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行第6天遊記(羊卓雍措)

本文記載的是2018年10月5日中午至深夜的遊記。


從巴鬆措回到拉薩,仍然需要在拉林高等級公路上行駛很長一段里程。而這段路途上仍然充滿着不經意間流動的風景。

首先,拉林高等級公路的隧道非常亮眼:整體塗裝上藍下白,最重要的是它的燈光配置非常夢幻:幽幽的綠光提示緊急出口;爲了提示車道邊界,隧道內裝配有等距的小燈(而不是通常的反光標)。其中提示車道左側邊界的用了金色的點狀燈,右側則是藍寶石色的。燈光氛圍使得整個隧道看起來又像是水族館的地下通道,又像是通向未來的時光隧道,有如幻境。

我不知道我的靈魂鉛筆畫有沒有把當時的感受傳達出來。反正大家自己想象就對了。

在車上,導遊向大家介紹着天葬的事情。確實,感覺如果沒有墓地的話,對生態、對環境、對風水,以及對活着的人都有一定益處。不過這種迷信的東西還是主要看文化了,像福州等沿海城市的話感覺海葬要多一些。

要推廣這類生態葬法,我覺得首先網站和線下悼念實體要做的好一點。像現在點兩個按鈕送花還需要Adobe Flash Player的這種網站,我是絕對不會想去生態葬的。

車上我突然想到:如果一隻禿鷲在一個活人旁邊一直轉的話,感覺那個禿鷲就像死神一樣。我覺得我做惡夢能多一個素材了。


高等級公路兩旁的山坡上是富饒的森林,那輝煌的金色比宮殿還要耀眼。它與右邊陰坡上暗淡的草甸、灌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別有風趣。

在十度的氣溫下,我們居然還遇到了就在高速公路上掀起的風吹雪,感覺是不可思議的奇觀。

回來再次翻越了米拉山口。米拉山隧道十餘天過後就要開通。說真的,我真希望隧道是一種可選的工具,可用可不用。因爲它荒廢了太多的山口、盤山公路和展線。那種真正在旅遊的感受淡了,去往目的地的浮躁心態多了。翻越一個又一個山口,盤過一道又一道山的新鮮感與成就感沒了,旅行中真正去到高處的感覺也消失了。

這一次旅行,我要彌補這樣的遺憾,因此纔有了火車翻越崑崙山時的夜觀百里畫廊,纔有了之後要提到的小範圍的步行翻越山口。


回到拉薩,路上觀察了拉薩的一些城市公園設計。拉薩的公園裏也有綠地和亭子,也有很有特色的燈。只不過整個環境裏充滿了耀眼的陽光和能殺人的紫外線,感覺沒有一個人可以在這裏久留。

公園如何才能讓人喜歡待、喜歡逛,讓人想要在此舒適地停留;如何通過城市公園來增加城市本身的吸引力,讓人切身感受到自己身處一個宜居城市,這些確實是一門學問。再一次,可以參看這一篇TED。我覺得福州在城市公園建設方面是有一套的


前往羊湖的路上,可以看到寬闊的雅魯藏布江和具有特色的沙洲,還能看到如喀斯特地貌一般的峯林。特別是在夕陽下,透明、微黃的光束從峯林的間隙灑下來的感覺,很有桂林範兒。我的手機拍出來效果當然是非常糟糕的。


又要翻過海拔近五千米的山。

這次翻的山路是這次旅行裏最驚險的。懸崖底下是深邃猙獰的幹石河谷,而在山路直道末端,卻有一塊毫無護欄的口子,視覺上看上去就像你的車會被吸到懸崖裏一樣。汽車翻越其它山口會邊翻山邊前進,並且會在一個較大範圍,多座山裏飛馳出一條大大的曲線。而在翻這座山時,卻是在同一個山谷中原地蜿蜒爬升一千七八百米。真的整個盤山公路的曲線就在同一座山、同一個視野裏這樣延綿上升,感覺相當險峻、相當震撼。

站在高處展望時,星星點點的汽車燈光由山腰排向山腳。對面大山的山麓橫向流過雅魯藏布江。山頭的剪影大抵平行在一條線上,背影是茜色的暮光。當時雖然不好拍照,但是我從腦袋裏已經想出了下面這張類似的圖像,顏色是幾乎一模一樣的。只是,我看到的河谷比這深大概三倍。

翻過山頭,羊湖(羊卓雍措)立刻展現在我的面前。湖畔星星點點的燈火與夕陽是一個顏色,爲這暮色繪出一條和諧的輪廓;這曲線又向深處綿延延展,引人入勝。金星就映在殘存的淡黃暮色中。好一幅寧靜的水鄉夕照!

同車沒有人喜歡夜景,也沒有人允許我下車拍照,大家都在趕着去吃火鍋。我只能在我筆記本中描繪下這幅在西藏看到的最秀美的薄暮風光。


晚上吃完火鍋後,大家跟着嚮導去拍攝各種星空背景的人像風光,我覺得也蠻有意思,就跟過去拍了一張。講句實話,真的效果還挺不錯的。畢竟這是我整個旅行過程中唯一一次有被人用單反拍過,也是我整個旅行過程中唯一一張人像。

