真正理解並接受這一點,那麼我們就再也不會對人生的苦難耿耿於懷了。

然而,大部分人卻不願正視它。

在他們看來,似乎人生本該既舒適又順利。他們不是怨天尤人,就是抱怨自己生而不幸,他們總是哀嘆無數麻煩、壓力、困難與其爲伴,他們認爲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命運偏偏讓他們自己、他們的家人、他們的部落、他們的社會階級、他們的國家和民族乃至他們的人種吃苦受罪,而別的人卻安然無恙……

所謂命運,孔子說他五十知天命,是不是五十歲那年孔子已經搞定了所有的問題,然後再來修身養性、坐而論道了?

並不是這樣。這樣的孔子形象總是讓人想起了另一位老人的形象——《老人與海》裏的那位名叫聖地亞哥的老漁夫。

人可以被戰勝,但不可以被打敗

從三十歲到五十歲,孔子只做了三件事:一路考察,一路問學,一路言政。

考察禮和孔門教學是輸入,孔子做得很靈性,帶着弟子不斷向上;

言政是輸出,是改變社會政治生態,孔子做得很痛苦,累累若喪家之狗(《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和聖地亞哥一樣,一生都是痛並快樂着。

命運不公不是你的問題,替代品纔是

聖人和英雄,都面臨着讓他們極端痛苦的事。

那個美好的時代爲什麼就回不來呢?爲什麼我就夢不到周公呢?爲什麼那條魚一直還在跑呢?

人生,就是一連串的難題,面對它,你是哭哭啼啼,還是捋起袖子,勇敢奮起?

你是在夢裏睡去,還是在夜裏努力睜大着眼睛?

所以,命運不公不是你的問題,因爲大家都是。

你的問題是,你找到了替代品,而他們沒有找。

惟有痛苦,纔會帶來教益

正像富蘭克林的這句名言,痛苦纔會帶來教益。當然,前提是迎着痛苦,你睜大了眼睛,你一直堅持到了最後。

有的人不斷拖延時間,等待問題自行消失;有的人對問題視而不見,或儘量忘記它們的存在;有的人與麻醉藥和毒品爲伴,想把問題排除在意識之外,換得片刻解脫。我們總是規避問題,而不是與問題正面搏擊;我們只想遠離問題,卻不想經受解決問題帶來的痛苦。

轉移讓我們暫時平靜下來,但我們失去的,卻是真實的世界。

真實的世界,虛幻的世界,何者爲真,何者爲幻,我們是不是真的願意去面對。

避真就幻是我們經常做的選擇,也許是大屏的遊戲或者電影,也許是小屏的手機,也許是其他,但是,替代品終究只是替代品,它不是你,但它會迷失你。莊子化蝶,儘管當時已惘然,但那不是迷失,因爲莊子的主觀探究的意識一直存在,至人神人聖人一直是他心裏的方向。

對我們,對我,主體的意識是不是還在?你是“物物”(控制外物),還是反過來被外物(替代品)所控制了?

人是無法被替代的,人才是萬物之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