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国】百年地理大发现(全8集)内容笔记记录

地理中国纪录片《百年中国大发现》

1、鸟之谜

    1882年4月26日,垂云惨淡,雾锁伦敦,达尔文的葬礼在久负盛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安葬在科学巨匠牛顿身旁;

    鸟类的特征不在于翅膀和飞翔,而是羽毛,自然界中只有鸟类有羽毛;当时没有鸟类的过渡性化石,支持鸟类是由其他物种进化而来;

 

 

出现

灭绝

 

恐龙

2.25亿年前

三叠纪晚期

6500万年前

剑齿虎

3370万年前

9000年前

猛犸象

480万年前

4000年前

渡渡鸟

2500万年前

340多年前

1681年

 

年份

科学家

地点

发现和假说

 

1861年

(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的第三年)

德国生物学家

冯·迈耶

德国索伦霍芬小镇(盛产精美化石)

距今1.45亿年侏罗纪晚期的

始祖鸟化石

始祖鸟长着翅膀,而且还有羽毛,但是翅膀末端有发达的爪子,长着长长的尾椎骨以及整齐的牙齿,都呈现出爬行动物的特征,证明这是一只具有爬行动物特征的过渡性的鸟;

1868年

(始祖鸟化石发现后的第七年)

英国博物学家

赫胥黎

 

鸟类恐龙起源假说

他分析出始祖鸟后腿与兽脚类恐龙后腿有35处相同特征,但是其他科学家认为这是趋同进化的结果;

 

1973年

美国恐龙专家

奥斯特罗姆教授

 

鸟类恐龙起源假说

仔细分析研究了恐龙爪与鸟类的关系,较全面的阐述了鸟类起源于小型兽脚类恐龙的假说;

此外还有 槽齿类起源假说 和 假鳄类起源假说;

1996年

中国地质博物馆原馆长

季强

 

距今1.25亿年白垩纪的

中华龙鸟化石

认为身上的是进化早期的羽毛,其他科学家认为中华龙鸟前肢粗短后腿细长,尾巴是躯干长度的两倍以上,适宜奔跑捕食,是小型肉食恐龙,毛发是刚毛;

1997年

研究领域是一类已经灭绝的海生动物骨骼或器官所形成的微小化石,

辽西地区

距今1.25亿年白垩纪的

原始祖鸟化石

前肢短于后肢,证明可以快速奔跑,肢体结构类似小型肉食恐龙,尾部长有明显的羽毛;

1998年

古生物界成为牙形石,上面的古生物只有十几微米大小;

北票张家沟

距今1.25亿年白垩纪的

尾羽鸟化石

有带有石子的嗉囊,不仅具有纤维状的体羽,前肢上还有明显的飞行羽毛,尾部长有长长的正羽,羽毛具有明显的羽轴,并发育有羽片;

 

 

 

 

 

 

    恐龙出现在三叠纪晚期,距今2.25亿年,联合古大陆开始解体,海水进入,全球气候变暖且越来越湿润,侏罗纪早期,大地构造活动平静,地势平坦河流广布,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繁茂,食物充足生存条件优越,恐龙经历过侏罗纪的繁盛,进入白垩纪,温暖如春的气候变得四季分明,被子植物开始取代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恐龙食物减少,作为变温动物不适宜降温的气候,6500万年前,蹦沙卡拉卡;

2、风吟大漠

地球上约有1/5的陆地是沙漠;

1895年,瑞典人【斯文·赫定】从新疆喀什向东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寻找喀拉墩,【楼兰、米兰、且末、尼雅、丹丹乌里克,喀拉墩】,公元七世纪之后就没有了;

一五计划修建【包兰铁路】,中间穿过【腾格里沙漠】,在【沙坡头】治理流沙,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撰写《向沙漠进军》;

1959年,29岁的【朱振达】被竺可桢委以重任带领中国第一支沙漠考察队队长;

(1)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风主要是在崇山围裹的塔里木盆地局地形成的,沙漠的沙是就地起沙;

(2)沙漠的沙来自于附近干涸的河床,沙漠文明因河流之水而生,因河流之沙而亡;

(3)90%的沙砾集中在5厘米高度内;

中国西北有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塔克拉玛干沙漠(世界第一大流动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柴达木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库布齐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

