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走出焦慮的怪圈

進入大四之後,我的焦慮前所未有的嚴重。眼看課程就要上完了,未來的路就要自己走了,然而自己卻毫無準備。

回望大學三年,自己雖然沒有沉迷遊戲、沒有掛科、沒有其其他他不良記錄,但卻沒有什麼值得誇讚的事情。

持續性混吃等死,間接性躊躇滿志是大部分大學生的日常寫照。

對於大四的我們來說,這一年是無比迷茫、焦慮、艱難的一年。我們站在十字路口,有路可走,卻不知道走哪一條。身邊有計劃的同學,考研、留學、出國、考公務員、找工作,井然有序地進行着。加上公衆號各種信息的刺激,焦慮感越發嚴重。

曾有一度,焦慮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我當下的生活,食不知味,夜不能寐。我認識到如果我繼續這樣下去,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可能繼續頹靡下去。焦慮,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甚至會讓我們自暴自棄。

我開始尋找擺脫焦慮的方法

閱讀

當我們不知道幹什麼的時候,可以先讓自己靜下心來進行閱讀。或者強迫自己去讀,慢慢地就會沉浸在書中的世界。我們的焦慮,主要是因爲我們接受的信息過多,通過媒體看到太多優秀的同齡人。不可否認,這一部分的信息可能會激勵我們,但同樣也會讓我們陷入恐慌之中,不斷去懷疑自己、否定自己。

《拆掉思維的牆》中,古典提到“我們的幸福感,很大部分就在這種‘比你更好’的比較中流失。”信息爆炸的時代,許多人都在分享自己的生活、工作。當我們接受到這些信息的同時,我們也會在內心默默地同他人進行比較。

抽出一部分時間讀書,找一本自己感興趣的書籍,與書裏的人進行對話,暢遊書海,也可以大大的減少我們的焦慮感。

處於焦慮期的我,選擇了《當下的力量》。選擇這本書的原因,是因爲“當下”兩個字。我很明白,我的焦慮源於過去與未來。過去,我並沒有對自己即將面對的工作做出計劃。未來,我不知道我應該從哪裏着手。

在本書中第一次接觸到“靈脩”這個詞,即“靈性的修煉”。我認識到我就是書中沒有從思維中把自己解放出來的那一類人,有一個聲音一直在影響我,可能是關於過去,也可能是關於未來。這個聲音是我最大的敵人。

怎樣去解決這個問題呢?書中提到,傾聽自己的聲音,不帶主觀想法去觀察腦內的“思考者”。用心感受當下的一切事情。“越是接受當下,越能從小我的思維解脫。”

調整自己的心理,讓自己處於“臨在”的狀態,凝神聚氣去感受自己本身的存在,不受思維限制。人總需要藉助外物來證明自己的價值,而筆者認爲這些只能給我們帶來短暫的快感。

而我們之所以會焦慮,也正是因爲我們當下的所擁有的生活或是工作並沒有比他人強,沒有得到所謂的“快感”。

讓我們去感受我們自己當下的存在,我們在做什麼、思考什麼,而不是被焦慮侵佔我們所有的思緒。

調整睡眠

睡覺的時間正在被繽紛多彩的網絡世界一點一點的擠佔,我們熱衷於瀏覽各種公衆號信息,熱衷於各種app的短視頻,熱衷於八卦別人的生活。但,關掉網絡,我們留下了什麼呢?留下了巨大無比的黑眼圈和隔天起牀時的空虛。

有沒有體會到,熬夜甚至通宵過後的一天,長時間是頹靡不振的,幹什麼都沒有熱情,日復一日,什麼都沒幹成。我知道,因爲我也曾深有體會。

嘗試調整作息吧,規律的作息帶給我們不僅僅是健康的身體,也會是良好的心情。早睡早起,也會讓人感覺到事情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這一整天做任何事情也會更有計劃。

長輩的良言

如果你過度焦慮,可以嘗試與事業有成的長輩進行溝通,說出你內心的困惑和疑問。焦慮期的那段時間,我一味的鑽牛角尖,不斷地懷疑自己,否定自己,後悔自己在大學期間沒有做更多的積累,從而陷入一個怪圈。而那段時間,是我身邊的長輩鼓勵了我,開導我。他們都是經歷過這些階段的過來人,在很多方面,是看的比我們透徹也看的比我們長遠。

大四,實際上,對於即將步入社會的我們來說,也並不是學習生涯的結束,恰好相反,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我們需要爲以後幾十年的工作生涯,積累更多的知識與經驗。這麼看,是不是覺得我們還年輕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