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業務轉型,雲計算廠商對比

   作爲一個傳統金融商,在互聯網+的旋風下,轉型互聯網金融行業,準備拿起雲計算工具,一心抵抗外部同行業競爭,金融人精於投入產出計算,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然而,在朋友建議使用阿里雲僅憑其先發優勢來說服我時,職業屬性,我明白在選擇雲服務器、數據庫、存儲等方面是不容輕視的,於是好好的比較了一番,得出以下幾個小結論,供參考。


1.雲計算業務發展背景:雲計算的鼻祖亞馬遜,而亞馬遜和阿里有着強大的淵源,阿里一早便從戰略層決定雲計算的重要地位,目前阿里雲也如AWS一樣,在國內佔據着重要的江山;而騰訊,一開始沒有從戰略層定義雲計算,而是慢慢驗證,在大量合作伙伴在接入開放平臺的同時對數據存儲等方面提出了要求,於是從流量到用戶、再到場景不斷開放進程,而後持續演進到「雲化」過程。


2.雲計算業務開始時間:阿里雲在2011年正式上線,先發的優勢,爲阿里雲爭奪到了快速發展的窗口期,逐漸領跑國內公有云市場。2013年,騰訊雲宣佈全面開放,從遊戲、互聯網、金融等領域開始,到政務及更多傳統行業,進軍雲計算行業。


3.從技術(性能)上來看,阿里與萬網的合作,增強了域名等基礎設施方面的服務,且阿里的產品體系豐富,但騰訊雲自開放以來,也在緊追,不斷的新增產品和服務,如自定義鏡像等。測試比較了騰訊雲和阿里雲相同配置的三種基礎產品:雲服務器、雲數據庫、對象存儲的一些參數,在雲服務器的內存性能和I/O延遲上阿里雲ECS優於騰訊雲CVM,但綜合性能、CPU延遲,I/O讀寫方面騰訊雲CVM優於阿里雲ECS;而騰訊雲的雲數據庫CDB和阿里雲的雲數據庫RDS的參數比較,騰訊雲 CDB 的數據庫讀寫請求吞吐量相比 阿里雲RDS 來說高很多,是後者的約 6-7 倍左右,請求的響應時間也非常快,在 10ms 以內,比阿里雲RDS快很多;存儲性能方面,阿里雲 OSS 在處理文件上傳時,隨着文件大小增加,性能在逐步下降;下載用時與 騰訊雲COS 相差不大;文件刪除用時均優於騰訊雲 COS ,不過文件越大,用時會有對應增加,騰訊雲 COS 在文件上傳上的性能比較突出,尤其是大文件;下載用時表現也不錯;文件刪除雖然總體不及阿里雲 OSS ,但每類文件刪除用時均保持在相同的水平,如果將三個指標結合在一起,騰訊雲 COS 的表現還是要好於阿里雲 OSS 。綜合來看,這三款基礎產品的性能互有優勢,但騰訊雲更勝一籌,雖然這也僅僅是三個產品而已,不能反映所有產品,但這卻是很基礎的產品。


4.從服務體驗來看,阿里雲的工單處理速度測試爲3H以內回覆,而騰訊雲的工單處理速度爲30分鐘以內。騰訊雲的服務體驗好很多。


5.從價格上來看,阿里雲降價雖然壓低了大多數競品的利潤,但是騰訊雲居然比之更低,來勢兇猛,這對於消費者來說無疑是件大好事


6.從生態上來看,阿里雲剛誕生的時候具有明顯的電商屬性,隨後形成自己的生態,主要在零售、製造、金融、能源等行業。騰訊雲結合消費級業務優勢形成不同的垂直雲體系,如遊戲雲、視頻雲、媒體融合雲、金融雲、政務雲等。


7.從用戶上來看,阿里巴巴是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有足夠大量的中小企業,這種資源騰訊是絕對無法比擬的,然而,騰訊看上高端用戶羣體,在金融機構上已經發力並取得了先發優勢,大大提高了品牌溢價。另外,海外市場爭奪高端客戶。阿里在全球的佈局覆蓋五大洲,然而據某知名媒體評論,騰訊雲是在全球雲計算基礎設施最完善的中國互聯網雲服務商,更是開放法蘭克福數據中心,成爲國內第一家開放歐洲雲的雲數據服務廠商。目前阿里雲的市場佔有率明顯領先於騰訊雲,但已經感受到了騰訊雲的後起之勢。


   從性能,服務,價格,生態,發展趨勢等綜合來看,個人最終選擇了騰訊雲先發優勢並不是永久的優勢,希望阿里騰訊都加油,給消費者更好的服務更佳的體驗,並能在全球市場佔據一定的地位


   個人觀點,僅供選擇雲計算的朋友參考,錯誤處歡迎指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