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色參與的交易網絡是怎樣涌現價值的?

 

        多角色參與的交易網絡是怎樣涌現

價值的?

 

    最近張老師將我寫的關於關係計劃的文字進行了整理和編輯(他的博客地址是http://blog.vsharing.com/xizhen,裏面還在持續更新這個方面的文字),做出了五篇文字,引起了許多朋友的關注,大家的討論也刺激了我的進一步思考。
     目前是南非世界盃正酣的時候,我找到自己在2002年世界盃期間寫的《你有超媒體嗎?--初識全息營銷》(http://cio.ufida.com.cn/space.php?uid=453&do=blog&id=3081)。這個案例說的就是一個媒體如何聚合多種角色在同一主題之下進行深度經營的例子,雖然它是平面的但是對於我們產業領域的立體供需網絡一樣具有啓發特性。
 
     時光穿梭於三屆世界盃期間,我發現,關係計劃的可以應用的業務場景是很豐富的,包含產品化的工業加工與生產領域,包含項目式的綜合領域,包含即時能力提供的服務領域,也包含衆多的社會關係網絡的構建。等等。6月17日-6月20日期間溫州CIO與廈門CIO進行了交流,在分析總結活動得失的時候,我進一步假設如果這事情重新做一次,應該怎麼樣?比如引入臺灣的CIO組織,比如在運營商、系統集成商、軟件開發公司、行業用戶等等聚合過來會怎麼樣?聚焦於信息化熱點交流及CIO制度建設的研討。
 
     其實異地交流的最大好處就是在主題相對集中的情況下,可以互相借鑑到有價值的理念、方法與工具,尤其是對口部門之間的交流。當然這是基礎。若干次隨機事件的過程與結果,顯示出一個規律,就是大約5-8個角色參與到一個具體活動中,如果組織得當,將形成一個交叉營銷的市場小環境,這個環境中進行貨幣化及非貨幣計量的關聯交易。更有價值的是如果我們能夠做到“售後服務”,也就是將活動之後的多邊溝通作爲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則這個小市場環境的多邊交易就會得到進一步的延續,交易信號會得到進一步的放大。
    我以爲營銷在本質上就是就是基於心理認同的價值傳遞。所以在多角色參與的主題活動中,多方的需求與多方的供給會形成一定的匹配關係,稍做設計,則可能形成一個價值生態關係。不僅僅會直接捕獲到交易信息,還可以通過心理認同來發現更多的供需可能,極大地降低營銷費用與溝通成本,這也是一些展會能夠久盛不衰的原因。
    張老師關於關係涌現的一張四3/4圓所組成的圖形中,我們可以看到它們涌現出一個正方形的圖形。藉助這個道理,主題活動本身就會涌現出超值的東西與參與者分享。這將成爲一個重要的二度收益,恰如前面說的,如果通過“售後服務”,則會增加這個二度收益。之所以能夠產生出二度收益,根本就是多角色價值交流的生態影響力,力場結構的變化超過了基本的線性規律,而涌現出價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