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股权激励:合法外衣下的“集体贪腐”?

  

       华为又涨工资了,涨幅25-30%,以普通基层员工和新招应届毕业生为主,大家奔走相告,皆大欢喜

        中兴股权激励了,1531名“白骨精”被激励,在一边偷着乐,而98%的员工感觉到坠身“被关爱遗忘的角落里”,暗自神伤。

        华为涨工资和中兴股权激励,都是延揽和留住优秀人才,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高招,本来无可厚非,但华为政策营造了琴瑟和谐,共谋发展图大业局面;而中兴则像是在“练邪功”,“核心部位”是抗击打耐摔了,但身体其他部位的伤情却在加重。

        两种激励政策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后果。华为员工更投入,更敬业了,因为华为发展更好了,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其发展成果,奋斗在一线的基层员工,得到的实惠更多;绝大多数没被股权激励到的中兴基层员工则私底下怨声载道,他们普遍认为:活是我们干的,好处都让领导给捞走了。

        当然,涨工资和股权激励,都源于业绩的增长。据上半年财报,中兴终于扭亏为盈,赚了三亿元人民币;华为营收11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8%,一举超越了爱立信,成为全球第一。但采取何种措施,是与企业内部状况密切关联的。市场是企业的源头活水,来自市场的利润获取,才是健康的。华为营收来自市场,员工能以在这种高速发展的企业工作自豪,以能享受到企业发展成果自豪,他们自觉自愿地把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融会贯通在一起。但中兴盈利则是来自股权转让。长期的市场不振,让中兴内部营销、研发、管理岗位的骨干员工看在眼里,明在心理,所以得过且过,人心不稳的情绪弥漫,很有必要对他们采取股权激励行为,给他们一个留下来的理由。但股权激励措施后,却让绝大部分员工很受伤

        独立IT评论员赵恒称中兴人力金字塔结构,受关注的是永远是管理干部,基层员工不被重视,公司产生的利润,通过与各种子公司的关联交易流到了高层和少数元老的口袋里。而华为从2010年每股2.98元的高分红,到今年拿125亿发放奖金,几乎把每一次公司发展的利润都反馈给了自己员工,更加牢牢地绑定了人心。互联网营销专家叶小舟则称:中兴优先给中高层管理者;华为倾向多劳多得,让优秀员工和基层员工得到更多实惠

        个人认为,中兴股权激励方式有高层和管理者“利用职务之便,中饱私囊,独窃企业发展成果”之嫌。并且这种作法,在中兴是具有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的。以前中兴的安居工程和这次的股权激励,都是这种观念下的产物和典型案例;包括中兴以前的巨亏都没有人为此承担责任,也是这种特权文化下“刑不上大夫”的官本位思想的产物。

        中兴内部基层员工有个形象的比喻,他们私下把中兴股权激励等定义为“高层和无老披着合法外衣的集体贪腐之举”,因为中兴高层和元老通过控制中兴管理决策,以关联投资公司和关联实体公司抽取公司发展的利润回报。这种作法也让他们感觉心痛,沉重打击了他们为让中兴成为卓越公司而努力的积极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