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angularJS數據綁定機制及背後原理—angularJS常見問題總結

Angular 的數據綁定採用什麼機制,詳述原理?

髒檢查機制。闡釋髒檢查機制,必須先了解如下問題。

單向綁定(ng-bind) 和 雙向綁定(ng-model) 的區別?

ng-bind 單向數據綁定($scope -> view),用於數據顯示,簡寫形式是 {{}}。

兩者的區別在於頁面沒有加載完畢 {{val}} 會直接顯示到頁面,直到 Angular 渲染該綁定數據(這種行爲有可能將 {{val}} 讓用戶看到);而 ng-bind 則是在 Angular 渲染完畢後將數據顯示。

ng-model 是雙向數據綁定($scope -> view and view -> $scope),用於綁定值會變化的表單元素等。

雙向數據綁定是 AngularJS 的核心機制之一。當 view 中有任何數據變化時,會更新到 model ,當 model 中數據有變化時,view 也會同步更新,顯然,這需要一個監控。


雙向數據綁定的原理?

Angular 在 scope 模型上設置了一個 監聽隊列,用來監聽數據變化並更新 view 。

   每次綁定一個東西到 view 上時 AngularJS 就會往 $watch 隊列裏插入一條 $watch,用來檢測它監視的 model 裏是否有變化的東西。    

當你寫下表達式如{{ val }}時,AngularJS在幕後會爲你在scope模型上設置一個watcher(表達式將被 Angular 編譯成一個監視函數),它用來在數據發生變化的時候更新view。這裏的watcher和你會在AngularJS中設置的watcher是一樣的:

$scope.$watch('val', function(newValue, oldValue) {
  //update the DOM with newValue
});
  • 將數據附加到 Scope 上,數據自身不會對性能產生影響,如果沒有監視器來監視這個屬性,那個這個屬性在不在 Scope 上是無關重要的;Angular 並不會遍歷 Scope 上的屬性,它將遍歷所有的觀察器。

  • 每個監視函數是在每次 $digest 過程中被調用的。因此,我們要注意觀察器的數量以及每個監視函數或者監視表達式的性能。



$digest循環是在什麼時候以各種方式開始的?

當瀏覽器接收到可以被 angular context 處理的事件時,$digest 循環就會觸發,遍歷所有的 $watch,最後更新 dom。

舉個栗子

<button ng-click="val=val+1">increase 1</button>

click 時會產生一次更新的操作(至少觸發兩次 $digest 循環)

  • 按下按鈕

  • 瀏覽器接收到一個事件,進入到 angular context

  • $digest 循環開始執行,查詢每個 $watch 是否變化

  • 由於監視 $scope.val 的 $watch 報告了變化,因此強制再執行一次 $digest 循環

  • 新的 $digest 循環未檢測到變化

  • 瀏覽器拿回控制器,更新 $scope. val.新值對應的 dom


在調用了$scope.$digest()後,$digest循環就開始了。假設你在一個ng-click指令對應的handler函數中更改了scope中的一條數據,此時AngularJS會自動地通過調用$digest()來觸發一輪$digest循環。當$digest循環開始後,它會觸發每個watcher。這些watchers會檢查scope中的當前model值是否和上一次計算得到的model值不同。如果不同,那麼對應的回調函數會被執行。調用該函數的結果,就是view中的表達式內容(譯註:諸如{{ val }})會被更新。除了ng-click指令,還有一些其它的built-in指令以及服務來讓你更改models(比如ng-model,$timeout等)和自動觸發一次$digest循環。

目前爲止還不錯!但是,有一個小問題。在上面的例子中,AngularJS並不直接調用$digest(),而是調用$scope.$apply(),後者會調用$rootScope.$digest()。因此,一輪$digest循環在$rootScope開始,隨後會訪問到所有的children scope中的watchers

通常寫代碼時我們無需主動調用 $apply 或 $digest 是因爲 angular 在外部對我們的回調函數做了包裝。例如常用的 ng-click,這是一個指令(Directive),內部實現則 類似 於

DOM.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scope) {
  $scope.$apply(() => userCode());
});

