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國】百年地理大發現(全8集)內容筆記記錄

地理中國紀錄片《百年中國大發現》

1、鳥之謎

    1882年4月26日,垂雲慘淡,霧鎖倫敦,達爾文的葬禮在久負盛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舉行,安葬在科學巨匠牛頓身旁;

    鳥類的特徵不在於翅膀和飛翔,而是羽毛,自然界中只有鳥類有羽毛;當時沒有鳥類的過渡性化石,支持鳥類是由其他物種進化而來;

 

 

出現

滅絕

 

恐龍

2.25億年前

三疊紀晚期

6500萬年前

劍齒虎

3370萬年前

9000年前

猛獁象

480萬年前

4000年前

渡渡鳥

2500萬年前

340多年前

1681年

 

年份

科學家

地點

發現和假說

 

1861年

(達爾文提出進化論的第三年)

德國生物學家

馮·邁耶

德國索倫霍芬小鎮(盛產精美化石)

距今1.45億年侏羅紀晚期的

始祖鳥化石

始祖鳥長着翅膀,而且還有羽毛,但是翅膀末端有發達的爪子,長着長長的尾椎骨以及整齊的牙齒,都呈現出爬行動物的特徵,證明這是一隻具有爬行動物特徵的過渡性的鳥;

1868年

(始祖鳥化石發現後的第七年)

英國博物學家

赫胥黎

 

鳥類恐龍起源假說

他分析出始祖鳥後腿與獸腳類恐龍後腿有35處相同特徵,但是其他科學家認爲這是趨同進化的結果;

 

1973年

美國恐龍專家

奧斯特羅姆教授

 

鳥類恐龍起源假說

仔細分析研究了恐龍爪與鳥類的關係,較全面的闡述了鳥類起源於小型獸腳類恐龍的假說;

此外還有 槽齒類起源假說 和 假鱷類起源假說;

1996年

中國地質博物館原館長

季強

 

距今1.25億年白堊紀的

中華龍鳥化石

認爲身上的是進化早期的羽毛,其他科學家認爲中華龍鳥前肢粗短後腿細長,尾巴是軀幹長度的兩倍以上,適宜奔跑捕食,是小型肉食恐龍,毛髮是剛毛;

1997年

研究領域是一類已經滅絕的海生動物骨骼或器官所形成的微小化石,

遼西地區

距今1.25億年白堊紀的

原始祖鳥化石

前肢短於後肢,證明可以快速奔跑,肢體結構類似小型肉食恐龍,尾部長有明顯的羽毛;

1998年

古生物界成爲牙形石,上面的古生物只有十幾微米大小;

北票張家溝

距今1.25億年白堊紀的

尾羽鳥化石

有帶有石子的嗉囊,不僅具有纖維狀的體羽,前肢上還有明顯的飛行羽毛,尾部長有長長的正羽,羽毛具有明顯的羽軸,併發育有羽片;

 

 

 

 

 

 

    恐龍出現在三疊紀晚期,距今2.25億年,聯合古大陸開始解體,海水進入,全球氣候變暖且越來越溼潤,侏羅紀早期,大地構造活動平靜,地勢平坦河流廣佈,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繁茂,食物充足生存條件優越,恐龍經歷過侏羅紀的繁盛,進入白堊紀,溫暖如春的氣候變得四季分明,被子植物開始取代裸子植物和蕨類植物,恐龍食物減少,作爲變溫動物不適宜降溫的氣候,6500萬年前,蹦沙卡拉卡;

2、風吟大漠

地球上約有1/5的陸地是沙漠;

1895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從新疆喀什向東進入塔克拉瑪干沙漠,尋找喀拉墩,【樓蘭、米蘭、且末、尼雅、丹丹烏里克,喀拉墩】,公元七世紀之後就沒有了;

一五計劃修建【包蘭鐵路】,中間穿過【騰格裏沙漠】,在【沙坡頭】治理流沙,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竺可楨】撰寫《向沙漠進軍》;

1959年,29歲的【朱振達】被竺可楨委以重任帶領中國第一支沙漠考察隊隊長;

(1)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風主要是在崇山圍裹的塔里木盆地局地形成的,沙漠的沙是就地起沙;

(2)沙漠的沙來自於附近乾涸的河牀,沙漠文明因河流之水而生,因河流之沙而亡;

(3)90%的沙礫集中在5釐米高度內;

中國西北有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塔克拉瑪干沙漠(世界第一大流動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騰格裏沙漠、柴達木沙漠、庫姆塔格沙漠、庫布齊沙漠、烏蘭布和沙漠、毛烏素沙地、渾善達克沙地、科爾沁沙地、呼倫貝爾沙地;

