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組建開源社區的困境與危機

很多大學都有一批喜歡技術的學生,很多人聚起來想組建開源社區,這是好事,但是事情的發展遠沒有那麼順利。

開源社區聽起來似乎很好組建,只要召集一票人馬,大家加個QQ羣,這就算初步組建成功了。以後再建個論壇網站什麼的,心血來潮再去Github上傳幾個個人開發的小項目,這就算是正式成立了。

但是創業容易守業難,開源社區是以貢獻作爲話語權的標準,學生社區在這點上很難做到,或者說很容易走偏。基本上按照大多數人的思路,誰帶頭建立的就由誰來負責,話語權就大,即是他與大多數人的意見不合,那麼大不了就分道揚鑣了。這就導致了學生開源社區組建後長時間發展不起來,遲遲做不出成效,即使是基礎的技術交流環節也聚不齊人。過個一年半載,Github上還是那麼幾行代碼,博客主頁上依然是成立宣言,沒有任何新的東西出現,開源社區死氣沉沉。

歸根結底就是社區沒有很好的制度作保障,當所有人都把目光轉向討論哪種技術、選擇哪種開源協議時,他們卻忽略了,技術之外的東西更加重要,這也是整個社區的基石。

如果社區的制度讓其他成員感到自己的合理建議根本不被考慮,自己毫無存在感,那麼人心離散,這個社區也就離着散夥不遠了。

要穩定的運營一個社區是非常困難的,創始人一般是話語權最大的,而且手中握着社區的各種資源,包括網站服務器、羣管理權限等,靠這些完全可以爲自己爭取更大的決定權,這就違背了以貢獻來衡量話語權的初衷。任勞任怨的人會不會因爲和創始人的分歧而受到不公平對待,整個社區是不是隻有幾個人說了算,這都是很現實的問題。雖然技術社區就應該純粹一點,但是有組織的地方就有“權力”這種東西,不可避免,如何合理的分配決定權話語權,保證社區的發展良好向上,這是每個社區都面對的問題。尤其是面對學生這個涉世未深的羣體。

開源不僅是技術的探索,更是組織制度的發展,本文僅是我自己的一點小感想,謝過各位看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