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簡書

2017年3月,初識簡書。


第一次聽到“簡書”二字是在室友的口中,隨後抱着好奇的心理註冊了簡書帳號。過了一段時間寫下了《春》,發表在簡書。隔了幾天再去看的時候,發現竟然有人關注了我,還有人評論了我的文章,而且是三個鼓掌的表情。

十分激動,還和室友分享了喜悅。也是這初次關注我的人和三個表情成爲了我日後在簡書繼續寫作的動力。

後來,忙於課業和部門的工作,於是簡書成爲了安靜躺在我手機裏面的APP。有一天晚上,我打開它,發表了一段文字,然後給專題投稿。由於有了第一次的經歷,於是第二天一早迫不及待地打開手機,結果令人大失所望。我開始反思。下定決心,將那一段不負責任的文字刪除。

其實我是一個習慣用紙筆寫作的人,恰逢那個時候我們專業開設了《高級寫作》課,代課老師要求我們每週交一篇手寫的週記。於是給簡書的時間幾乎爲零。翻翻自己的寫作記錄,集中在寒暑假,在學校寫的文章數目幾乎爲零。

我的簡書創作,真正開始於2017年的暑假。接近七十天的假期,給了我足夠的碼字的時間。於是抱着手機“噠噠噠”地打下一篇篇所思所想。

漸漸地,關注我的人多了起來,每發一篇文章,幾乎就能漲一兩個粉絲,我記得最多的時候漲了四個粉絲,當時看到消息的我激動地跳了起來。

那個時候,最期待的事情就是打開簡書,看到消息的那裏出現很大的數字,可是,事情總不會那麼順意。很多時候,會被文章所投的專題無情拒絕,這也就決定了文章的閱讀量和自身的知曉度。

當然,我讀的文章比我寫的多。每天我都會在簡書裏面讀很多文章,讀的最多的專題是《短篇小說》。看着那些閱讀量破萬的作品,滿心都是羨慕,我多麼渴望自己的文章有朝一日也能達到那個層次。

那個時候的我,總是太過於在乎閱讀量。只要發表了文章,就會隔一會刷一次手機,看看閱讀量有沒有增加。然而,結果一般都會令自己失望。失望之後,便產生了對自己的懷疑和不自信,繼而懷疑自己中小學的語文老師,畢竟那個時候自己的作文經常被當作範文。

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2018年的暑假,我真正明白了自己碼字的初衷和目的都不是爲了閱讀量,而是出自對文字的熱愛。我也開始釋懷,不再過份關注閱讀量和粉絲數目。就算寫的東西沒人看,總是被相關專題拒稿,我也不再很難過。

我曾經看過一些《如何成爲簡書專題的推薦作者》之類的文章,還把要點截屏保存,並且暗示自己照着那個方向發展。2018年的暑假,我也嘗試向幾個微信公衆號投稿,但是基本都是石沉大海、杳無音信。本來滿腔熱情,可是都被澆滅。

後來,我都不在乎了。我只想寫我想表達的東西,我的創作,應該簡單純粹。我不想把我熱愛的事情複雜化。

如今,在簡書發表的文章早已超過五十篇,11.3萬字,看到這個數字的時候,自己都大吃一驚。雖然閱讀量、粉絲量、獲得的喜歡還是很少,但是自己真的釋懷了。

真的很感謝那些關注我和閱讀我的文章同仁,在一定程度上,是他們給了我繼續發表文章的動力和激情。我知道:我的文章不夠精彩,思考也不夠成熟,感謝你們的喜歡和包容。

入駐簡書已接近兩年,五十多篇文章,也算是成長的一種見證。感謝熱愛文字的自己,雖然有時還是會偷個懶,但是隻要條件允許,我還是會繼續碼字。

我是熱愛文字的楊小汪,無論什麼時候,我都不會離開文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