干旱地区的称为沙漠,半干旱地区的称为沙地;以贺兰山为界,贺兰山以西的沙漠面积广阔,但形成已有已有百万年的历史,是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细润的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原因;而贺兰山东部,数百年时间内大片草原变成沙地;

 苏联专家传来了草方格沙障,中国改良从5米见方改为1米见方,麦草长度20厘米;

草方格内沙子表面出现一层薄薄的壳状物,麦草腐烂,蓝藻结皮的生物土壤结皮,以后会发展成为更加稳定的藓类结皮,地衣结皮;

朱振达,中国沙漠与沙漠化科学奠基人;李鸣冈,开创世界无灌溉生物固沙先河,主持“包兰铁路防沙工程”;刘瑛心,中国沙漠植物分类研究第一人,主编《中国沙漠植物志》;

3、问天冷暖

19世纪末,阿尔卑斯山上奥地利气象学家汉恩,提出气候稳定不变理论,在一定的时间尺度内,气候是一种稳定不变的常态;

20世纪初,美国人霍普金斯用物候现象,提出了霍氏生物物候定律,北美温带区域,维度每向北移动1度,经度向东移动5度,或者海拔上升122米,春季和初夏的物候期将延迟4天,秋季相反;

坚持看英国的《nature》和美国的《science》,了解科学发展的方向和进展;

北美是一个比较标准的大陆,没有高山峡谷的阻断,适用霍氏生物物候定律,中国由于占1/4领土的青藏高原而有改变;

国学功底深厚的【竺可桢】研究中国古籍上记载的物候现象梳理历史气候演变规律,主要是《四库全书》,汇集了从先秦到清代的历代主要典籍,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的竺可桢负责《四库全书》在战争时期的转移;

亚洲象,5000年前在燕山(京津冀一代)脚下,3000年前在秦岭一带,1500年前在长江中下游一带,500到1000年前在广西广东一代,现今只在云南边境有;

梅花,从西安的终南山一代,到秦岭一带,直到如今的长江以南地区;

《二十四史》提取物候信息;

坚持每天记录气候信息,1300多万文字50多本笔记本,儿子竺安捐赠给浙江大学;

竺可桢曲线,考古时期,物候时期,方志时期、仪器时期;

唐朝温暖湿润期,是我国气候史上少有的稳定温和时期,整个唐代,气候湿润降雨充沛,适宜农业发展;

明末的寒冷小冰期,是五千年来气候的最低点,低温席卷大江南北,旱灾随即而来;

丹麦格陵兰岛的冰心采样,测量冰心中所含氧元素的同位素含量,就能测定冰洋冻结年代的气温;格陵兰岛曲线与竺可桢曲线高度重合;

4、黄土天书

1870年,写就了《中国》这部巨著的德国学者李希霍芬在黄土高原上遭遇到沙尘暴,提出“风成假说”;

1950年前后,苏联学者帕夫林诺夫依据故乡伏尔加河洪水泛滥的研究经验,提出黄土高原的“水成假说”;

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发建设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刘东生】来到黄土高原研究;

黄土红土交替,红土成因:土壤中的CaCO3随雨水溶解并在在红土层下方沉积成钙结核,俗称料姜土,相对坚硬,而土壤中的Fe被氧化使得土壤逐渐变成红色,形成红土层,红土层下半部分由于钙结核的沉积坚硬结实,成为能抗压的重要的支架层,建造窑洞时被利用在窑洞的顶部,所以窑洞顶部大多都为红土层;

黄土各处厚度相同,上下层颗粒大小没有明显区别,并没有洪水冲击淤积的厚度不一,大块颗粒在下层的特点,而且太行山上也有黄土存在,所以“水成假说”不对;

【刘东生】在黄土高原考察了东西走向4条,南北走向6条的10条大剖面,得出黄土颗粒大小区别,并根据黄土带的方向推断出风来的方向在西北方;提出了“新风成说”

红色土的形成需要充足的雨水,所以推断红色土和黄色土的交替可能是沉积层形成时气候的湿润程度不同;黄土层中的蜗牛壳是干冷型的,红土层中的蜗牛壳是温暖型的;

当时学术界普遍认同第四纪有四次大冰期的观点,但是黄土层红土层的交替却有32层,因此第四纪有32次冷暖交替;

