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構師之路(2)---詳解面向過程 王澤賓

2.3 面向過程編程(OPP) 和麪向對象編程(OOP)的關係

    關於面向過程的編程(OPP)和麪向對象的編程(OOP),給出這它們的定義的人很多,您可以從任何資料中找到很專業的解釋,但以我的經驗來看,講的相對枯燥一點,不是很直觀。除非您已經有了相當的積累,否則說起來還是比較費勁。
我是個老程序員出身,雖然現在的日常工作更多傾向了管理,但至今依然保持編碼的習慣,這句話什麼意思呢?我跟大家溝通應該沒有問題。無論你是在重複我走過的路,或者已經走在了我的前面,大家都會有那麼一段相同的經歷,都會在思想層面上有一種理解和默契,所以我還是會盡量按照大多數人的常規思維寫下去。
面向過程的編程(OPP)產生在前,面向對象的編程(OOP)產生在後,所以面向對象的編程(OOP)一定會繼承前者的一些優點,並摒棄前者存在的一些缺點,這是符合人類進步的自然規律。兩者在各自的發展和演變過程中,也一定會相互借鑑,互相融合,來吸收對方優點,從而出現在某些方面的趨同性,這些是必然的結果。即使兩者有更多的相似點,也不會改變它們本質上的不同,因爲它們的出發點就完全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方式。關於兩者的關係,我的觀點是這樣的:面向對象編程(OOP)在局部上一定是面向過程(OP)的,面向過程的編程(OPP)在整體上應該借鑑面向對象(OO)的思想。這一段說的的確很空洞,而且也一定會有引來爭議,不過,我勸您還是在閱讀了後面的內容之後,再來評判我觀點的正確與否。
象C++、C#、Java等都是面向對象的語言,c,php(暫且這麼說,因爲php4以後就支持OO)都是面向過程的語言,那麼是不是我用C++寫的程序一定就是面向對象,用c寫的程序一定就是面向過程呢?這種觀點顯然是沒有真正吃透兩者的區別。語言永遠是一種工具,前輩們每創造出來的一種語言,都是你用來實現想法的利器。我覺得好多人用C#,Java寫出來的代碼,要是仔細看看,那實際就是用面向對象(OO)的語言寫的面向過程(OP)的程序。
所以,即使給關羽一根木棍,給你一杆青龍偃月刀,他照樣可以打得你滿頭是包。你就是扛着個偃月刀,也成不了關羽,因爲你缺乏關羽最本質的東西---絕世武功。同樣的道理,如果你沒有領會OO思想,怎麼可能寫得出真正的OO程序呢?面向對象(OO)和麪向過程(OP)絕對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方式。
那是不是面向過程就不好,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我從來沒有這樣說過。事實上,面向過程的編程(OPP)已經存在了幾十年了,現在依然有很多人在使用。它的優點就是邏輯不復雜的情況下很容易理解,而且運行效率遠高於面向對象(OO)編寫的程序。所以,系統級的應用或準實時系統中,依然採用面向過程的編程(OPP)。當然,很多編程高手以及大師級的人物,他們由於對於系統整體的掌控能力很強,也喜歡使用面向過程的編程(OPP),比如像Apache,QMail,PostFix,ICE等等這些比較經典的系統都是OPP的產物。
象php這些腳本語言,主要用於web開發,對於一些業務邏輯相對簡單的系統,也常使用面向過程的編程(OPP),這也是php無法跨入到企業級應用開發的原因之一,不過php5目前已經能夠很好的支持OO了。
 
2.4 詳解面向過程的編程(OPP)
 
  在面向對象出現之前,我們採用的開發方法都是面向過程的編程(OPP)。面向過程的編程中最常用的一個分析方法是“功能分解”。我們會把用戶需求先分解成模塊,然後把模塊分解成大的功能,再把大的功能分解成小的功能,整個需求就是按照這樣的方式,最終分解成一個一個的函數。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稱爲“自頂向下”,原則是“先整體後局部”,“先大後小”,也有人喜歡使用“自下向上”的分析方式,先解決局部難點,逐步擴大開來,最後組合出來整個程序。其實,這兩種方式殊路同歸,最終都能解決問題,但一般情況下采用“自頂向下”的方式還是較爲常見,因爲這種方式最容易看清問題的本質。
我舉個例子來說明面向過程的編程方式:
用戶需求:老闆讓我寫個通用計算器。
最終用戶就是老闆,我作爲程序員,任務就是寫一個計算器程序。OK,很簡單,以下就是用C語言完成的計算器:
假定程序的文件名爲:main.c。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變量初始化
    int nNum1,nNum2;
    char cOpr;
    int nResult;
    nNum1 = nNum2 = 0;
    cOpr = 0;
    nResult = 0;
    //輸入數據
    printf("Please input the first number:\r\n");
    scanf("%d",&nNum1);
    printf("Please input the operator:\r\n");
    scanf("%s",&cOpr);
    printf("Please input the second number:\r\n");
    scanf("%d",&nNum2); 
    //計算結果 
    if( cOpr == '+' ){
    nResult = nNum1 + nNum2;
    }else if( cOpr == '-' ){
    nResult = nNum1 - nNum2;
    }else{
    printf("Unknown operator!");
    return -1;
    }
    //輸出結果
    printf("The result is %d!",nResult);
    return 0;
}
 
