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Lenovo——何去何從

之所以沒有把這個話題發表在聯想專欄,是因爲我覺得聯想不是聯想的聯想,而是中國人的聯想,因該放在更廣闊的空間加以討論。
  之所以沒有把它發表在管理前線,是因爲我想討論的聯想不僅僅是企業管理的範疇,而是涉及到國民經濟的範疇。
  
http://tingtang.cn


本人計算機專業,近期一直在研究聯想這個企業,從《聯想風雲》到如今各媒體、專家的評論,從原來擁有聯想筆記本電腦到現在戴爾筆記本電腦的感受,我覺得,聯想是一個巨大的矛盾體。它在中國的過去是輝煌的,它在世界的未來又是不確定的,甚至不敢保證在它收購IBM的PC業務以後,聯想高層的一系列決定是否是正確的,會不會重蹈幾年前擴大業務範圍的覆轍。
  
   聯想是個巨大的矛盾體,它需要在種種矛盾之間進行抉擇。對IBM的PC業務的收購,褒貶不一,其實說來說去也無非是兩個結論:
  一是,通過這個交易,IBM肯定是贏家。它既擺脫了負債的困擾,又可以把更多的錢投入到它現在所着重的領域;它既進一步開拓了中國市場,又和中國政府建立了更緊密的關係。二是:聯想非常膽大的以蛇吞象,問題是這頭大象能不能被消化,怎麼消化,何時能消化。
  
   但我個人認爲,以上的討論只不過是觸動了這個巨大矛盾體的冰山上的一角。從外界看,這是個熱點新聞;從內部看,這是關於聯想國際化的討論。
   我們可以把它定義爲“國際化”問題,可以追溯聯想的歷史,真正讓聯想成長起來的是什麼呢?從最開始的代理商到如今中國最大的PC製造商,中間有兩個決定企業命運的重要過程,一個是“聯想漢卡”的開發,再一個90年代中後期高舉民族主義大旗來打敗包括IBM、惠普等一系列國際知名企業,繼而成爲中國銷量第一。
   再來看看現在,自從“聯想漢卡”推出生產,倪南光被免職,聯想就放棄了自己的高端技術研發(我這裏絲毫沒有指責的意思,關於柳倪之爭,可以說是歷史的必然,不然,沒有現在的聯想)。所以有人批判聯想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沒有自己的技術。但面對着2004年品牌價值的評估——601億的數字,又有專家稱,聯想的核心競爭力就在於它的品牌。
   再來看,如果聯想誓要走國際化道路,誓要超過戴爾,做全球的PC霸主。我到現在只知道截止至04年,也就是沒併購之前聯想的數據,併購之後的經營狀況並不太瞭解。但走國際化道路的另一面,我們發現,聯想在國內的銷售佔有率已經從30%下降到25%了。這是否意味着,“民族化”的道路又徹底轉型了呢?
  
   今天是一個總的論述,如果大家對“聯想”這個話題感興趣,對聯想這個企業感興趣,今後將圍繞以下幾個話題進行更深入的討論:
  1、聯想/IBM併購案
  2、聯想/戴爾之爭(分銷/直銷之爭)
  3、聯想的核心競爭力究竟是什麼?甚至存不存在覈心競爭力
  4、聯想應不應該再次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是什麼樣的核心技術
  5、聯想國際化/民族化,如何擺正他們的關係
  6、聯想的企業管理、商業運作——中國與國際
  7、聯想對中國的影響
  8、您眼中的聯想
  
   非常歡迎有識之士來共同參與這個話題,發表您的深入見解。我希望我們的討論是深入的,是務實的,而不僅限於“產品質量好壞”等。也希望發表見解的同時說出您所在的行業、職位,以至於瞭解社會各行各業的觀點。
  
   聯想,無論它有多少缺陷,我們都應該關注,它不僅僅是一個企業,更是我們民族的希望……
http://tingtang.cn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