乾旱地區的稱爲沙漠,半乾旱地區的稱爲沙地;以賀蘭山爲界,賀蘭山以西的沙漠面積廣闊,但形成已有已有百萬年的歷史,是由於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擋了細潤的印度洋暖溼氣流的原因;而賀蘭山東部,數百年時間內大片草原變成沙地;

 蘇聯專家傳來了草方格沙障,中國改良從5米見方改爲1米見方,麥草長度20釐米;

草方格內沙子表面出現一層薄薄的殼狀物,麥草腐爛,藍藻結皮的生物土壤結皮,以後會發展成爲更加穩定的蘚類結皮,地衣結皮;

朱振達,中國沙漠與沙漠化科學奠基人;李鳴岡,開創世界無灌溉生物固沙先河,主持“包蘭鐵路防沙工程”;劉瑛心,中國沙漠植物分類研究第一人,主編《中國沙漠植物誌》;

3、問天冷暖

19世紀末,阿爾卑斯山上奧地利氣象學家漢恩,提出氣候穩定不變理論,在一定的時間尺度內,氣候是一種穩定不變的常態;

20世紀初,美國人霍普金斯用物候現象,提出了霍氏生物物候定律,北美溫帶區域,維度每向北移動1度,經度向東移動5度,或者海拔上升122米,春季和初夏的物候期將延遲4天,秋季相反;

堅持看英國的《nature》和美國的《science》,瞭解科學發展的方向和進展;

北美是一個比較標準的大陸,沒有高山峽谷的阻斷,適用霍氏生物物候定律,中國由於佔1/4領土的青藏高原而有改變;

國學功底深厚的【竺可楨】研究中國古籍上記載的物候現象梳理歷史氣候演變規律,主要是《四庫全書》,彙集了從先秦到清代的歷代主要典籍,分爲經史子集四部分,時任浙江大學校長的竺可楨負責《四庫全書》在戰爭時期的轉移;

亞洲象,5000年前在燕山(京津冀一代)腳下,3000年前在秦嶺一帶,1500年前在長江中下游一帶,500到1000年前在廣西廣東一代,現今只在雲南邊境有;

梅花,從西安的終南山一代,到秦嶺一帶,直到如今的長江以南地區;

《二十四史》提取物候信息;

堅持每天記錄氣候信息,1300多萬文字50多本筆記本,兒子竺安捐贈給浙江大學;

竺可楨曲線,考古時期,物候時期,方誌時期、儀器時期;

唐朝溫暖溼潤期,是我國氣候史上少有的穩定溫和時期,整個唐代,氣候溼潤降雨充沛,適宜農業發展;

明末的寒冷小冰期,是五千年來氣候的最低點,低溫席捲大江南北,旱災隨即而來;

丹麥格陵蘭島的冰心採樣,測量冰心中所含氧元素的同位素含量,就能測定冰洋凍結年代的氣溫;格陵蘭島曲線與竺可楨曲線高度重合;

4、黃土天書

1870年,寫就了《中國》這部鉅著的德國學者李希霍芬在黃土高原上遭遇到沙塵暴,提出“風成假說”;

1950年前後,蘇聯學者帕夫林諾夫依據故鄉伏爾加河洪水氾濫的研究經驗,提出黃土高原的“水成假說”;

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開發建設黃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劉東生】來到黃土高原研究;

黃土紅土交替,紅土成因:土壤中的CaCO3隨雨水溶解並在在紅土層下方沉積成鈣結核,俗稱料姜土,相對堅硬,而土壤中的Fe被氧化使得土壤逐漸變成紅色,形成紅土層,紅土層下半部分由於鈣結核的沉積堅硬結實,成爲能抗壓的重要的支架層,建造窯洞時被利用在窯洞的頂部,所以窯洞頂部大多都爲紅土層;

黃土各處厚度相同,上下層顆粒大小沒有明顯區別,並沒有洪水衝擊淤積的厚度不一,大塊顆粒在下層的特點,而且太行山上也有黃土存在,所以“水成假說”不對;

【劉東生】在黃土高原考察了東西走向4條,南北走向6條的10條大剖面,得出黃土顆粒大小區別,並根據黃土帶的方向推斷出風來的方向在西北方;提出了“新風成說”

紅色土的形成需要充足的雨水,所以推斷紅色土和黃色土的交替可能是沉積層形成時氣候的溼潤程度不同;黃土層中的蝸牛殼是乾冷型的,紅土層中的蝸牛殼是溫暖型的;