可以看到:ng-click 幫我們做了 $apply 這個操作。類似的不只是這些事件回調函數,還有 $http、$timeout 等。我聽很多人抱怨說 angular 這個庫太大了什麼都管,其實你可以不用它自帶的這些服務(Service),只要你記得手工調用 $scope.$apply。

現在,假設你將ng-click指令關聯到了一個button上,並傳入了一個function名到ng-click上。當該button被點擊時,AngularJS會將此function包裝到一個wrapping function中,然後傳入到$scope.$apply()。因此,你的function會正常被執行,修改models(如果需要的話),此時一輪$digest循環也會被觸發,用來確保view也會被更新。


Note: $scope.$apply()會自動地調用$rootScope.$digest()。$apply()方法有兩種形式。第一種會接受一個function作爲參數,執行該function並且觸發一輪$digest循環。第二種會不接受任何參數,只是觸發一輪$digest循環。我們馬上會看到爲什麼第一種形式更好。


$digest 循環會運行多少次?

$digest 循環的上限是 10 次(超過 10次後拋出一個異常,防止無限循環)。

$digest 循環不會只運行一次。在當前的一次循環結束後,它會再執行一次循環用來檢查是否有 models 發生了變化。

這就是髒檢查(Dirty Checking),它用來處理在 listener 函數被執行時可能引起的 model 變化。因此 $digest 循環會持續運行直到 model 不再發生變化,或者 $digest 循環的次數達到了 10 次(超過 10 次後拋出一個異常,防止無限循環)。

當 $digest 循環結束時,DOM 相應地變化。

髒檢查如何被觸發?

angular 會在可能觸發 UI 變更的時候進行髒檢查:這句話並不準確。實際上,

髒檢查是digest執行的,另一個更常用的用於觸發髒檢查的函數apply——其實就是 $digest 的一個簡單封裝(還做了一些抓異常的工作)。

通常寫代碼時我們無需主動調用 $apply 或 $digest 是因爲 angular 在外部對我們的回調函數做了包裝。例如常用的 ng-click,這是一個指令(Directive),內部實現則 類似於

DOM.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scope) {
  $scope.$apply(() => userCode());
});

angular對常用的dom事件,xhq事件作了封裝,如果調用這些封裝,就會在裏面觸發進入angular的digest流程,主要有以下情況:

  • DOM事件,如用戶輸入文本,點擊按鈕等,(ng-click)

  • XHQ響應事件($http)

  • 瀏覽器Location變更事件,即Url中hash部分變更($location)

  • Timer事件($Timeout,$interval)

  • 手動調用$apply或$digest


$apply() 和$digest() 的區別?


$apply 是 $scope(或者是 direcvie 裏的 link 函數中的 scope)的一個函數,調用它會強制一次 $digest 循環(除非當前正在執行循環,這種情況下會拋出一個異常,這是我們不需要在那裏執行 $apply 的標誌)。

$apply() 和 $digest() 有兩個區別。

  • 1) 最直接的差異是, $apply 可以帶參數,它可以接受一個函數,然後在應用數據之後,調用這個函數。所以,一般在集成非 Angular 框架(比如jQuery)的代碼時,可以把代碼寫在這個裏面調用。

  • 2) 當調用 $digest 的時候,只觸發當前作用域和它的子作用域上的監控,但是當調用 $apply 的時候,會觸發作用域樹上的所有監控。

什麼時候手動調用 $apply() 方法?

取決於是否在 Angular 上下文環境(angular context)。

AngularJS對此有着非常明確的要求,就是它只負責對發生於AngularJS上下文環境中的變更會做出自動地響應(即,在$apply()方法中發生的對於models的更改)。AngularJS的built-in指令就是這樣做的,所以任何的model變更都會被反映到view中。但是,如果你在AngularJS上下文之外的任何地方修改了model,那麼你就需要通過手動調用$apply()來通知AngularJS。這就像告訴AngularJS,你修改了一些models,希望AngularJS幫你觸發watchers來做出正確的響應。

典型的需要調用 $apply() 方法的場景是:

