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雲計算HCNA&HCNP--網絡虛擬化

大二層:通過隧道封裝二層幀,在IP可達可實現跨數據中心互通;
虛擬交換技術:實現方式有三種:1. 宿主機內部模擬實現 2.物理網卡實現 3.物理交換機實現(不推薦);
主要的二層網絡技術:Trill、SPB。Trill是用來解決園區網絡中STP存在的問題,是一種封裝技術,是二層封裝在二層,需要交換機支持,最多是512臺,目前已經逐漸被淘汰;
虛擬交換機DVS:橫跨多個CNA節點,不同的DVS使用的上行鏈路端口不同;使用多個DVS的目的是爲了隔離或是VLAN池數量不夠的情況;
OVS和EVS:OVS是開源的虛擬交換機,支持SDN等;EVS是華爲在OVS基礎上增強實現的虛擬交換機;他們與DVS的關係是:在VRM上有DVSM,每個CNA上有DVSA,通過這樣一種組織方式,將每個節點上的OVS邏輯抽象成一個DVS;
OverLay:分爲硬件OverLay、軟件Overlay;所謂軟件指的是vRouter、vFW、vLB是由軟件來實現,在CNA節點內部由VM實現;所謂硬件Overlay,是直接由硬件進行虛擬化實現;在此基礎上衍生出混合OverLay;
虛擬交換:基於宿主機CPU模擬的虛擬交換機進行交換(靈活、功能豐富、IO路徑短、可以利用宿主機的大內存提供很大的表空間,對CPU要求較高)、基於物理網卡(性能好,當時SR-IO不支持虛擬化特性)、基於物理交換機(只有華三、思科支持)。一般是基於前兩者實現交換;在創建DVS時需要指定交換類型,如普通(由CPU進行交換)、直通(支持VMDQ的iNIC進行交換,一般iNIC支持256個隊列)、SR-IOV直通(支持SR-IOV的網卡實現)等,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iNIC不支持SR-IOV;
SR-IOV:真正意義的硬件虛擬化,虛擬出多個虛擬網卡直通給虛擬機使用,裏面有兩個重要概念:PF(物理功能,Dom0使用)、VF(虛擬功能,VM使用)。
虛擬交換機特性:PortGroup(端口組,相當於一個配置容器),當把某個VM加入到PG中去時,就相當於VSP應用了端口組的配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