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rpm命令的使用

在Linux操作系統中,有一個系統軟件包,它的功能類似於Windows裏面的“添加/刪除程序”,但是功能又比“添加/刪除程序”強很多,它就是Red Hat Package Manager(簡稱RPM)。此工具包最先是由Red Hat公司推出的,後來被其他Linux開發商所借用。由於它爲Linux使用者省去了很多時間,所以被廣泛應用於在Linux下安裝、刪除軟件。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它的具體使用方法。

  1.我們得到一個新軟件,在安裝之前,一般都要先查看一下這個軟件包裏有什麼內容,假設這個文件是:Linux-1.4-6.i368.rpm,我們可以用這條命令查看:

  rpm -qpi Linux-1.4-6.i368.rpm

  系統將會列出這個軟件包的詳細資料,包括含有多少個文件、各文件名稱、文件大小、創建時間、編譯日期等信息。

  2.上面列出的所有文件在安裝時不一定全部安裝,就像Windows下程序的安裝方式分爲典型、完全、自定義一樣,Linux也會讓你選擇安裝方式,此時我們可以用下面這條命令查看軟件包將會在系統裏安裝哪些部分,以方便我們的選擇:

  rpm -qpl Linux-1.4-6.i368.rpm
1.安裝軟件包
  rpm -ivh ***.rpm 其中i表示安裝,v表示輸出,h表示用#作進度標記
  2.升級軟件包
  rpm -Uhv ***.rpm
  3.刪除軟件包
  rpm -e package_name
  rpm -e –nodeps package_name 不考慮依賴包
  rpm -e –allmatches package_name 刪除所有跟package_name匹配的所有版本的包
  4.查詢軟件包
  rpm -q package_name
  rpm -qp ***.rpm 獲取當前目錄下的rpm包相關信息
  rpm -qa | less 列出所有已安裝的軟件包
  rpm -qf /etc/sysctl.conf 查看某個文件屬於哪個軟件包
  rpm -qi package_name 列出已安裝的這個包的標準詳細信息
  rpm -qlp package_name 列出rpm包的文件內容
  rpm -q –scripts kernel | less 列出已安裝rpm包自帶的安裝前和安裝後腳本
  rpm -qa –queryformat ‘Package %{NAME} was build on %{BUILDHOST}\n’ | less queryformat強大的查詢
  rpm –querytags | less 可以列出queryformat可以使用的所有變量從而組合成更強大的查詢
  5.檢查已安裝軟件包
  rpm -Va | grep bin
  檢查失敗的字符:
  S:文件大小不符,M:模式不符,5:MD5校驗和不符,U:用戶所有權不符,G:用戶組所有權不符,T:mTime不符
  6.重建rpm數據庫
  rm /var/lib/rpm/__db.00*
  rpm –rebuilddb 在rpm數據庫已破壞且不能安裝軟件包的時候使用此大發
  7.從rpm提取文件
  rpm2cpio ***.rpm | cpio -idv /路徑/文件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