  • 1) 使用了 JavaScript 中的 setTimeout() 來更新一個 scope model

  • 2) 用指令設置一個 DOM 事件 listener 並且在該 listener 中修改了一些 models

場景一

$scope.setMsg = function() {
    setTimeout(function() {
        $scope.message = 'hello world';
        console.log('message:' + $scope.message);
    }, 2000);
}
$scope.setMsg();

運行這個例子,會看到過了兩秒鐘之後,控制檯確實會顯示出已經更新的 model,然而,view 並沒有更新。

在 $scope.getMessage 加入 $apply() 方法。

$scope.getMessage = function() {
    setTimeout(function() {
        $scope.$apply(function() {
            $scope.message = 'hello world';
            console.log('message:' + $scope.message);
        });
    }, 2000);
}

再運行就 OK 了。


不過,在 AngularJS 中應該儘量使用 $timeout Service 來代替 setTimeout(),因爲前者會幫你調用 $apply(),讓你不需要手動地調用它。

場景二

實現一個 click 的指令,類似以下功能,directive 的編寫如下:

app.directive("inc", function() {
    return function (scope, element, attr) {
        element.on("click", function() {
            scope.val++;
        });
    };
});


跟場景一的結果一樣,這個時候,點擊按鈕,界面上的數字並不會增加。但查看調試器,發現數據確實已經增加了。

在 scope.val++; 一行後面添加 scope.$apply(); 或者 scope.$digest(); 就 OK 了。

$apply() 方法的兩種形式

//無參
$scope.$apply()
//有參
$scope.$apply(function(){
    ...
})

應該總使用接受一個 function 作爲參數的 $apply() 方法。這是因爲當傳入一個 function 到 $apply() 中的時候,這個 function 會被包裝到一個 try…catch 塊中,所以一旦有異常發生,該異常會被 $exceptionHandler service 處理。


想象一下如果有個 alert 框顯示錯誤給用戶,然後有個第三方的庫進行一個網絡調用然後失敗了,如果不把它封裝進 $apply 裏面,Angular 永遠不會知道失敗了,alert 框就永遠不會彈出來了。

在 AngularJS 中使用 $watch注意事項?

如果要監聽的是一個對象,那還需要第三個參數

$scope.data.name = 'htf';
$scope.$watch('data', function(newValue, oldValue) {
    if (newValue === oldValue) { return; }
    $scope.updated++;
}, true);

表示比較的是對象的值而不是引用,如果不加第三個參數 true ,在 data.name 變化時,不會觸發相應操作,因爲引用的是同一引用。

髒檢查的範圍

前面說到:angular 會對所有綁定到 UI 上的表達式做髒檢查。其實,在 angular 實現內部,所有綁定表達式都被轉換爲 $scope.$watch()。每個 $watch 記錄了上一次表達式的值。有 ng-bind="a" 即有 $scope.$watch('a', callback),而 $scope.$watch 可不會管被 watch 的表達式是否跟觸發髒檢查的事件有關。

例如:

<div ng-show="false">
  <span id="span1" ng-bind="content"></span>
</div>
<span id="span2" ng-bind="content"></span>
<button ng-click="">TEST</button>

問:點擊 TEST 這個按鈕時會觸發髒檢查嗎?觸發幾次?

首先:ng-click="" 什麼都沒有做。angular 會因爲這個事件回調函數什麼都沒做就不進行髒檢查嗎?不會

然後:#span1 被隱藏掉了,會檢查綁定在它上面的表達式嗎?儘管用戶看不到,但是 $scope.$watch('content', callback) 還在。就算你直接把這個 span 元素幹掉,只要 watch 表達式還在,要檢查的還會檢查

再次:重複的表達式會重複檢查嗎?會

最後:別忘了 ng-show="false"。可能是因爲 angular 的開發人員認爲這種綁定常量的情況並不多見,所以 $watch 並沒有識別所監視的表達式是否是常量。常量依舊會重複檢查。

所以:

答:觸發三次。一次 false,一次 content,一次 content

所以說一個綁定表達式只要放在當前 DOM 樹裏就會被監視,不管它是否可見,不管它是否被放在另一個 Tab 裏,更不管它是否與用戶操作相關。

另外,就算在不同 Controller 裏構造的 $scope 也會互相影響,別忘了 angular 還有全局的 $rootScope,你還可以 $scope.$emit。angular 無法保證你絕對不會在一個 controller 裏更改另一個 controller 生成的 scope,包括 自定義指令(Directive)生成的 scope 和 Angular 1.5 裏新引入的組件(Component)。

所以說不要懷疑用戶在輸入表單時 angular 會不會監聽頁面左邊導航欄的變化。

如何優化髒檢查與運行效率

髒檢查慢嗎?

