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大猩猩》:你以爲的可能真的不是事實

《看不見的大猩猩》這本書源於一個非常有名的心理學實驗,以下是這個心理學實驗的視頻網址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jg4ODU5NjA0NA==.html?spm=a2h0k.11417342.soresults.dtitle

你注意到了嗎?

01 爲什麼推薦大家閱讀《看不見的大猩猩》?

這是一本既嚴謹又好玩的心理學書。說它嚴謹,本書的兩位作者克里斯托弗·查布利斯、丹尼爾·西蒙斯都是心理學專業的博士,也是美國知名大學的心理學系老師,所以非常注重通過實驗的方式對現象進行解釋;說它好玩,不光是因爲他們二人因爲"看不見的大猩猩"這個實驗獲得2004年"搞笑諾貝爾獎",還因爲這本書中有很多其他好玩的實驗或者是一些有趣的現象,閱讀起來比較有趣味性。

這是一本知識書。通過這本書告訴我們,生活中我們司空見慣的那些現象,其背後隱藏着豐富的心理學知識,讓我們學會從另一個視角看待我們熟知的世界。

02 這本書在講什麼?

這本書主要介紹了6大無處不在的錯覺:注意錯覺、記憶錯覺、自信錯覺、知識錯覺、因果錯覺和潛能錯覺。

· 注意錯覺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在大街上迎面而來看到你的同事,正想和Ta打招呼,對方直直地從你身邊走過,你還不爽了很久......

其實,這就是注意錯覺。當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些事物時,很容易忽略不需要看到的東西,雖然有時候那些不需要看到的東西如此明顯,就像在視頻裏的大猩猩一樣。這背後的原因是:大腦接收信息與加工處理信息的區域不一樣,所以看到不等於看見。再加上大腦在短時間內能處理的信息有限,所以如果同時處理多項任務時,容易出現無意視盲。這就是爲什麼開車時不能接聽電話的重要原因。

與注意錯覺類似的,是無意失聰。約夏·貝爾,是全世界最知名的音樂家之一,2007年他在華盛頓某地鐵用高昂價值的小提琴演奏了45分鐘,結果行色匆匆的路人們,竟無人聽出這是偉大的音樂作品也沒人認出這位音樂大師來。


· 記憶錯覺

有時候你會不會覺得,自己明明記得某些東西,但就是想不起來。記憶錯覺告訴我們,記憶與回憶完全不同。人們的記憶有一定的規律性,比如普通人的即時記憶數約爲7個,記憶質量也會受到個體情緒的影響。但是,大腦進行回憶時,信息會重新加工組合,所以容易出現記憶錯覺。

與記憶錯覺類似的會出現記憶源錯誤,比如經過若干次重複後容易把別人的事情當成自己的記憶,這就是記憶源錯誤。從心理學角度看,確實存在這種問題:聽的旋律多了,當自己再作曲時,會靈光一現出現某些靈感,結果這些靈感是別人的,而自己並不知道。

還有一種現象是變化視盲,就是很難成功覺察事物在短時期內的變化。關於這個現象,最常見的應用就是影視作品中的穿幫鏡頭,其實在電影或電視拍攝過程中有一位工作人員叫腳本管理員,專門負責檢查穿幫鏡頭的,但是變化視盲還是無法完全避免,就連好萊塢經典電影《教父》中就有40多處穿幫鏡頭呢。


· 自信錯覺

你覺得自己的工作能力怎麼樣?

心理學研究表明,很多人對自己的能力缺乏準確的評價。支持這一現象的是達爾文理論,低能力的人容易表現的比高能力的人高估自己的實力。更爲嚴重的是,因爲自信錯覺的存在,我們更容易相信那些自信的人,而非真正能力強的人。

若干年前,我的英語口語老師問了我們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天你被診斷爲得了絕症,你接下來的第一件事情是做什麼?我清晰的記得全班同學都在說治療或放棄治療之類的,只有老師說換一家醫院做二次檢查。今天在寫這篇文章時,突然想到了這件事情,也是提醒自己:自信不等於能力強,我們要時刻想一想,你相信對方的專業還是他自信的答案呢?


·知識錯覺

你現在能拿出一張紙畫出一輛自行車嗎?

我想很多人能畫出兩個車輪、車座還有把手,但比較少能畫出自行車鏈吧?這就是知識錯覺現象,我們覺得自己掌握了某個知識,其實不盡然。

知識錯覺的現象在每個人身上都有,比如銷售人員需要大量知識與客戶交流,往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隻知皮毛,不能深入交談。就連一個衆所知周的社會現象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我們會用自己的經驗來揣測事件本身,結果只能是被打臉。


·因果錯覺

在心理學中有一條基本認識:證實事務之間的相關關係容易,但要證實事務之間的因果關係很難。很多時候,分不清巧合還是因果,甚至本能的願意將事物的發生套用到自己的認知模式裏,然後爲其賦予一套解釋,應用最廣泛的就是各大公衆號的標題黨。我們在看到各種變形的因果論斷後,急切的點開標題,失望而歸。


· 潛能錯覺

在這本書中說的潛能錯覺,主要披露的是:過去我們所聽到的那些說,我們人類的大腦只開發使用了百分之幾,還有非常大的開發空間可能是有問題的。包括直覺這類東西在科學實驗中並沒有數據支持。

這就意味着現在市場上火爆的那些關於強大的潛意識課程,可能是缺乏科學依據的。因爲我們並沒有看到這方面的強有力的證據。


03 本書的應用價值

看完這本書後最大的感受就是,原來從心理學視角看我們這個世界,竟然有如此大的不同。所以,每個人都該學點心理學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