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前輩的15年認證路

從1998年開始考洋認證,到現在已經15年了。最近有空,上來冒個泡。

上學的時候,只知道有《程序員證》。考證就是考算法。乏味得很。

1994年開始知道有洋認證--NovellCNE。當時微軟服務器還不成氣候。Novell在文件服務器是一枝獨秀。聽機房的的老大說,CNE月入過萬。1994年的月入過萬與現在的月入過萬可不能同日而語。就像80年代的“萬元戶”與90年代的“萬元戶”不是一個檔次一樣。

1997年跳到一家“港資企業”。1998年有機會去參加Novell培訓(當時是4.11)。順利通過CNE和MCNE。後來Novell升級5.0,理所當然地成爲第一批參加5.0培訓的“合作方”。當時Novell剛好招銷售工程師。我是當地爲數不多通過5.0認證的。面試比較順利。成功地加入了“美資公司”。

Novell的福利和待遇算是相當不錯(對於我這種土冒來說)。經常去香港培訓、開會不用說。每年還去一趟美國開年會。而且每次開會都有價值不菲的禮品。用現在的話來說,如果出了腎5S,那是絕對不會送腎5的。當時的老闆是EricSchmidt(後來去了Google當CEO),在鹽湖城開會的時候有一面之緣。

後來微軟“崛起”,MCSE便熱鬧起來。我也跟風考了個MCSE。也在培訓中心代了幾堂課。

1999年跳到思科。說起來慚愧,當時什麼思科認證都沒有。而且是第一候選人放棄的情況下,我作爲候補招進去的。

當時的師兄師姐都是大神級的人物,逐個說來,可以寫一部《金庸羣俠傳》。我最是不濟,磕磕絆絆考了什麼NA/DA/NP/DP。算是第一批過思科認證的(前100名NP,思科送夾克)。當時我代表思科,在本地一個電視臺介紹思科認證的時候,一幫“IT嘉賓”只知微軟,不知思科。我也只能苦笑。

後來想考CCIE,結果考了五回才考過。考最後一回的時候已經離開思科,問老爹借錢交的考試費。當時的R/SLab是兩天,而且不像今天這樣“真題遍地開花”。因此考五回倒也不算什麼稀奇。

當時CCIE招牌可以“掛靠”(用作申請金銀牌)。我掛靠了兩回,收入了十來萬。第三回掛靠沒有收現金,倒真的去公司掛單上班。其實也沒幹什麼,去悉尼上了個Juniper的培訓(當時Juniper也開始熱鬧)。

後來無聊,便去了SunMicrosystem。工作清閒時便讀了Oracle,考了OCP。也算是與工作沾邊(當時Sun服務器主要應用是跑Oracle)。

2001的時候,香港推出什麼《輸入大陸專業人才計劃》(簡稱“專才計劃”)。我便憑CCIETitle去了香港一家思科代理。香港地鐵、機場管理局、香港政府等都是主要客戶。公司對面是鰂魚涌消防局。上下班經常看到方中信、王喜拍在拍《烈火雄心》。

在香港三年換了三家公司。後來在電信盈科的時候,被派到南京負責中國移動的數據中心項目。所謂“負責”,其實就是早上到工地和監理打個哈哈,中午和項目工程師吃個飯,下午回五星酒店打個盹,晚上和甲方下酒吧。最後項目當然“完滿成功”,皆大歡喜。

2004年到了美國。在Avaya混了一年多。最大收穫是和公司的哥們去參加紅十字會的“卡特里娜救災行動”。一個多星期的RoadTrip看盡美國滄桑、人生百態。

2006年跳到思科做語音產品的售後支持。想不到一呆將近五年。這五年倒沒考什麼認證。只是在老闆催促下考了個什麼CCVP。我已經有一個CCIE(R/S)。在思科,一個IE和兩個IE基本沒什麼區別。在這五年裏,比較專注技術,寫了本書。但也正因爲這本書,讓我不得不離開思科。

離開思科後,工作倒不難找。面試的時候,對方說“哦,你就是某某書的作者啊?”,然後就問什麼時候可以上班了。由於習慣了大公司,選了戴爾,做NetworkArchitect。順應業務需求,考了些什麼ITILv3、VCP認證。

大半年後,某電信公司的企業事業部找我,說要招個經理帶顧問團隊。工資還可以,便屁顛屁顛地去了,心想終於是“領導”了。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大公司的水很深,小經理難免被嗆。公司業務繁多,領導層只要打贏“戰爭”,而不是要贏得每場“戰役”。也就是說,只要公司總體盈利,個別部門的利益是可以犧牲的。我的部門就不幸被犧牲了。

終於在2013年,在每年一度的裁員中,我毫不意外地榮登裁員名單。慶幸的是,前兩年的時間並沒有虛度。我利用公司資源考了個CCIEVoice,也接觸了不少項目團隊。因此在30天的“通知期”內,我在公司內另一個部門找到了一個工程師職位。

說了這麼多,總結一下“認證”。

1.考認證一定要選你感興趣的認證,而不是“據說可以找到高薪工作”的認證。

以中國人的聰明才智,沒有什麼認證是考不到的。但如果你對那方面的專業不感興趣,那就算考到了也不會精深。比方說,當年一個哥們就曾經對我說CISSP是很吃香的認證,待遇不比CCIE差,他已經考過了,建議我也考。我知道此言不差,但真的沒有興趣。就算勉強考過,又有何益?就算憑那認證找到一份工作,但會喜歡嗎?

2.考證不怕多,但就怕多而不精。

常看到有人吹噓自己是Triple-CCIE、Quad-CCIE、甚至6-CCIE。我們這些“認證老油條”都會莞爾一笑。CCIE本身是專家級的認證(注意不是國內那種“磚家叫獸”)。真的精通一門就已經很不容易了。精通兩門比較勉強,三門或以上就基本可以忽略了。

以我爲例,CCIER/S和Voice。但在過去的5、6年都在做Voice。你要說我是Routing/Switching專家,我還真不敢承認。雖然我可以輕鬆地配置BGP/OSPF/MPLS,但那算不上“專家”。在我的定義裏,某技術人員如果敢稱“專家”,那他解決不了的問題,一定是產品有BUG而不是配置問題。

3.認證不光是證書,你的名字就是認證

沒錯,認證的確可以給臉上添光。但看到某人的電郵簽名是CCNA/CCDA/CCNP/CCDP/CCIE你有什麼想法?我會想“我去年買了個表,你都是CCIE了,還把那些勞什子CCNA放上來幹嗎?難道是嫌簽名不夠長?”。

我的電郵簽名就從來不寫認證。你什麼時候見過大神在自己的名字後面寫認證的?認證是給一知半解的人看的。同行之間,看名字就行了。如果你的名字不夠響,不妨多上技術論壇,幫助別人解答一下問題。時間久了,名字自然就響了。你幫助過的人,很有機會就是日後面試你的人。

4.如果你真的是技術控,學好英語吧

如果你真的很熱愛技術(而不是想通過技術而走上管理路線),花點時間學好英語。並不是說中國不重視技術人才。但在人口基數這麼大的國家,在現有的制度下,想憑純技術而過上好日子,難度是比較大的。在英語國家則相對比較容易。即使在中國爲外企工作(譬如外企在中國的研發中心),英語好是比較佔優的。

以我爲例,去年的工資收入大概是32.5萬美金(今年沒有這麼多了)。當然這點錢對於在北上廣有幾套房的人來說不算什麼。但對於純技術控,如果沒有一定的英語能力,要達到這個收入恐怕不太容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