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选择--摘自HP大中华区总裁孙振耀退休感言

 

 
        我们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其实是选择,因此在谈职业生涯的时候不得不提到这个话 
题。  
 
  
        我始终认为,在很大的范围内,我们究竟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决定权在我们自己, 
每天我们都在做各种各样的选择,我可以不去写这篇文章,去别人的帖子拍拍砖头,也可以 
写下这些文字,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整理自己的思路,我可以多注意下格式让别人易于阅读, 
也可以写成一堆,我可以就这样发上来,也可以在发以前再看几遍,你可以选择不刮胡子就 
去面试,也可以选择出门前照照镜子……每天,每一刻我们都在做这样那样的决定,我们可 
以漫不经心,也可以多花些心思,成千上万的小选择累计起来,就决定了最终我们是个什么 
样的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未来不是别人给的,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很多人会说我命苦 
啊,没得选择阿,如果你认为“去微软还是去IBM”“上清华还是上北大”“当销售副总还是当厂 
长”这种才叫选择的话,的确你没有什么选择,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选择。但每天你都可以 
选择是否为客户服务更周到一些,是否对同事更耐心一些,是否把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是 
否把情况了解得更清楚一些,是否把不清楚的问题再弄清楚一些……你也可以选择在是否在 
痛苦中继续坚持,是否抛弃掉自己的那些负面的想法,是否原谅一个人的错误,是否相信我 
在这里写下的这些话,是否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生活每天都在给你选择的机会,每天都 
在给你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你可以选择赖在地上撒泼打滚,也可以选择咬牙站起来。你永 
远都有选择。有些选择不是立杆见影的,需要累积,比如农民可以选择自己常常去浇地,也 
可以选择让老天去浇地,诚然你今天浇水下去苗不见得今天马上就长出来,但常常浇水,大 
部分苗终究会长出来的,如果你不浇,收成一定很糟糕。   
 
  
          每天生活都在给你机会,他不会给你一叠现金也不会拱手送你个好工作,但实际上, 
他还是在给你机会。我的家庭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没有任何了不起的社会关系,我的父亲在 
大学毕业以后就被分配到了边疆,那个小县城只有一条马路,他们那一代人其实比我们更有 
理由抱怨,他们什么也没得到,年轻的时候文化大革命,书都没得读,支援边疆插队落户, 
等到老了,却要给年轻人机会了。他有足够的理由象成千上万那样的青年一样坐在那里抱怨 
生不逢时,怨气冲天。然而在分配到边疆的十年之后,国家恢复招研究生,他考回了原来的 
学校。研究生毕业,他被分配到了安徽一家小单位里,又是3 年以后,国家第一届招收博士 
生,他又考回了原来的学校,成为中国第一代博士,那时的他比现在的我年纪还大。生活并 
没有放弃他,他也没有放弃生活。10 年的等待,他做了他自己的选择,他没有放弃,他没 
有破罐子破摔,所以时机到来的时候,他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你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就 
决定在你的每个小小的选择之间。   
 
  
          你选择相信什么?你选择和谁交朋友?你选择做什么?你选择怎么做?……我们面 
临太多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当中,意识形态层面的选择又远比客观条件的选择来得重要得多, 
比如选择做什么产品其实并不那么重要,而选择怎么做才重要。选择用什么人并不重要,而 
选择怎么带这些人才重要。大多数时候选择客观条件并不要紧,大多数关于客观条件的选择 
并没有对错之分,要紧的是选择怎么做。一个大学生毕业了,他要去微软也好,他要卖猪肉 
也好,他要创业也好,他要做游戏代练也好,只要不犯法,不害人,都没有什么关系,要紧 
的是,选择了以后,怎么把事情做好。   
 
  
          除了这些,你还可以选择时间和环境,比如,你可以选择把这辈子最大的困难放在最 
有体力最有精力的时候,也可以走一步看一步,等到了40 岁再说,只是到了40 多岁,那 
正是一辈子最脆弱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在那个时候碰上了职业危机,实在是一件很 
苦恼的事情。与其如此不如在20 多岁30 多岁的时候吃点苦,好让自己脆弱的时候活得从 
容一些。你可以选择在温室里成长,也可以选择到野外磨砺,你可以选择在办公室吹冷气的 
工作,也可以选择40 度的酷热下,去见你的客户,只是,这一切最终会累积起来,引导你 
到你应得的未来。   
 
  
        我不敢说所有的事情你都有得选择,但是绝大部分事情你有选择,只是往往你不把这 
当作一种选择。认真对待每一次选择,才会有比较好的未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