當時學術界普遍認同第四紀有四次大冰期的觀點,但是黃土層紅土層的交替卻有32層,因此第四紀有32次冷暖交替;

做出黃土高原的岩心的古地磁的磁化率分析,海洋科學家用深海鑽探技術提取海底沉積物的有孔蟲化石並進行氧同位素研究繪製出對應遠古地質時期氣候冷暖變化曲線,與黃土高原岩心古地磁曲線相符,推翻了經典的第四紀四次大冰期學說;

黃土高原、極地冰芯、深海沉積並列成爲研究全球氣候變遷的三大支柱;

劉東生2002年獲得國際環境科學的諾貝爾獎“泰勒獎”,迄今爲止是唯一一個獲得此獎項的中國大陸人;

5、遠古奇花

到底何時開出了第一株花(被子植物的花纔是真正的花);

達爾文對被子植物的突然出現成爲【討厭之謎】;

在地球上迄今爲止找不到從無花到有花,從裸子植物到被子植物的過渡性物種;

有花植物化石應該最早出現在熱帶,但是找不到更早的化石,只有一億年的化石;

【孫革】在黑龍江找到了1.25億年的被子植物化石,【星學花序】;與一位美國學者在以色列找到的化石“以色列古花”相同;

1.25億年前中東和遠東都有相同的植物,植物的傳播需要時間,那麼一定還有更早的被子植物;

俄羅斯古生物學家克拉西洛夫在蒙古發現了比星學花序早幾百萬年的“古爾萬果”化石可能是被子植物;

古爾萬果的底層也產狼鰭魚,是迄今爲止人們發現的最早的真骨魚類,肯定是比星學花序的底層早;

遼西也產狼鰭魚,【孫革】去了遼西,1996年發現了1.3億年前的被子植物化石【遼寧古果】;而且在地層中發現了古爾萬果是裸子植物;

遼寧古果的莖枝太細,不足以支持沉重的上部分,猜測被子植物起源於水中;

2000年在遼西發現了【中華古果】化石,被子植物,莖枝細弱,葉子細而深裂,根部不發達證明不用很深吸收水,證明了世界最早的被子植物起源於水中;

6、地心烈焰

世界上四大陸地斷裂帶:東非大裂谷,東亞大裂谷(安徽山東渤海黑龍江西伯利亞),萊茵河裂谷、盆地山嶺省;

中國國內活火山很少,近百年只有崑崙山有一次爆發;

【劉嘉麒】師從著名地質學家【劉東生】,寫就了《中國火山》一書;

1997年,劉嘉麒來到雷州半島的廣東湛江湖光巖,湖光巖是一個瑪珥湖,【瑪珥式火山噴發】是指岩漿上涌的過程中,遇到地下水發生爆炸,巨大的水蒸氣噴出地表,使地面塌陷形成低平火山口,然後逐漸積水所形成的火山湖就是【瑪珥湖】;湖光巖的瑪珥湖與德國西部艾菲爾高原的瑪珥湖併成爲姊妹湖;

東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大最長的大陸斷裂帶,南起莫桑比克中部,在希雷河口分爲東西兩支,一路北上刺穿紅海,直到歐亞大陸,長度將近赤道六分之一週長,擁有世界上四大火山帶之一,東非裂谷火山帶;

世界上四大火山帶:環太平洋火山帶,大洋中脊火山帶,東非裂谷火山帶,阿爾卑斯-喜馬拉雅火山帶(地中海-印度尼西亞火山帶);世界上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地震帶;

劉嘉麒認爲東非大裂谷最終將走向平靜,不會繼續裂開;

7、青藏崛起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平均氣溫不到10度,氧氣含量不到海平面一半;

《西藏王統記》是一部歷時近千年的古代文獻,記錄了公元七世紀吐蕃王朝的歷史,其中記載青藏高原古代是海洋;

地槽成山:大陸邊緣形成地槽,地槽沉積物積累直到地槽物理化學性質改變,地槽擡升隆起爲山脈;

【常承法】發現青藏高原是傾斜地層,不是地槽成山理論的擡升地層;

隼嘴貝化石發現,隼嘴貝只生活在高溫的海洋環境中,發現隼嘴貝的地方是古海洋洋底的火山噴發區;

發現五條青藏高原板塊碰撞縫合帶;

青藏高原的隆起是由於數次板塊碰撞,喜馬拉雅山脈的崛起是源於距今7000萬年前,印度洋板塊熊地球南段的岡瓦納古陸分離,歷經3000萬年,與歐亞大陸碰撞,形成雅魯藏布江斷裂帶;