說實話髒檢查效率是不高,但是也談不上有多慢。簡單的數字或字符串比較能有多慢呢?十幾個表達式的髒檢查可以直接忽略不計;上百個也可以接受;成百上千個就有很大問題了。綁定大量表達式時請注意所綁定的表達式效率。建議注意一下幾點:

  • 表達式(以及表達式所調用的函數)中少寫太過複雜的邏輯

  • 不要連接太長的 filter(往往 filter 裏都會遍歷並且生成新數組)

  • 不要訪問 DOM 元素。

1、使用單次綁定減少綁定表達式數量
單次綁定(One-time binding 是 Angular 1.3 就引入的一種特殊的表達式,它以 :: 開頭,當髒檢查發現這種表達式的值不爲 undefined 時就認爲此表達式已經穩定,並取消對此表達式的監視。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減少綁定表達式數量的方法,與 ng-repeat 連用效果更佳(下文會提到),但過度使用也容易引發 bug。

2、善用 ng-if 減少綁定表達式的數量


如果你認爲 ng-if 就是另一種用於隱藏、顯示 DOM 元素的方法你就大錯特錯了。

ng-if 不僅可以減少 DOM 樹中元素的數量(而非像 ng-hide 那樣僅僅只是加個 display: none),每一個 ng-if 擁有自己的 scope,ng-if 下面的 $watch 表達式都是註冊在 ng-if 自己 scope 中。當 ng-if 變爲 false,ng-if 下的 scope 被銷燬,註冊在這個 scope 裏的綁定表達式也就隨之銷燬了。

考慮這種 Tab 選項卡實現:

<ul>
  <li ng-class="{ selected: selectedTab === 1 }">Tab 1 title</li>
  <li ng-class="{ selected: selectedTab === 2 }">Tab 2 title</li>
  <li ng-class="{ selected: selectedTab === 3 }">Tab 3 title</li>
  <li ng-class="{ selected: selectedTab === 4 }">Tab 4 title</li>
</ul>
<div ng-show="selectedTab === 1">[[Tab 1 body...]]</div>
<div ng-show="selectedTab === 2">[[Tab 2 body...]]</div>
<div ng-show="selectedTab === 3">[[Tab 3 body...]]</div>
<div ng-show="selectedTab === 4">[[Tab 4 body...]]</div>

對於這種會反覆隱藏、顯示的元素,通常人們第一反應都是使用 ng-show 或 ng-hide 簡單的用 display: none 把元素設置爲不可見。

然而入上文所說,肉眼不可見不代表不會跑髒檢查。如果將 ng-show 替換爲 ng-if 或 ng-switch-when

<div ng-if="selectedTab === 1">[[Tab 1 body...]]</div>
<div ng-if="selectedTab === 2">[[Tab 2 body...]]</div>
<div ng-if="selectedTab === 3">[[Tab 3 body...]]</div>
<div ng-if="selectedTab === 4">[[Tab 4 body...]]</div>

有如下優點:

  • 首先 DOM 樹中的元素個數顯著減少至四分之一,降低內存佔用

  • 其次 $watch 表達式也減少至四分之一,提升髒檢查循環的速度

  • 如果這個 tab 下面有 controller(例如每個 tab 都被封裝爲一個組件),那麼僅當這個 tab 被選中時該 controller 纔會執行,可以減少各頁面的互相干擾

  • 如果 controller 中調用接口獲取數據,那麼僅當對應 tab 被選中時纔會加載,避免網絡擁擠

當然也有缺點:

