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負載均衡技術使用的一些誤區

如今,負載均衡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詞,也不是什麼新技術,主要用於解決單機負載能力的侷限性,但問題是你的應用真的到了單機的負載上限了嗎,未必,很多不知道如何推斷瓶頸,如何解決問題的人就開始盲目的增加機器,似乎只要能加機器,性能就都不是問題,負載均衡技術成了這類人心中的白馬,一臺機器能搞定的事你用了10臺,這顯然是成本問題。

其實很多問題都可以很簡單的解決,看以下場景

1、一個數據庫服務器上跑兩個數據庫,並且在生產環境中,這兩個數據庫所帶來的負載是差不多的,並且通過工具監測發現是硬盤的IO遇到了瓶頸,怎麼辦?相信很多人馬上想到,加一臺服務器,配讀寫分離,或者同步複製,把兩個數據庫分別用單獨的服務器跑 等等方案。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既然瓶頸在IO,那麼我們就解決IO問題,加一塊硬盤,兩個數據庫的數據分別放在不同的硬盤上不就解決了嗎,在有些場景下增加內存可也以降低磁盤IO,也能很簡單的解決問題

2、對數據庫熟悉的人都清楚,索引在查詢中的重要性。然而在我遇見的很多開發者中真正能用好索引的人很少,很多時候有索引和沒索引(或者索引不當)造成的性能差別是相當大的,如果這也要通過增加機器來解決不知要多少機器夠你用的

3、文件下載服務器,這種服務器的瓶頸通常都會出現在單機的網絡吞吐能力上,而單機網絡吞吐能力取決於網卡的吞吐能力,難道說就因爲網卡的問題又要加機器嗎,其實很多人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一個機器是可以加多個網卡的


其實可以例舉的場景很多,不過通過以上三個場景,相信很多人已經發現問題了,只是我們太關注負載均衡,集羣這樣的技術,而忽略了其實有些問題可以很簡單且低成本的解決的

總結:不要盲目的應用各種技術,要學會思考,發現問題的本質纔是更好的解決問題的關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