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閨女晚點了,她沒生氣,我只做了這一件事兒


001


放學了,幼兒園和低年級的小朋友們都期待着能在第一時間看到家長。

出門時,聽到一個小朋友哭着說:“奶奶你說話不算話,不是第一個來接我……”

奶奶說:“因爲下雨,所以奶奶又爬樓去拿傘,奶奶腿疼,走不快,所以就晚了。寶寶不哭!奶奶錯了,明天一定早點出發。”

小朋友還在低聲哭泣。

聽到這裏,我急了,小男孩的那種傷心,在閨女身上也發生過。

上學期的一天,也是下雨。

抱着小寶到樓下,小傢伙說要拉臭臭,等把他伺候好,等把他收拾好,到學校,爬上教學樓三樓,就看到閨女在班級門口探個頭在張望着……那一天,她是除值日生以外唯一沒有回家的孩子;那一天,她忍住了眼淚,眼眶發紅;那一天,她晚上沒有和我說話,任我怎麼解釋,她傷心難受。事後她說,媽媽不重視她,不愛她。

糟糕!離放學只有5分鐘了,不由得加大油門。


002


今天是開學第一天,陰雨連綿。

小寶不願去學校,鬧了好一會兒。

還是晚了,在校門口就碰到閨女同學。

氣喘吁吁爬到三樓,轉角看到閨女悠閒地靠在走廊上。

一看到我們,就直接蹦過來,小馬尾也一甩一甩的,甚是開心。

兩小傢伙碰了下頭,手拉手就走了,一路上,聽閨女說着學校的趣事兒。

這一次,還是晚點,可閨女沒有生氣,沒有失望,沒有悶悶不樂。

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因爲昨天的一次談話,而這源於《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書裏的“情感引導”法。


003


情感引導的5個關鍵步驟:

1. 播下種子

就是事前溝通,打預防針,清晰準確地告訴孩子你的要求是什麼。回到接送閨女放學這件事兒,我說的是:這些天一直下雨,很冷!路上堵車,或小寶有什麼事兒耽誤,我們來晚了,你就在教室等媽媽,做作業或玩都可以,媽媽一定會來接你。

前天說一次,今早上學路上說一次,進飯店之前還可以問一次。

2、觀察和判斷

觀察和判斷的本質是關注,目的在於體察孩子的需要。

看到奔跑過來的閨女,我知道預防針管用了。

3、聆聽

但還是蹲下來,抱着她,看着她的眼睛,跟她道歉並解釋了原因。

她點點頭說:“媽媽,沒關係的,走吧!我們回家。”

一路上專心聽她說着。

4、體察並理解孩子的感受

如果上一次遲到時,我說:“我能感受到你很難過,可以說說嗎?”

也許閨女就不會感受到被忽略或遺忘,從而生氣失望。

這在成年人的領導力課堂上叫做反應情感,準確的說出孩子的感受,孩子會覺得被理解和尊重,反而會情緒平復比較快。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感覺用語言表達出來,而不是發泄在別的人身上。

5、引導孩子解決問題

不是簡單地告訴孩子怎麼做,而是引導孩子學會怎麼做。

“那你看咱們怎麼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從你的角度,媽媽的角度,我們能分別做些什麼呢?” 這樣一來,如果出現溝通時狀況,孩子就不會害怕,也能知道爲什麼。

總結一下,每一個人都希望被看到被重視,用情感引導的方法,事前溝通好,觀察和判斷孩子真正的需求,認真聆聽,體察並理解孩子的感受,引導孩子解決問題。不僅提升親子關係,還鍛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你,要試試嗎?


晚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