比起大家青春的張揚在空中比劃一個LOVE或者愛心之類的,我還是更喜歡手捧明燈的靜靜感覺。我完全沒有說在比較什麼,只是這樣可能更符合我的性格一些。


我在旅行中絕對會少了很多同齡人能體會到的那種感受,例如感覺去西藏是一種青春的放逐或者淨化之類的。我的旅行某種程度缺乏激情,缺乏了某種興奮勁,和火車上、汽車上一同來西藏的人相比簡直就是兩種狀態,可以說看起來有些沉悶、呆滯、寡淡、興味索然,這在我過去的文風中和許多篇遊記從文字中都時刻透出的極度無聊(如《毫無安全感地向東》、《提前離開一座城市》這兩篇簡直是我“如何把極度無聊且疲憊的心情寫成遊記”的典範)中顯而易見。但是我相信在我的遊記中,也相應地會多很多只有在我的遊記中能看得到的體驗。接下來的事情,可能你也不會很經常地在遊記中看到。

那就是:我半夜一點多鐘,沿着湖畔的307省道,不打手電筒來回步行了大約六公里。

總之我在這次旅行中有不會高原反應的金牌體質。我驚訝地發現自己在這個海拔散步根本不會感覺到疲憊。在這個遊記記錄的範圍內,我在海拔四千四百米至五千米的沿線走了三萬五千多步,還精神抖擻。不知道是不是要感謝蘭州大學的培養。

另外還要感謝的一點是中國(和日本)的治安真的好。半夜在空無一人的地方散步也不會怎麼提心吊膽。上一次在毫無人氣的地方公路散步還是我一直提到的青藏公路109國道十和田湖的事情了。


可能是由於我非常喜歡微光夜景的原因,我的夜視能力也比其它人高一些,因此我選擇不打手電筒,沿路況不錯的柏油道路的中央白線走,一直走到公路的湖畔位置。

關於交通安全問題。我完全不用擔心被車撞到,這是因爲我散步的這一塊區域視野非常好,只要來回三公里區域內有車燈,我都能立刻看得到,我首先用手電筒雙閃一次示意一下,一邊退到路基外去。

晚上行駛的一般是大車,大車的示廓燈是點狀五彩的,開過去的時候,本身會帶給人一種童話氛圍。有的大車司機還主動給我切換近光燈表示注意到我了,這讓我感覺挺溫暖。另外,汽車開來時,車燈打在山脈和建築物上的效果是非常棒的。汽車本身被山擋住,我無法直接看到汽車發出的燈光,但是它卻把燈投在了一公里外的山脈以及其腳下的黃色三角警示牌、防墜落柱和護欄上。它們共同勾勒出公路整齊優美的曲線,顯出別緻的夜景。有一次,我甚至沒有意識到汽車開來,只是見到我身旁岩石山的山頭突然現出銀白的亮光,越來越亮,越來越亮;我被嚇定在那裏大概十幾秒鐘,以爲我見到了天神降臨。這是我這次旅行中我敬畏感最強烈的一瞬。汽車在這裏作爲人工的製造,再次起到了一種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託他們的福,我也能時刻感到有人在我身邊的安心,不用擔心被鬼吃了這樣的事情。正如我在第二天遊記裏說到的那樣:單純的自然景觀並不是最好看的,純黑的夜景也不是最好看的——他們甚至不會讓人安心。自然風光中一定要有生命或生命的元素,夜景裏也一定要有各種各樣的人造的小小微光。它們共同形成的豐富的光源、光線、繽紛的光色、光影,纔是夜景最吸引人的地方。

一個人步行在無人的省道上,這比昨天在巴鬆措的村落裏步行要安心多了。清涼的風柔柔拂過臉頰,除此之外再沒有多餘的動靜;銀河微光淺淺映出公路,除此之外再沒有多餘的燈光;潺潺流水汩汩響着旋律,除此之外再沒有多餘的聲音。我哼着小曲,卻第一次發現自己的歌聲在萬籟俱寂的環境中可以變得如此嘹亮。

銀河爲我照亮的前方的道路,我時刻能把握周圍二十幾米的情況,這正是我在半夜還能安心漫步的根本。這可能是我有史以來看到的最亮的宇宙,最亮的夜晚。當年在福州一中天象館時看到的那種震撼,完全被今夜所看到的情景所覆蓋:我看到的銀河,用“夜空的弧光燈”形容名副其實。明明一點月光也沒有,一點其它光源也沒有,僅憑銀河的亮度,我能看清整條公路的一切細節,還能清楚地看清周圍景物的一點一滴。我曾一直夢寐以求想看到我在虛擬天象館中看到的星空,可在這裏,手機上的虛擬天象館卻和這真實的宇宙星系比相形見絀。以這荒涼又嶙峋的岩石山的剪影作爲背景,我在行走過程中好長一段時間,甚至覺得自己並不是在地球上,我彷彿在銀河系中的另一個無人星球行走。我在體驗我在一生中絕沒有機會實現的夢境。

在我步行的終點,我臨着岩石峭壁,在公路一段直道的中段偏後位置,站在道路護欄外向湖對岸看。對岸略顯秀麗的山丘腳下,狹長的羊湖正沉睡着,那清澈的湖水倒映出璀璨的繁星。往右邊看,視野的盡頭,羊湖的轉角處拋磚引玉般襯出雪山的剪影。往左邊看,獵戶座從地平線上如裝飾精美的彩燈一般升起,在夜空中編織成最繁華的一隅。月明星稀的晚上,所有的星星都有平等的發光的權利,根本不用怕被哪一顆星壓倒性地搶了風頭。我能感受到天空中沒有任何一塊區域是暗的,每一片星區都有白光滲透,很微弱,想牛奶一樣微弱,但確確實實存在着。

雪山環繞聖湖,聖湖擁抱繁星,繁星共同爲我點亮着前方的路。這是我心馳神往地癡想的,不真實的童話世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