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之后有一次信息产业的变革,目前,在我国,物联网现在正式列入国家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涉及各个产业群的特点,其应范围覆盖了各个行业。

   物联网网的含义:1、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是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

                   2、物联网其延伸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好通信。

                   

   物联网的特征: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等。

   对于物联网概念的理解: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一种无处不在,实现物与物之间和人与物之间信息的互联的网络。狭义:连接物品到物品的网络。狭义:连接物品到物品的网络实现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物联网的关键技术:1、物联网架构技术2、统一标识技术3、通信技术4、组网技术5、软件服务与算法6、物联网能量技术7、安全与隐私技术、

数据采集标准

  RFID的ISO/IEC(接口和通信技术标准、行业应用) 二维码  GS1的标准

Zigbee协议结构

   (1)LR-WPAN:无线个域网协议属802.15

   (2)IEEE802.15.1中速无线个域网-蓝牙

   (3)IEEE802.15.3高速无线个域网

   (4)IEEE802.15.4:研究超帧结构,数据传输模型,MAC层帧结构,数据可靠传输机制,数据安全服务    

Zigbee标准特点:短延时,组网灵活数据传输可靠。其协议框架:IEEE802.15.4 Zigbee联盟

Zigbee与蓝牙的异同点

   Zigbee:是一种便宜、低功耗、近距离主要适合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领域。

   蓝牙:有较大的复杂性比较大,功耗大组网规模小。

  相对于来世Zigbee有:低功耗、低成本、近距离、高安全等优势。


常见的生物识别技术

   1、生物是被技术

虹膜识别技术 视网膜识别技术 签名识别技术 面部识别技术 指纹识别技术 声音识别技术

   2、磁卡和IC卡识别技术

   3、图像识别技术

   4、光学字符识别技术

   5、条码技术

   6、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RFID)

   概念: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信号来识别特定的目标并进行读写,利用无线电波识别数据

传感器的定义和组成

   定义:能把特定的信息(物理、化学、生物)按照一定的规律变换成可用信号传输的器件和装置。

   组成: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二维码的原理

   按照一点的规则编译出来转换成有意义的信息,需扫描

和译码两个过程条形码扫描器光源发出的光在条形码上反射,反射光照射到扫描器内部的光电转换器,光电转换器根据强弱的不同降反射的光线换成相应的电信号。

一维码和二维码的区别

   一维码:对"物品"的标识只给出物品的识别信息

   二维码:具有大容量、可靠性、保密防伪强、低成本、易制作

RFID技术应用系统的构成及其对应的功能

   电子标签:是RFID标签中存储中唯一的编码,为条形码提供所能提供的空间,可以实现单品级的物品编码

   天线:是RFID标签和读写器之间实现射频信号空间传播和建立无线通信连接设备。分两类:一类是RFID标签上的标签,和RFID标签集为一体;另一类读写天线既可以内置于读卡器中也可以通过电缆和读卡器的射频输出端口相连。

   读写设备:也做(reader)是对RFID标签进行读写操作的设备,主要包括射频模块好热数字信号处理单元,读写设备是RFID最重要的的配置。

   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出硬件组成外,主要由软件和中间件组成。

   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直接面向RFID应用最终用户的人机交互界面,协助使用者完成对读写设备指令操作以及对中间件的逻辑设置,逐级见RFID原子事件转化为使用者可以理解的业务事件。

   中间件:是实现RFID硬件设备与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过滤、数据格式转化的一种中间程序,他将RFID读写器读取的各种数据信息经过提取、解密、过滤、格式转换后导入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并通过应用系统放映在程序界面上,供操作者浏览选择、修改查询。

RFID电子标签的分类

   按频率分:(1)低频率段电子标签其工作范围30~300kHz,其阅读距离小于1M,

             (2)中频段电子标签工作频率一般3~30MHz典型的工作频率13.56MHz

             (3)高频段电子标签其应用于电子遥控门锁控制器,门锁控制器。

             (4)超高频和微波电子标签,也称为微电子标签,典型的工作频率是433.92MHz等等。距离4~7M最大可以10M。

   按能源分:可分为无源RFID、有源RFID、以及半有源RFID.

   按内存分:只读式、一次写入多次读取式、可重复读写式。

宽带无线接入研究重点技术内容

   无线个域网(WPAN)、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局域网(WLAN)

IPV4和IPV6过渡技术

   (1)保证IPV4和IPV6的互通

   (2)在更新的过程中避免设备之间的依赖性

   (3)对管理者和用户在过渡过程中易于理解和实现

   (4)过度可逐个进行

   (5)用户、运营商可以自行决定过渡

   物联网是新兴技术产业,有很多的知识和概念需要理解和掌握,内容涉及相当广泛,需要慢慢理解和学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