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利潤突破9000億的喜與憂

國有企業利潤突破9000億的喜與憂
    【國有企業利潤突破9000億,喜的是政府應該有更多的財力搞社會保障,充實社會保障基金了。但願這些錢不再更多地花費於政府自身的行政費用,而是真正花費於"民生"建設。憂的是這些利潤有許多是依靠龐大的壟斷企業的壟斷地位與壟斷價格而獲得的,這種壟斷價格侵犯了民衆與社會的利益。從這個意義上說,過高的利潤並非好事,甚至較低的利潤比高利潤對社會更好。另外一個問題是:政府企業獲利增大,對社會財富的分配公平是有促進作用呢?還是反而對擴大貧富分化有"促進作用"?――黃煥金】
http://tingtang.cn
 新華網北京2月23日電 (記者 謝登科) 財政部副部長朱志剛23日在此間說,2005年我國國有企業取得了可喜的經營業績,實現利潤突破9000億元,比上年增長25%,兩年翻了一番(視頻)。
  
    有關財務數據顯示,2005年國有企業效益增長主要呈現以下四方面特點:
  
    一是全國國有企業的主要經濟效益指標均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2005年,全國國有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1.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9%;實現利潤9047億元,同比增長25%,再創國有企業效益新高,並且全年增長趨勢較爲平穩。
  
    二是能源、原材料行業對效益增長的拉動作用較大。受需求和價格拉動的影響,煤炭、石油、有色、化工等能源及原材料行業對國有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增長的貢獻率高達84%。
  
    三是盈利繼續向中央企業集中。2005年中央企業實現利潤6413億元,佔國有企業利潤總額的七成以上,利潤排序前10名的中央企業實現利潤佔全國國有企業利潤總額的55%。
  
    四是地方國有經濟呈現協調發展勢頭。在中央有關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政策引導下,2005年,地方國有企業盈利水平不斷提高,實現利潤總額2634億元,同比增長20%。其中西部地區利潤增長較快,比上年增長31%,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分別增長18%和25%。
  
    朱志剛說,三大因素綜合作用,帶來了國有企業效益向好。
  
    一是企業運行的外部環境不斷改善。在中央關於"有保有壓、區別對待"等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積極作用下,2005年,部分過熱行業投資得到控制,農業、能源、交通運輸及公共服務事業等薄弱環節的投資得到加強,帶動相關行業需求和產量快速增長,市場環境不斷改善。
  
    二是長期制約企業發展的一些體制性和機制性障礙逐步得以消除。通過實施政策性關閉破產,完善退出機制,有效調整了國有經濟佈局和結構,遏制了虧損額的擴大;通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改組、改制,完善了企業組織結構,降低了企業社會成本開支,提高了國有企業盈利能力,財政爲此承擔了大量改革成本。
  
    三是上游行業產品價格上漲,提高了國有石油、煤炭和有色金屬等行業的盈利水平,以上三個行業實現利潤分別比上年增長52%、74%和60%,增幅位居各行業前三位。
  
    四是企業通過採取完善經營機制、強化內部管理、降低成本和費用開支、挖掘內部潛力等措施,實現了降耗增效。
  http://tingtang.cn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