做出黄土高原的岩心的古地磁的磁化率分析,海洋科学家用深海钻探技术提取海底沉积物的有孔虫化石并进行氧同位素研究绘制出对应远古地质时期气候冷暖变化曲线,与黄土高原岩心古地磁曲线相符,推翻了经典的第四纪四次大冰期学说;

黄土高原、极地冰芯、深海沉积并列成为研究全球气候变迁的三大支柱;

刘东生2002年获得国际环境科学的诺贝尔奖“泰勒奖”,迄今为止是唯一一个获得此奖项的中国大陆人;

5、远古奇花

到底何时开出了第一株花(被子植物的花才是真正的花);

达尔文对被子植物的突然出现成为【讨厌之谜】;

在地球上迄今为止找不到从无花到有花,从裸子植物到被子植物的过渡性物种;

有花植物化石应该最早出现在热带,但是找不到更早的化石,只有一亿年的化石;

【孙革】在黑龙江找到了1.25亿年的被子植物化石,【星学花序】;与一位美国学者在以色列找到的化石“以色列古花”相同;

1.25亿年前中东和远东都有相同的植物,植物的传播需要时间,那么一定还有更早的被子植物;

俄罗斯古生物学家克拉西洛夫在蒙古发现了比星学花序早几百万年的“古尔万果”化石可能是被子植物;

古尔万果的底层也产狼鳍鱼,是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最早的真骨鱼类,肯定是比星学花序的底层早;

辽西也产狼鳍鱼,【孙革】去了辽西,1996年发现了1.3亿年前的被子植物化石【辽宁古果】;而且在地层中发现了古尔万果是裸子植物;

辽宁古果的茎枝太细,不足以支持沉重的上部分,猜测被子植物起源于水中;

2000年在辽西发现了【中华古果】化石,被子植物,茎枝细弱,叶子细而深裂,根部不发达证明不用很深吸收水,证明了世界最早的被子植物起源于水中;

6、地心烈焰

世界上四大陆地断裂带:东非大裂谷,东亚大裂谷(安徽山东渤海黑龙江西伯利亚),莱茵河裂谷、盆地山岭省;

中国国内活火山很少,近百年只有昆仑山有一次爆发;

【刘嘉麒】师从著名地质学家【刘东生】,写就了《中国火山》一书;

1997年,刘嘉麒来到雷州半岛的广东湛江湖光岩,湖光岩是一个玛珥湖,【玛珥式火山喷发】是指岩浆上涌的过程中,遇到地下水发生爆炸,巨大的水蒸气喷出地表,使地面塌陷形成低平火山口,然后逐渐积水所形成的火山湖就是【玛珥湖】;湖光岩的玛珥湖与德国西部艾菲尔高原的玛珥湖并成为姊妹湖;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大最长的大陆断裂带,南起莫桑比克中部,在希雷河口分为东西两支,一路北上刺穿红海,直到欧亚大陆,长度将近赤道六分之一周长,拥有世界上四大火山带之一,东非裂谷火山带;

世界上四大火山带:环太平洋火山带,大洋中脊火山带,东非裂谷火山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地中海-印度尼西亚火山带);世界上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

刘嘉麒认为东非大裂谷最终将走向平静,不会继续裂开;

7、青藏崛起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平均气温不到10度,氧气含量不到海平面一半;

《西藏王统记》是一部历时近千年的古代文献,记录了公元七世纪吐蕃王朝的历史,其中记载青藏高原古代是海洋;

地槽成山:大陆边缘形成地槽,地槽沉积物积累直到地槽物理化学性质改变,地槽擡升隆起为山脉;

【常承法】发现青藏高原是倾斜地层,不是地槽成山理论的擡升地层;

隼嘴贝化石发现,隼嘴贝只生活在高温的海洋环境中,发现隼嘴贝的地方是古海洋洋底的火山喷发区;

发现五条青藏高原板块碰撞缝合带;

青藏高原的隆起是由于数次板块碰撞,喜马拉雅山脉的崛起是源于距今7000万年前,印度洋板块熊地球南段的冈瓦纳古陆分离,历经3000万年,与欧亚大陆碰撞,形成雅鲁藏布江断裂带;

洋中脊是一条贯穿几个大洋的巨型海底山脉,总长度超过五万千米,洋中脊火山活动较为频繁,亿万年来始终演化发展,是地球板块运动的主要源泉,是造山运动的动力;

