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化和虛擬化,爲何針鋒相對?

 

一體化和虛擬化,爲何針鋒相對?

目前IT基礎架構的發展有兩個趨勢,這兩個趨勢既矛盾又有聯繫。

 

一個趨勢是虛擬化。通過虛擬化來進行系統整合,達到更高的資源利用率,同時爲應用系統提供動態架構和彈性架構。在虛擬化的基礎上,如果進一步實現自動化和自服務,那就建立起了私有云。目前的虛擬化技術主要有:IBM PowerVMVMwareXenKVMHyper-V等。

 

另一個趨勢是一體化。各廠商都在不斷地推出自己的一體化產品,試圖通過提供一個出廠即整合的方案,將軟硬件優化後作爲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提供給用戶。用戶不再需要分別購買硬件和軟件,也不必考慮硬件和軟件的兼容問題和整合的複雜度,以及安裝、配置、調試和基本的優化,這些工作在出廠時由廠商來完成。目前主要的一體化產品有:Oracle Exadata SAP HANAIBM PureApplication等。

 

我們注意到,這兩個趨勢是存在矛盾的。大多數的一體化解決方案都不支持虛擬化,或者將虛擬化技術的應用限制在一體化產品內部,無法融入企業的整體虛擬化方案。

 

爲什麼會這樣呢?首先,一體化解決方案考慮解決的問題是針對性很強的,硬件配置是經過專門優化的。

 

比如,Exadata就是爲了提升oracle DB的性能,將存儲和數據庫Server打包在一起,通過創新的存儲層處理軟件來優化IO,達到性能的提升。其解決方案是包含了DB Server節點、存儲Server節點、存儲網絡和IP網絡等硬件設備的。其硬件配置是基本固定的,只能根據性能和容量需求的不同而選擇1/4機櫃,1/2機櫃,1個機櫃等固定配置。Exadata上面只能運行數據庫服務,不能運行應用服務,更不支持上面談到的虛擬化技術。

 

再比如SAP HANASAP 期望通過HANA 內存數據庫平臺來整合OLAPOLTP應用。通過創新的內存列式數據庫的高性能來支持實時查詢和分析等OLAP類型的需求。其數據需要全部導入內存來運行,所以在數據量超出單個節點時必然需要cluster集羣來支持。由於TB以上級別的列式內存數據庫技術還相對較新(HANA發佈於2010年底),在橫向擴展(scale out)和高可用(High Availability)等方面都有相當的技術複雜性。目前,HANA的硬件都是經過專門認證,硬件配置固定,只運行在SUSE Linux 操作系統下的打包配置。甚至對於SAP BWSAPBI)和SAP ERP/CRM的認證硬件架構都會有所不同。更不用談去支持什麼虛擬化技術了。

 

相比之下,IBM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具有更多的靈活性。從前些年主推的ISASIBM Smart Analytics System)到這幾年的IBM PureApplication。雖然這些一體化方案的硬件也都會基本固定,但IBM同時也會推出一些所謂ISAS like這樣的解決方案。所謂“XXX like”就是借鑑一體化解決方案的參數配置和軟硬件結合的最佳實踐,同時又不對硬件進行完全固定的解決方案。這樣的靈活性的確對結合虛擬化等其他技術打開了一扇門。那麼會同時關上一扇窗嗎?

 

我們看到,軟件的最佳實踐在實際應用場景下的優化是很複雜的,特別是對於應用系統本身就很複雜的情況下尤其如此。而硬件架構的配置固定或者相對固定能夠簡化配置和優化的複雜度。這就是一體化的優勢。當然,這也符合廠家的商業目的。商業利益是有決定性的。正如上面談到的IBM推出所謂“ISAS like” 這樣的解決方案的確可以適應不同用戶的個性化需求,但背後也有SWG(軟件部)和STG(硬件部)難以明確如何分一體化產品revenueprofit的困惑。

 

虛擬化技術和一體化技術就沒有結合點嗎?也不是這樣的,比如SAP基於HANA技術提供公有云服務,一臺Oracle Exadata上可以同時支持多個數據庫服務,這些共享都是支持的。但是要注意,應用類型限制在某一種上,這是有侷限性的,而用戶往往會有各種類型的應用。

 

總的來看,虛擬化有整合不同應用的優勢,一體化有針對某個或某類應用優化的特點。所以,在用戶的IT基礎架構中,也許不是傾向於採用哪個的問題,而是如何分別合理運用的問題。在現有的IT技術環境下,會有各種各樣的技術趨勢,每一種技術也都有其優勢和限制。一個完善,良性發展的IT基礎架構只關注技術優勢是不夠的,也許更重要的是關注所用技術的限制,哪些限制不是問題,哪些限制必須解決。最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wKiom1PMlJDAATWQAAEQ5--XM_g756.jpg

掃一掃,關注微信公衆號“榮歆IT諮詢”,享免費服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