  • DOM 重建本身費時間

  • 如果 tab 下有 controller,那麼每次該 tab 被選中時 controller 都會被執行

  • 如果在 controller 裏面調接口獲取數據,那麼每次該 tab 被選中時都會重新加載

  • 各位讀者自己取捨。

3、給 ng-repeat 手工添加 track by

不恰當的 ng-repeat 會造成 DOM 樹反覆重新構造,拖慢瀏覽器響應速度,造成頁面閃爍。除了上面這種比較極端的情況,如果一個列表頻繁拉取 Server 端數據自刷新的話也一定要手工添加 track by,因爲接口給前端的數據是不可能包含 $$hashKey 這種東西的,於是結果就造成列表頻繁的重建。

其實不必考慮那麼多,總之加上沒壞處,至少可以避免 angular 生成 $$hashKey 這種奇奇怪怪的東西。

具體參看: 詳解track by


髒檢測的利弊?

很多人對Angular的髒檢測機制感到不屑,推崇基於setter,getter的觀測機制,在我看來,這只是同一個事情的不同實現方式,並沒有誰完全勝過誰,兩者是各有優劣的。


大家都知道,在循環中批量添加DOM元素的時候,會推薦使用DocumentFragment,爲什麼呢,因爲如果每次都對DOM產生變更,它都要修改DOM樹的結構,性能影響大,如果我們能先在文檔碎片中把DOM結構創建好,然後整體添加到主文檔中,這個DOM樹的變更就會一次完成,性能會提高很多。

同理,在Angular框架裏,考慮到這樣的場景:

function TestCtrl($scope) {
    $scope.numOfCheckedItems = 0;

    var list = [];

    for (var i=0; i<10000; i++) {
        list.push({
            index: i,
            checked: false
        });
    }

    $scope.list = list;

    $scope.toggleChecked = function(flag) {
        for (var i=0; i<list.length; i++) {
            list[i].checked = flag;
            $scope.numOfCheckedItems++;
        }
    };
}

如果界面上某個文本綁定這個numOfCheckedItems,會怎樣?在髒檢測的機制下,這個過程毫無壓力,一次做完所有數據變更,然後整體應用到界面上。這時候,基於setter的機制就慘了,除非它也是像Angular這樣把批量操作延時到一次更新,否則性能會更低。


所以說,兩種不同的監控方式,各有其優缺點,最好的辦法是瞭解各自使用方式的差異,考慮出它們性能的差異所在,在不同的業務場景中,避開最容易造成性能瓶頸的用法。

ng-if跟ng-show/hide的區別有哪些?

第一點區別是,ng-if 在後面表達式爲 true 的時候才創建這個 dom 節點,ng-show 是初始時就創建了,用 display:block 和 display:none 來控制顯示和不顯示。第二點區別是,ng-if 會(隱式地)產生新作用域,ng-switch 、 ng-include 等會動態創建一塊界面的也是如此。

ng-repeat迭代數組的時候,如果數組中有相同值,會有什麼問題,如何解決?

會提示 Duplicates in a repeater are not allowed. 加 track by $index 可解決。當然,也可以 trace by 任何一個普通的值,只要能唯一性標識數組中的每一項即可(建立 dom 和數據之間的關聯)。

ng-click中寫的表達式,能使用JS原生對象上的方法,比如Math.max之類的嗎?爲什麼?

不可以。只要是在頁面中,就不能直接調用原生的 JS 方法,因爲這些並不存在於與頁面對應的 Controller 的 $scope 中。除非在 $scope 中添加了這個函數:

$scope.parseInt = function(x){
    return parseInt(x);
}

{{now | 'yyyy-MM-dd'}}這種表達式裏面,豎線和後面的參數通過什麼方式可以自定義?

