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孔屏離真正的屏下攝像頭技術還有多遠?

全面屏的終極形態是什麼?

手機正面100%全是屏幕,所有達不到這一點的都只能算過渡產品。

反觀目前的全面屏手機,劉海屏、水滴屏、打孔屏等等,都屬於這類過渡產品,準確來講,這些手機都應該叫做“異形屏”手機。

異形屏之所以做不到全面屏,都是受前置攝像頭所困,不管你的屏佔比做到多大,最後都要給前攝留個位置,這是目前全面屏過不去的坎。

於是便有人指出,屏下攝像頭纔是全面屏的最終解決方案,只有把攝像頭置於屏幕下方,纔有可能做到100%的全面屏。

所以三星A8s發佈之時,便有一些捕風捉影之人開始大肆宣揚,說什麼首款屏下攝像頭手機、首發屏下攝像頭技術等等,但是如果他們搞明白了什麼叫真正的屏下攝像頭技術,一定會認爲多讀書不是個壞事兒。

拿現在和屏下攝像頭形似的開孔屏來說,無論是華爲Nova4還是榮耀V20亦或是三星A8s,都和真正的屏下攝像頭沒半毛錢關係。

從官方的宣傳來看,華爲Nova4被稱爲“極點全面屏”,榮耀V20被稱爲“魅眼全視屏”,而三星A8s官宣爲“黑瞳全視屏”,其實都在圍繞打孔部位做文章,屏下攝像頭技術是目前的技術難題,如果真有人突破了,怎麼可能不大力宣揚?

那真正的屏下攝像技術到底是什麼形態?這個“屏”到底是屏幕的玻璃蓋板還是整個屏幕?

屏下攝像頭技術其實和屏下指紋技術有點類似,前置攝像頭位於屏幕下方,攝像頭不工作的時候,其上方區域的屏幕正常顯示,兩者互不影響;而當開啓拍照模式的時候,攝像頭所對應的那塊屏幕像素變得透明,讓路攝像頭進行拍照或者視頻。

因此屏下攝像頭技術最明顯的一點便是:攝像頭非工作狀態下不影響屏幕成像。反觀目前這三款打孔屏手機,都破壞了屏幕顯示,形成了一個“黑洞”,華爲系破壞的是LCD的背光層,且對液晶層進行了特殊處理來增加透光率,三星則直接打穿了背光層和液晶面板,只留下玻璃蓋板。

所以現在的打孔屏手機還不能稱之爲真正的屏下攝像頭手機,這種模式準確來說應該叫玻璃蓋板下攝像頭,相對於劉海屏、水滴屏來說,雖然屏幕形態有很大變化,但仍屬異形屏陣容。

雖然說萬變不離其宗,但是打孔屏這一新的全面屏解決方案可能會在2019年裏佔據一席之地,和水滴屏、劉海屏們平分秋色。

回過頭來,我們聊聊這些打孔屏離真正的屏下攝像頭還有多遠。

其實它們隔了十萬八千里,或者說根本不是一路的。

屏下攝像頭技術首要解決的便是屏幕透光率問題,而這三款手機都不約而同的用了LCD屏,但是傳統的LCD屏透光率由於厚度和其他因素遠不及OLED屏。

由於OLED屏幕的自發光的特點,屏幕結構也較簡單,相對於傳統LCD屏幕,OLED屏也較薄,本身的透光性也比較好。因此,如果真出了屏下攝像頭技術,也很可能是OLED屏幕陣營的事兒。

但是透光率這個問題即便用了OLED屏幕也不太好解決,就算在攝像頭工作時,屏幕像素可以變成肉眼可見的透明狀態,但是它的透光率還遠未達到或者接近100%,那麼這裏可能就需要對攝像頭進行改進,增大光圈或者改善光感。

最後,屏幕上每個像素之間的晶格、電路,也會阻擋在攝像頭前方,形成“紗窗效應”,就好像隔着紗窗拍照一樣,因此這部分需要靠AI算法把它們過濾掉,然後還要把缺失的部位進行修復,但是此舉勢必會對成像質量造成影響。

所以,一路看下來,相對於已經量產的屏下指紋,屏下攝像頭技術可麻煩多了,能做屏幕,能搞攝像頭,還有點人工智能本事的廠家才能擔此重任,大家覺得是索尼還是三星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