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CSI,我该信任你吗?

圣地亚哥snw大会现场记者报道,在2006年度存储网络世界(snw)大会上,iscsi技术再度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大家的话题都离不开iscsi和ip sans等字眼。
不可否认,存储厂商们在宣传和推广iscsi技术上确实是不惜余力,舍得砸下重金,但是,从用户——尤其是中型企业用户——的反应来看,大家似乎对实际部署仍然心存疑虑。
技术架构师bill slaughter所在的tupperware corp.,拥有一套中等规模的存储系统。正因为具备一定的规模,该公司确实愿意花大本钱部署了一套光纤存储网络;但是,又因为规模还没有大到那种程度,部署iscsi系统所省下的钱也很有限,不足以吸引他们冒这个险,摒弃之前的投资。
slaughter对iscsi的工作原理十分感兴趣,也承认从理论上来讲它的技术已趋成熟,但是,真要谈到部署实施,slaughter又显然挺犹豫的。
“之前,我们已经投资了大笔钱来部署光纤通道网络,”slaughter解释说。tupperware公司现拥有一套由2台emc clariion cx 600磁盘阵列和数台linux服务器构建而成的fc san系统。不过,slaughter也表示,随着服务器数量的不断增加,他对iscsi技术的兴趣也在与日俱增。
“不过,因为我们已经架设好一个存储平台,为了不让以往的投资都打了水漂儿,所以,暂时不会考虑部署iscsi系统——节省下来的存储成本,远远无法填补那个缺口。”
slaughter表示如果以后有机会进一步扩展存储网络的话,他或许会考虑用iscsi替代fc。不过,该公司对存储资源的需求量一直保持年10%的增长速度,也就是说,搭建新的san系统至少得是几年后的事情了。
“年增长速度并不是关键,”slaughter也指出,“我想也许只有当我需要考虑是否将现有系统升级为4 gbps fc san时,iscsi才有机会。”
“我不太肯定是否有这个必要,”slaughter表示,“这是个艰难的抉择,毕竟,我们已经拥有一个可靠稳定的存储平台了。”
不少与会者与slaughter抱着相似的想法。当询问用户是否对iscsi感兴趣时,他们的回答大多是肯定的“是”;当询问他们准备何时部署iscsi时,大多数的人都变得唯唯诺诺。
“我们需要更多的存储资源,来为容灾恢复(dr)做准备,”来自匹兹堡大学的系统工程师mahesh venkata介绍说,“不过,我们的电脑上运行了一些高端的业务关键性的应用程序,我不太肯定将它们交付给iscsi来管理是否稳妥。现在,我暂时不会考虑引入该项技术——我需要做进一步的深入了解。”
分析家们试图用一组关于iscsi产品的统计数字来排除人们心中的疑云。
“无论是处于金字塔尖的高端企业,还是处于最底层的低端企业,都有iscsi留下的‘足迹’,”idc公司的分析师robert gray介绍说,“纵观财富50强排行榜的企业,其中已经有50%开始使用iscsi系统来构建2级存储层,以满足数据容灾恢复的需求。”
来自辉瑞制药(pfizer)的roscow lin表示,其所在公司前不久部署了一套ip san系统,用以存放容灾恢复所需的备份数据;来自一家大型it设备制造公司(但拒绝透露公司名)的系统工程师jason wats san平台,用以运行二级应用,整个部署过程十分顺利。
据gray预测,低端市场将是iscsi的另一块“福地”,这类用户没有足够的财力来部署fc san系统。成本低廉、部署简便的iscsi显然是他们的最佳选择。
当然,这也只是预测罢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至少加州大学的核心服务器群组管理员roel flora是这么认为的。
“诚然,iscsi的价格是要比fc便宜一些,但是,仍然高出我们的预算许多,”roel flora表示。
来自federated insurance公司的广域网/局域网管理员patrick taphorn表示,其所在的公司曾考虑过购买一些iscsi存储器,部署于远程分支机构之内。这些远程办公室有的只有2台服务器,有的还在使用das系统。
“从技术的角度来考虑,我们只需要购买一台服务器和5枚附属磁带,投入还是比较便宜的。”
“如果企业需要的是一套易于管理的存储系统,那么,我会推荐nas,”storageio group的创始人兼分析师greg schulz介绍说,“san系统部署起来还是有一些复杂的。选择并不仅限于fc san和iscsi两种,除非该用户真的需要块级访问功能,否则,没必要考虑san。”
此外,目前仍在使用das系统的用户也表示日后有可能会考虑引进iscsi技术。
“我们很喜欢网络存储系统的灵活性能,”taphorn表示,“比如说,它可以将远程分支机构的服务器集群在一起,并利用vmware软件将所有存储资源都汇集在一个虚拟池内——iscsi确实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难题。”
“我们也曾使用过nas设备,可惜它的可扩展空间非常有限,无法满足更高一级的存储需求,”flora解释说,“而且,为了更好地保护存档的数据库数据,我们决定部署数据安全策略,这样一来,块级访问功能就变得十分必要了。”
那么,中端用户何时才会考虑部署iscsi系统呢?
“中端用户接受iscsi技术的步伐相对高端用户和低端用户会慢一些,”gray分析说,“他们会等到该项技术更成熟一些。”
gray认为许多中型企业用户(比如说slaughter)将部署iscsi系统看作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而且,存储厂商在推广该项技术时,重点都放在鼓吹它的价格如何如何便宜、使用如何如何简便上,反而掩盖了iscsi的其它许多优点,导致其错失了一部分客户。
“部署fc san系统,仍然需要专人进行配置,”gray表示,“而接触过iscsi的用户都表示,该项传输协议已经相当成熟,不必严格地按照认证的配置清单来进行配置。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巧合,如果它真的能保证百分之百的稳定性,对用户的吸引力将会提高n个等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