定義方式:

app.filter('過濾器名稱',function(){
    return function(需要過濾的對象, 過濾器參數1, 過濾器參數2, ...){
        //...做一些事情
        return 處理後的對象;
    }
});

使用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直接在頁面裏:

<p>{{now | date : 'yyyy-MM-dd'}}</p>

一種是在 js 裏面用:

// $filter('過濾器名稱')(需要過濾的對象, 參數1, 參數2,...)
$filter('date')(now, 'yyyy-MM-dd hh:mm:ss');

 factory和service,provider是什麼關係?

factory 把 service 的方法和數據放在一個對象裏,並返回這個對象;service 通過構造函數方式創建 service,返回一個實例化對象;provider 創建一個可通過 config 配置的 service。從底層實現上來看,service 調用了 factory,返回其實例;factory 調用了 provider,將其定義的內容放在 $get 中返回。factory 和 service 功能類似,只不過 factory 是普通 function,可以返回任何東西(return 的都可以被訪問,所以那些私有變量怎麼寫你懂的);service 是構造器,可以不返回(綁定到 this 的都可以被訪問);provider 是加強版 factory,返回一個可配置的 factory。

詳述angular的“依賴注入”

AngularJS 是通過構造函數的參數名字來推斷依賴服務名稱的,通過 toString() 來找到這個定義的 function 對應的字符串,然後用正則解析出其中的參數(依賴項),再去依賴映射中取到對應的依賴,實例化之後傳入。因爲 AngularJS 的 injector 是假設函數的參數名就是依賴的名字,然後去查找依賴項,那如果像下面這樣簡單注入依賴,代碼壓縮後(參數被重命名了),就無法查找到依賴項了。

function myCtrl = ($scope, $http){
    ...}

所以,通常會使用下面兩種方式注入依賴(對依賴添加的順序有要求)。

數組註釋法:

myApp.controller('myCtrl', ['$scope', '$http', function($scope, $http){
    ...
}])

顯式 $inject :

myApp.controller('myCtrl', myCtrl);
function myCtrl = ($scope, $http){
    ...
}
myCtrl.$inject = ['$scope', '$http'];

對於一個 DI 容器,必須具備三個要素:依賴項的註冊,依賴關係的聲明和對象的獲取。在 AngularJS 中,module 和 $provide 都可以提供依賴項的註冊;內置的 injector 可以獲取對象(自動完成依賴注入);依賴關係的聲明,就是上面的那兩種方式。

html: {{currentDate()}} js: $scope.currentDate = function(){return new Date();} 這種寫法有沒有問題

有問題,時間是實時變化的,然後會一直更新數據,效率低,髒數據檢查到10次之後不再繼續檢查;

解決方案:可以使用一個變量來接收函數調用

controller as 和controller 有什麼區別,能解決什麼問題?

在使用controller的時候,爲控制器注入$window與$scope,這個時候controller中的屬性與方法是屬於$scope的,而使用controllerAS的時候,可以將controller定義爲Javascript的原型類,在html中直接綁定原型類的屬性和方法

優點:

  • 可以使用 Javascript 的原型類, 我們可以使用更加高級的 ES6 或者 TypeScript 來編寫 Controller ;

  • 指代清晰。在嵌套scope時,子scope如果想使用父scope的屬性,只需簡單的使用父scope的別名引用父scope即可。

  • 避開了所謂的 child scope 原型繼承帶來的一些問題(原來別名ctrl就是定義在$scope上的一個對象,這就是controller的一個實例,所有在JS中定義controller時綁定到this上的model其實都是綁定到$scope.ctrl上的。使用controller as的一大好處就是原型鏈繼承給scope帶來的問題都不復存在了,即有效避免了在嵌套scope的情況下子scope的屬性隱藏掉父scope屬性的情況。)

  • controller的定義不依賴$scope。

  • 定義controller時不用顯式的依賴$scope,這有什麼好處呢?仔細看定義,這不就是一個普通的函數定義嘛,對!這就是好處!例子中的ScopeController就是所謂的POJO(Plain Old Javascript Object,Java裏偷來的概念),這樣的Object與框架無關,裏面只有邏輯。所以即便有一天你的項目不再使用AngularJS了,依然可以很方便的重用和移植這些邏輯。另外,從測試的角度看,這樣的Object也是單元測試友好的。單元測試強調的就是孤立其他依賴元素,而POJO恰恰滿足這個條件,可以單純的去測試這個函數的輸入輸出,而不用費勁的去模擬一個假的$scope。

