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类社会学研究生

  曾宇是一名社会学硕士研究生,二十三岁,很年轻,但在社会学领域颇有名气,他的毕设论文“论人类社会的终极形态”写得非常新颖,收获了不少的关注度,在行业内颇受好评,这让曾宇年纪轻轻便崭露头角了,这在社会学这一年龄就是知识量的领域是很罕见的。

  曾宇正在向他的导师辞行,两人站在浙大的荷花亭中,暴雨倾盆,导师在作着最后的挽留。

  他的导师叫张齐,国内有名的社会学专家,平日里很深沉冷静的一个人,此时却情绪激动,他死死的盯着曾宇,盯着他最得意的学生,质问道:

  “这是为什么?你为什么不读博?凭你的成绩,可以很轻易的获得公费出国的名额,在国外,那里有更好的社会学专家和氛围,你天分很好,你的前途会是一片光明……”

  曾宇摇了摇头,很坚定的说:“我想留在国内,国内社会学领域的发展更需要我这样的年轻人。”

  “留在国内?你也知道,我们国内在社会学领域的研究起步晚,现在连培养博士生的能力都没有,你这是在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张齐气愤的说。

  “国外的知识我在国内也能学习到,可中国社会形态,只能在中国才能了解到。”曾宇反驳道:“老师,如果我去了国外,待个十年八年,是,我是会成为专家,一名美国,法国,英国,或者德国的社会学专家!那又有什么用?每个国家的社会形态都天差地别,文化差异,人口差异,经济差异,社会学是一门实用型学科,只有在中国,我才能成为一名了解中国社会的社会学专家,然后才能造福我的国家。”

  曾宇神情激动,眼神中充满了期待的火花,泪水渐渐模糊了眼睛,朦胧中仿佛看到了自己七年前从大西北黄土高坡上的小村庄离开的那一天。

  那一天,他面朝黄土背朝天,立下誓言,作为村里第一个走出去的大学生,将来一定要让爸妈,全村,甚至整个大西北的穷人,都过上好日子,他如饥似渴的学习知识,就是在为改变这个社会而积蓄能量。

  张齐太了解他这个学生了,说道:“你的心情我理解,可惜你也知道,社会学的实用性是很低的,不是我打击你,以国内的现状,你留在国内能做的最有贡献的事情就是当老师,教出更多社会学人才。”

  曾宇又摇了摇头:“我不能当老师,我还有很多东西要学。”

  “那就出国,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国外更系统和先进。”

  “我要学的不是这个。”

  “学什么?”

  “历史,地理,数学,计算机,经济学,心理学等,还有更多,需要什么我就学什么。”

  张齐愣住了:“你到底想干嘛?”

  曾宇微微一笑,擡起头看着自己的导师,炙热的目光似乎要将四周的冷空气都蒸发,他坚定的说:“我要建立一个模型,一个完整全面的中国社会模型。”

  “你是说在计算机上模拟社会形态的模型?”张齐再一次愣住了:“这些东西,早就不知道有多人弄过了,原始数据就是从真实社会中采集的需求量,供应量,死亡率,出生率等等的数据,建立什么经济模型,人口模型,妄想预测什么社会演化方向,可到最后都没什么成果。人类社会由几十亿人口组成,复杂程度难以想象,其中的变数太多太多,怎么可能是一个数学模型能够描述的呢?”

  “我的模型不一样。”曾宇自信的说。

  “每个模型都不一样,可没有一个成功的。”

  “我的是社会大统一模型,和爱因斯坦力学大统一模型一样,是一种用简洁统一复杂的方法。以前那些人都只想着让模型更复杂,数据更多,他们都错了。”

  “你有任何进度了吗?”张齐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曾宇。

  曾宇摊开了手,自认为幽默的说:“和爱因斯坦的模型一样干净。”

  张齐沉默了,他在仔细思考曾宇的话,对这个他教学生涯以来最满意的学生,这个天姿耀人的学生,张齐很重视他的任何想法,他问:“你真的相信复杂的人类社会能够用一个模型来模拟?”

  曾宇走到亭子边,看着外边纷乱的雨幕,风呼啸,将雨滴吹歪,击碎在墙上,水雾纷飞。往天空看,闪电在沉闷的云层中穿梭,正负电荷在大地和天空中释放着激情。更高的天空中,恒星用穿梭过亿万时光的微光互相交流着。他任由雨水拍打他的脸,自信的大喊道:“爱因斯坦能够相信这纷乱的世界都能由一条定律支配,我为什么不能相信人类社会是靠着一种规律,一种思维在运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