 在海拔5900米发现阔叶植物高山砾的化石,一般生活在海拔2500米以下,这块化石只有200万年;

青藏高原是在近两百万年经历了狂飙式的快速隆升,一跃成为世界屋脊的;

【滕吉文】探究青藏高原隆升的地底动力,通过人工地震制造地震波进行探测,获得青藏高原地下80千米上地幔运动的精确速度8公里/秒,快速运动的上地幔成为加剧青藏高原隆升的重要动力;

所有大气环流中的物质都会随着大气环流而抵达冰川上空,并沉降在冰川表面,最终形成冰芯记录;青藏高原上的古里雅冰川是气球上除了南北极之外最稳定的冰川,是中低纬度发现的最大最厚最冷的冰帽;

黄河原来是集中在中西部的内陆河,数十万年以前,地址断裂,黄河联通,东流入海,流过黄土高原冲击黄土,在下游冲击出冲积平原,孕育了华夏文明;

以前中国东北在几百万年前,气候湿润,高原隆起改变了印度洋季风的北上;

8、我们的祖先

达尔文在发表的《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的书中提到人类是由古代猿类进化而来,而且极有可能起源于非洲大陆,因为 只有那里仍然生活着与人类高度相似的大猩猩和黑猩猩;

1856年,德国的尼安德峡谷发现了距今10万到5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头盖骨;

1868年,法国克罗马农山洞发现了距今3万年前的克罗马农人;

1929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距今约50万年的北京猿人;

1933年,北京山顶洞发现距今3万年的山顶洞人;

1974年,美国古人类学家唐纳德·约翰逊在埃塞俄比亚阿法三角区,发现了距今约300万年前的露西古人类骨架;

1976年,英国人类学家玛丽·利基在坦桑尼亚奥杜威峡谷,一片远古凝聚的火山灰上发现了360万年前的大人小孩的脚印化石;

1992年,埃塞俄比亚发现距今440万年前的地猿化石;

2001年,非洲乍得沙漠发现距今700万年前的撒海尔人化石;

5600万年-3400万年前,地球气候温暖湿润,多种早期灵长类生物生活各个大陆上;3400万年前,经历了持续40万年的气候寒冷,两极冰盖急剧扩大,热带雨林退缩到低纬度地带,灵长类大量灭绝,仅在非洲北部和亚州南部热带丛林区域仅有保留,而亚洲的类人猿逐渐走向灭绝;1500万年-1200万年前,东非高原隆起,形成纵观东西南北的大裂谷,形成人猿分道的地理屏障,适应西部湿润数从环境的继续向猿的方向进化,直到现在的黑猩猩和大猩猩,在东边开阔环境的类人猿开始双足直立行走,成为人类的远祖;在非洲持续进化了数百万年之后,大约在200万年前,一部分直立人走出非洲,远征遍布欧亚大陆,进入欧洲的成为尼安德特人,到达亚洲的一支最终进化成北京猿人和其他早期人类;

1984年由英国人类学家克里斯·斯特林格提出:

大约10万年前,有一部分人再次走出非洲,扩展到世界各地,进入亚洲的成为山顶洞人,他们取代了北京猿人的后裔,进入欧洲的成为克罗马农人的祖先,他们取代了尼安德特人的后裔,这就是【替代假说】,也叫【第二次走出非洲假说】; 

【吴新智】以铲形门齿回击,中国古代的化石全部都是铲形门齿,中国现代人铲形门齿比例80%-90%,欧洲铲形门齿5%,非洲现代人铲形门齿10%,澳大利亚土著24%,这是中国人连续进化证据;

基因技术分析全球147位女性线粒体DNA,得出全球人类来自同一个来自非洲的女性始祖,也就是【夏娃假说】;解释了非洲人遗传多样性非常高,彼此基因差异很大,拥有最古老的基因,而其他地方人群基因差异比较小;夏娃假说支持了替代假说;

【吴新智】提出【网状的连续进化附带杂交】观点,非洲连续进化,不存在取代,欧洲尼安德特人大部分都被克罗马农人取代了,走出非洲的智人成为主流,而在东亚中国,主流仍然是当时早期的北京猿人,只与外来人有过少量的杂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