  • 防止濫用$scope的$watch,$on,$broadcast方法。可能剛剛就有人想問了,不依賴$scope我怎麼watch一個model,怎樣廣播和響應事件。答案是沒法弄,這些事還真是隻有$scope能幹。但很多時候在controller裏watch一個model是很多餘的,這樣做會明顯的降低性能。所以,當你本來就依賴$scope的時候,你會習慣性的調用這些方法來實現自己的邏輯。但當使用controller as的時候,由於沒有直接依賴$scope,使用watch前你會稍加斟酌,沒準就思考到了別的實現方式了呢。

  • 定義route時也能用controller as。除了在DOM中顯式的指明ng-controller,還有一種情況是controller的綁定是route裏定義好的,那這時能使用controller as嗎?答案是肯定的,route提供了一個controllerAs參數。這樣在模板裏就可以直接使用別名home啦。

個人覺得還是偏向於使用controller as的,當然有一點要澄清,使用contoller as並沒有什麼性能上的提升,僅僅是一種好的習慣罷了。


無論定義controller時有沒有直接依賴$scope,DOM中的scope是始終存在的。即使使用controller as,雙向綁定還是通過$scope的watch以及digest來實現的。


請簡述$compile的用法?

angularjs裏比較重要但又很少手動調用的要屬$compile服務了,通常在寫組件或指令時,都是angularjs自動編譯完成的,但有時我們可能需要手動編譯,比如封裝一個table組件,根據參數實現自定義渲染,增加一列複選框或者一列按鈕啥的,這是就需要用到$compile了。

$compile,在Angular中即“編譯”服務,它涉及到Angular應用的“編譯”和“鏈接”兩個階段,根據從DOM樹遍歷Angular的根節點(ng-app)和已構造完畢的 \$rootScope對象,依次解析根節點後代,根據多種條件查找指令,並完成每個指令相關的操作(如指令的作用域,控制器綁定以及transclude等),最終返回每個指令的鏈接函數,並將所有指令的鏈接函數合成爲一個處理後的鏈接函數,返回給Angluar的bootstrap模塊,最終啓動整個應用程序。


先解說下angular中頁面處理

ng對頁面的處理過程:

  • 瀏覽器把HTML字符串解析成DOM結構

  • ng把DOM結構給$compile,返回一個link函數

  • 傳入具體的scope調用這個link函數

  • 得到處理後的DOM,這個DOM處理了指令,連接了數


$compile是個編譯服務。編譯服務主要是爲指令編譯DOM元素。

編譯一段HTML字符串或者DOM的模板,產生一個將scope和模板連接到一起的函數。

$compile用法:

$compile(element,transclude,maxPriority);
  • element:將要被編譯和插入模板的元素或者HTML字符串

  • transclude:指令內有效的函數。Function(angular.Scope,cloneAttachFn=)

  • maxPriority:只有在指令比給定的優先級低時應用。隻影響根元素,不影響子元素

 .controller('MyController', function ($scope, $compile) {
                // 創建編譯函數
                var compileFn = $compile('<p>{{appCtrl.msg}}</p>');
                // 傳入scope,得到編譯好的dom對象(已封裝爲jqlite對象)
                // 也可以用$scope.$new()創建繼承的作用域
                var $dom = compileFn($scope);
                // 添加到文檔中
                $dom.appendTo('body');
            })

通過$compile服務可以編譯html字符串或dom對象或jqLite對象,然後得到一個編譯函數,再傳入$scope,就會在當前作用域進行編譯,返回編譯好的jqLite對象,這時就可以直接添加到文檔中了(也可以先添加到文檔再編譯)。

編譯的實質其實就是對dom對象解析,使dom對象與scope進行耦合,通過綁定可以實現數據的更新,像Vue其實也是一樣的過程。


$compile解說推薦看《Angular中$compile源碼分析


這篇是對angularJS的一些疑點回顧,文章的問題大多是從網上搜集整理而來,如有不妥之處或不遠被引用,請通知本人修改,謝謝!

首發於周陸軍個人網站:https://www.zhoulujun.cn/html/webfront/ECMAScript/angularjs/2018_0417_8097.html

轉載註明來源,謝謝!

參考文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