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寒冬,程序員該怎樣突破重圍?

前言

2018年,互聯網寒冬、裁員成了熱詞。

2019年,大佬們預言,沒有最冷,只有更冷。

最近有些小夥伴私信或評論留言:

  • 工作幾年了,感覺技術到了瓶頸期,怎麼突破?
  • 一線程序員該如何應對中年危機?
  • 現在的工作得不到成長,跳槽又擔心經濟寒冬工作不好找,有什麼建議嗎?

大家紛紛表達着對未來的不確定,我感受到了技術人的深深焦慮。

追本溯源,這種不確定和焦慮主要還是源於大家對能力與未來的一種不自信。

怎樣破解這種不自信?如果大家未來不想被貼上中年危機的標籤,不想做經濟寒冬下的被動擇業者,不想被互聯網變革浪潮衝出賽道。那麼你需要:儘可能早播種(明確職業發展目標)、堅持學習精進,去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根據每個人的不同階段,給到以下3個建議:

23-27歲:技術積累階段

假設本科23歲畢業,那麼工作的前5年對你來說就是打基礎的階段。

在這5年時間裏面,你要積累足夠的技術底子,打磨自己的技術實力,成爲某一個技術細分領域的牛人。

27-30歲:形成思維方法論和知識體系的階段

當你積累足夠的技術實力,例如超過10萬行代碼以後,你應該形成了自己的思維方法論和自己獨立的學習技巧,任何新的技術在你眼中都能迅速的看到技術的本質,快速吸收成爲你的知識體系的一部分。

在這個階段,積累技術對你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你更需要磨練的是思考能力,形成自己的思維方法和知識體系。

這裏的知識體系除了架構圖譜裏面談到的技術體系外,也應該包含產品。

技術服務於什麼?產品啊,產品服務於業務,這件事可不能忘了。如果說早期在積累技術的階段,那這個階段至少也需要多培養點產品意識,這一點也許會在某一天幫到你。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公司裁員,二選一。如果你熟知業務,另外一個夥伴對業務不熟悉,技術實力相當,公司會怎樣選擇?

以及同樣兩個夥伴被提升,技術實力相當,公司會怎樣選擇?那就看誰的價值度,以及不可替代性,公司更原意留住未來能做出更大貢獻的。

還有一點,即便你在大公司,架構師不熟悉業務,你怎麼服務好產品。

30-33歲這個階段,最關鍵的是瞭解你自己。

知道自己擅長什麼,自己的優勢在哪裏,怎樣才能夠最大化自己的優勢。同理也需要知道自己有什麼重大劣勢,未來是揚長避短,還是不斷補自己的短板。

這個階段的選擇,也許更考研你的智慧。

其實導致焦慮與缺乏信心的主要原因,我個人認爲還是來自於每一個階段沒有堅持做對的事情,技術能力積累不足。

最後

只要你堅持學習進階,隨着工作經驗增長、項目經驗沉澱、技術精進,你的收入、職位、抗風險能力都將遠遠高於大多數人,你也將會是生活、事業的贏家。此時技術人再遇寒冬,相信必能自信笑言:寒冬再冷,我又何懼!

【文章彩蛋】

現在是跳槽招聘季,爲了解決小夥伴們的燃眉之急,小編特地爲大家整理了一些Java相關的面試題,可以加小編的QQ羣:937053620,獲取!後期也會不斷更新添加新的面試題,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互聯網寒冬,程序員該怎樣突破重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