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八,佩奇回家了嗎?

爺爺把鼓風機佩奇給了孫子,一家終於團圓了。

中國人就講究個喜慶、圓滿,無論這一年有多忙碌,在外過得是否辛苦,有沒有掙到錢,年底了,在這個團圓的日子,都要回家過年。

臘月二十八,還有兩天就是除夕了,還沒回家的你是否已經在路上?

小時候,每到過年,最開心的莫過於孩子們,農村的年味兒總是最濃最重的,家家熱氣騰騰,香氣瀰漫,那是記憶中年的味道,是大年夜幸福得睡不着覺的味道。如今,時代變了,過年彷彿成了心頭過不去的坎兒,不能回家、回不了家、有家不能回的五味雜陳,只有臘月二十八還沒回家的你懂......

小時候,過年是趕大集

母親早早起牀做好了飯,打發孩子們吃完自己好出去趕集,年底了,年貨還沒備齊,吃的用的,在各種攤位上總能找到。孩子們不管不顧,只想着集上那些好看好玩好吃的玩意兒,三五結對,有他們快樂的影子。

小時候,過年是貼對聯

父親會在三十兒這天早早刷好了牆,過了晌午便搬來梯子,與鄰居蘇叔一起貼對聯。孩子們在下面看着聽着,都緊着自己能幫忙做點兒什麼。母親將熬好的漿糊端來,孩子們更是興奮得不得了,哪怕幫不上忙,只能在旁邊看着。

小時候,過年是穿新衣

小時候家裏姐妹多,衣服總是姐姐穿了妹妹穿,哥哥穿了弟弟穿,也只有過年的時候纔會有新衣服穿,孩子們手裏舉着各式燈籠,走路用跳的,嘴裏哼着“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那場景,再不是現在隨時可以穿上新衣服的孩子們能夠體會的。

小時候,過年是放鞭炮

那時候沒有空氣污染,環保彷彿連句口號都算不上。過年喜慶,鞭炮怎能少得了?男孩子們多會拿着火柴盒般大小的鞭炮盒子,裏邊的小炮用力往地上一甩便炸開了,總會嚇得膽小的女孩哭了鼻子。夜晚,一直到12點,鞭炮的噼裏啪啦總會響個不停。

小時候,過年是包餃子

北方人愛吃麪食,逢年過節,怎能少得了餃子!餃子,寓意新舊交替、辭舊迎新,樣子又像元寶,來年財源滾滾。大家圍坐在一起,比着賽着看誰包的餃子好看,小孩子不會包,最喜歡拿着擀麪杖湊熱鬧,揉塊麪糰捏個小豬、小蟲的,那場景也是一年到頭不多見的。

小時候,過年是串親戚

母親總是嘮叨女孩子不愛出門,過年了,總是要出去串門走親戚的。拎着大包小包的禮品,坐着二八自行車,跟父親母親一起去串親戚。老一輩的觀念裏,孩子識字多算術對便是好,還好自己還算是給父母爭了臉,即便有人問“考得怎麼樣?”也不用過於擔心。

小時候,過年是逛廟會

農村老家逢年過節多有廟會,“大神兒”講,公公娘娘也是要過節的呀!給了供禮,討一碗“健康長壽”粥總是可以的。廟會上最集人氣的莫過於舞龍舞獅,熱熱鬧鬧才叫過年。

天氣預報裏說,今後這幾天都是晴天,好想能下點雪,瑞雪兆豐年!下雪的春節最有味道。

好吃的東西什麼時候都能吃到,新衣服什麼時候想穿就什麼時候買,爲了環保新年也是靜悄悄......不是年味淡了,是科技進步、人們生活越來越好了。但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過年是萬家團圓的日子,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臘月二十八,你回家了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