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味暴露性格


口味暴露性格



熱的夏季,來一口冰激凌是再舒服不過的事,但是你知道嗎,有研究者發現,我們對冰激凌口味的選擇竟然與性格相關。


比如說,喜歡香草口味的人,大多是易衝動的理想主義者,不但情緒表達能力佳,而且人際關係也不錯;草莓口味愛好者則大多屬於內向的邏輯思考家,常常擁有尋常人沒有的各種想法;活潑可愛的人大多喜歡巧克力口味;如果你喜歡咖啡口味,那麼你一定是個喜歡活在當下的人,對於未來不會做出太多的精打細算,性格浪漫又溫和。


除了冰激凌之外,連喝咖啡都會“暴露性格”。曾有研究發現,黑咖啡愛好者常是完美主義者,而喜歡喝卡布奇諾的人則控制慾較強。


如果你覺得上面提到的“口味測試”純屬娛樂的話,也有不少相對嚴謹的學術×××新鮮出爐。不久前,一份來自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的研究指出,偏愛苦味的人可能性格冷漠。


無獨有偶,《Nature(自然)》雜誌子刊《科學報告》最近也發表了一項由英國薩塞克斯大學發佈的研究成果,科學家們發現,不同味道的水會對人的行爲產生不同的效果——酸味更容易讓人冒險,甜味和鮮味讓人更加保守行事,而鹹味和苦味似乎對人們的行爲性格等沒有任何影響。


這樣說來,當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做決定的時候,是否需要一點酸味的食物來“調劑心理”呢?或許我們首先要弄清楚,自己對食物口味的喜厭究竟是由什麼決定的。


“一個人口味偏好的形成在其成長過程中,會受到很多不同因素的影響。比如說,如果在童年的時候,常常接受父母以某種食物作爲的獎勵,又或者曾在逆境中被某種食物所安慰,那麼這種口味或許會成爲我們的一生所愛。” 


就拿苦味食物來說,如果一個人特別喜歡喝黑咖啡、湯力水、苦瓜汁、黑巧克力等帶苦味的食物,那麼在他的潛意識中可能隱藏着“黑暗性格”。這種說法並非戲言,而是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對1000名參與者進行實驗後所得出的結論。


其實,食物和心理每時每刻都在發生關係,這一點從我們的日常生活就能顯露端倪。爲什麼在悲傷難過的時候會“食之無味”,又爲什麼在歡欣雀躍的時候連喝白開水都覺得甜,這通通都與我們的心理暗示相關。而食物之所以也能反過來影響我們的情緒和行爲,其中一個原因是食物本身就含有一些特殊的物質。


“比如說,辣椒中含有一種令味蕾感覺到辣的‘辣椒素’,這種特殊物質會將味蕾與腎上腺素聯繫在一起,通過刺激腎上腺素分泌,令我們產生一種在危險邊緣試探的刺激感。”


如果站在神經學的角度看,在不同的心理狀態下,掌管我們情緒的大腦區域會發生變化,繼而味覺需求也會發生改變。當大腦負荷高時,人們會偏好口味較重、濃郁的東西;相反,在心態相對平和的狀態下,人們就會對粗茶淡飯心嚮往之。


有趣的是,還有研究者發現,無論是在中文還是英文等語言裏,都能看到從味覺領域向人格領域的映射。例如“辣”,在不同的語言中常被用來隱喻脾氣暴躁易怒;而“甜”和“苦”這兩種味道也常被延伸至情緒的表達之中。


無論酸甜苦辣,吃進嘴裏的食物不但能夠填飽肚子,還能慰藉心靈,甚至還會催生不同的行爲。然而,隨着近年來VR技術的發展,能夠讓我們產生不同情緒體驗和心理狀態的介質,將不再依賴於“食物”本身。


衆所周知,只需要一副頭戴式VR眼鏡,就能將我們置身於看起來極其真實的虛擬環境中,四顧左右便能看到畫面、聽到聲音。此外,隨着科技的發展,虛擬現實技術不僅將製造場景和聲音,還將製造不同食物的味道和氣味。


換句話說,那些虛擬的味道和氣味能讓我們的大腦感覺到在吃東西,但實際上卻沒有。


無論過程如何,科學家所期待的結果都是一致的:希望在未來可以用虛擬技術改變食物或飲品的味道,這樣我們將有機會吃到更多有益健康的美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