洋中脊是一條貫穿幾個大洋的巨型海底山脈,總長度超過五萬千米,洋中脊火山活動較爲頻繁,億萬年來始終演化發展,是地球板塊運動的主要源泉,是造山運動的動力;

 在海拔5900米發現闊葉植物高山礫的化石,一般生活在海拔2500米以下,這塊化石只有200萬年;

青藏高原是在近兩百萬年經歷了狂飆式的快速隆升,一躍成爲世界屋脊的;

【滕吉文】探究青藏高原隆升的地底動力,通過人工地震製造地震波進行探測,獲得青藏高原地下80千米上地幔運動的精確速度8公里/秒,快速運動的上地幔成爲加劇青藏高原隆升的重要動力;

所有大氣環流中的物質都會隨着大氣環流而抵達冰川上空,並沉降在冰川表面,最終形成冰芯記錄;青藏高原上的古裏雅冰川是氣球上除了南北極之外最穩定的冰川,是中低緯度發現的最大最厚最冷的冰帽;

黃河原來是集中在中西部的內陸河,數十萬年以前,地址斷裂,黃河聯通,東流入海,流過黃土高原衝擊黃土,在下游衝擊出沖積平原,孕育了華夏文明;

以前中國東北在幾百萬年前,氣候溼潤,高原隆起改變了印度洋季風的北上;

8、我們的祖先

達爾文在發表的《人類的由來及性選擇》的書中提到人類是由古代猿類進化而來,而且極有可能起源於非洲大陸,因爲 只有那裏仍然生活着與人類高度相似的大猩猩和黑猩猩;

1856年,德國的尼安德峽谷發現了距今10萬到5萬年前的尼安德特人頭蓋骨;

1868年,法國克羅馬農山洞發現了距今3萬年前的克羅馬農人;

1929年,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發現了距今約50萬年的北京猿人;

1933年,北京山頂洞發現距今3萬年的山頂洞人;

1974年,美國古人類學家唐納德·約翰遜在埃塞俄比亞阿法三角區,發現了距今約300萬年前的露西古人類骨架;

1976年,英國人類學家瑪麗·利基在坦桑尼亞奧杜威峽谷,一片遠古凝聚的火山灰上發現了360萬年前的大人小孩的腳印化石;

1992年,埃塞俄比亞發現距今440萬年前的地猿化石;

2001年,非洲乍得沙漠發現距今700萬年前的撒海爾人化石;

5600萬年-3400萬年前,地球氣候溫暖溼潤,多種早期靈長類生物生活各個大陸上;3400萬年前,經歷了持續40萬年的氣候寒冷,兩極冰蓋急劇擴大,熱帶雨林退縮到低緯度地帶,靈長類大量滅絕,僅在非洲北部和亞州南部熱帶叢林區域僅有保留,而亞洲的類人猿逐漸走向滅絕;1500萬年-1200萬年前,東非高原隆起,形成縱觀東西南北的大裂谷,形成人猿分道的地理屏障,適應西部溼潤數從環境的繼續向猿的方向進化,直到現在的黑猩猩和大猩猩,在東邊開闊環境的類人猿開始雙足直立行走,成爲人類的遠祖;在非洲持續進化了數百萬年之後,大約在200萬年前,一部分直立人走出非洲,遠征遍佈歐亞大陸,進入歐洲的成爲尼安德特人,到達亞洲的一支最終進化成北京猿人和其他早期人類;

1984年由英國人類學家克里斯·斯特林格提出:

大約10萬年前,有一部分人再次走出非洲,擴展到世界各地,進入亞洲的成爲山頂洞人,他們取代了北京猿人的後裔,進入歐洲的成爲克羅馬農人的祖先,他們取代了尼安德特人的後裔,這就是【替代假說】,也叫【第二次走出非洲假說】; 

【吳新智】以鏟形門齒回擊,中國古代的化石全部都是鏟形門齒,中國現代人鏟形門齒比例80%-90%,歐洲鏟形門齒5%,非洲現代人鏟形門齒10%,澳大利亞土著24%,這是中國人連續進化證據;

基因技術分析全球147位女性線粒體DNA,得出全球人類來自同一個來自非洲的女性始祖,也就是【夏娃假說】;解釋了非洲人遺傳多樣性非常高,彼此基因差異很大,擁有最古老的基因,而其他地方人羣基因差異比較小;夏娃假說支持了替代假說;

【吳新智】提出【網狀的連續進化附帶雜交】觀點,非洲連續進化,不存在取代,歐洲尼安德特人大部分都被克羅馬農人取代了,走出非洲的智人成爲主流,而在東亞中國,主流仍然是當時早期的北京猿人,只與外來人有過少量的雜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