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過年的你,喪嗎?

今年要準備畢業了,比往年都回家早,在家已經待了一個多月的我好像已經陷入生活的死循環了。家裏的生活無非就是一天到晚圍繞着柴米油鹽醬醋茶,準備一日三餐,總之,這種日子比學校的三點一線還難熬。

之前在回家前我依舊和以前一樣會把回家後每天的生活怎麼充實地過給規劃一遍,即使我早就明白了我在家還是每天玩手機,吃吃喝喝的度過這個刻苦銘心的道理。最近一低頭驚現好幾個下巴的我在此飄過~~沒幾天要過年了,開始Fang了。。。

人,一旦沒有了目標似乎就容易變得很喪。在家待久了,沒事拿着手機時我就會想: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幹嘛?這種感覺對於我來說是個特別糟糕的信號。因爲人類大腦內部有兩個系統:理性和感性。每天我們所做的一切事都是這兩個系統在作鬥爭來決定的,我知道我的理性總是在告訴我應該努力學習,所以偶爾也會積極地喪來給自己尋找安慰。每天寫幾個字,看幾篇文章來給自己製造每天都在學習的假象,確實,人有時候特別會自欺欺人。

“要是我之前……我也會……”似乎是很多人會掛在嘴巴的話。我以前也會,而現在更多的知道:即使再給我一次選擇的機會我還是那個樣子。能改變結果的永遠是你第一次是怎麼做的。

不開心的時候我就會翻一下我的備忘錄,裏面記錄的一些話都像是我每個時間段跟自己對話的過程一樣,每次看完心情會好很多。下面是備忘錄的一段話:

“年輕的時候把偶然當作天意,年老的時候總把天意當作偶然。人生,總是充滿着許許多多的奇妙,站在現在的角度來看,這周圍的一切都是我們始料未及的,人活的每一天都不能預料自己明天會是什麼樣子的。我們似乎都在爲更好的明天而奮鬥着,卻又總會陷入昨天和今天的困惑之中,不知道今天做的在未來有沒有收穫,內心又夾雜着對昨天時間荒廢的愧疚,反正不管明天好不好,這種心理的鬥爭是每天的必修課。”一看估計就是我在學校的時候沒有好好學習又在這反思了。

最近學到:如果要讓我們堅持做一件事情,比如學習,並不是只靠意志力的,有三個關鍵因素:理性上知道要學習、情感上讓你願意學習、情境上製造適合學習的場景。

以前總聽過類似這種媽媽與孩子的對話,孩子說:隔壁小明總是在影響我,而媽媽說:自己不學習還找藉口。現在想想估計好多媽媽都誤會了孩子,一個良好的學校環境確實是至關重要的。在家的時候要能安心學習無非是件特別困難的事情,這也是我一直不願意在家(舒適區)待太久的原因。人應該時刻都有危機感,特別是在現在這個社會,安於現狀一定沒有好結果。

特別喜歡一句話:讀書就是爲了不遇到我不想遇到的人;讀書是爲了成爲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所以,多讀點書沒什麼壞處。

都說,好的學習者應該有適當的輸出。以前的我,可能更會覺得說自己要寫東西應該去看好多書,要不然寫出來的東西跟我走在大街上隨便拉個人來閒聊一樣,感覺沒有藝術的美感。但是呢,在認真經歷並感受一些事後,突然發覺好多東西就是生活的縮影,許多東西我們本身就在不斷經歷着,如要寫出來,感覺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本有意思的書。


有時候,更應該相信一句話:相似的人總會相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