拋開細節不講,我想大多數人差不多都會這麼實現吧,很清晰,很簡單,充分體現了“簡單就是美”的原則,面向過程的編程就是這樣有條理的按照順序來逐步實現用戶需求。
凡是做過程序的人都知道,用戶需求從來都不會是穩定的,最多隻能夠做到“相對穩定”。用戶可能會隨時提出加個功能,減個功能的要求,也可能會要求改動一下流程,程序員最煩的就是頻繁地變動需求,尤其是程序已經寫了大半了,但這種情況是永遠無法避免的,也不能完全歸罪到客戶或者需求分析師。
以我們上面的代碼爲例,用戶可能會提出類似的要求:
首先,你程序中實現了“加法”和“減法”,我還想讓它也能計算“乘法”、“除法”。
其次,你現在的人機界面太簡單了,我還想要個Windows計算器的界面或者Mac計算器的界面。
用戶需求開始多了,我得琢磨琢磨該如何去寫這段代碼了。我今天加了“乘”“除”的運算,明天保不齊又得讓我加個“平方”、“立方”的運算,這要是把所有的運算都窮盡了,怎麼也得寫個千八百行代碼吧。還有,用戶要求界面能夠更換,還得寫一大堆界面生成的代碼,又得來個千八百行。以後,這麼多代碼堆在一起,怎麼去維護,找個變量得半天,看懂了代碼得半天,萬一不小心改錯了,還得調半天。另外,界面設計我也不擅長,得找個更專業的人來做,做完了之後再加進來吧。這個過程也就是“軟件危機”產生的過程。伴隨着軟件廣泛地應用於各個領域,軟件開發的規模變得越來越大,複雜度越來越高,而其用戶的需求越來越不穩定。
根據用戶提出的兩個需求,面向過程的編程該如何去應對呢?我想大家都很清楚怎麼去改。Very easy,把“計算”和“界面”分開做成兩個獨立的函數,封裝到不同的文件中。
假定程序的文件名爲:main.c。
#include "interface.h"
#include "calculate.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變量初始化
    int nNum1,nNum2;
    char cOpr;
    int nResult;
    nNum1 = nNum2 = 0;
    cOpr = 0;
    nResult = 0;
    //輸入數據
    if( getParameters(&nNum1,&nNum2,&cOpr) == -1 )
    return -1;
    //計算結果 
    if( calcMachine(nNum1,nNum2,cOpr,&nResult) == -1 )
    return -1;
    //輸出結果
    printf("The result is %d!",nResult);
    return 0;
}
interface.h:
int getParameters(int *nNum1,int * nNum2,char *cOpr);
interface.c:
int getParameters(int *nNum1,int * nNum2,char *cOpr){
    printf("Please input the first number:\r\n");
    scanf("%d",nNum1);
    printf("Please input the operator:\r\n");
    scanf("%s",cOpr);
    printf("Please input the second number:\r\n");
    scanf("%d",nNum2);
    return 0;
}
calculate.h:
int calcMachine(int nNum1,int nNum2,char cOpr, int *nResult);
calculate.c:
int calcMachine(int nNum1,int nNum2,char cOpr,int *nResult){
    if( cOpr == '+' ){
        *nResult = nNum1 + nNum2;
    }else if( cOpr == '-' ){
        *nResult = nNum1 - nNum2;
    }else{
        printf("Unknown operator!");
        return -1;
    };
    return 0;
}
面向過程的編程(OPP)就是將用戶需求進行“功能分解”。把用戶需求先分解成模塊(.h,.c),再把模塊(.h,.c)分解成大的功能(function),然後把大的功能(function)分解成小的功能(function),如此類推。
功能分解是一項很有技術含量的工作,它不僅需要分解者具有豐富的實戰經驗,而且需要科學的理論作爲指導。如何分解,分解原則是什麼,模塊粒度多大合適?這些都是架構師的要考慮的問題,也是我們後面要着重講的內容。
面向過程的編程(OPP)優點是程序順序執行,流程清晰明瞭。它的缺點是主控程序承擔了太多的任務,各個模塊都需要主控程序進行控制和調度,主控和模塊之間的承擔的任務不均衡。
有的人把面向過程定義爲:算法 + 數據結構,我覺得也很準確。面向過程的編程中算法是核心,數據處於從屬地位,數據隨算法而流動。所以採用面向過程的方式進行編程,一般在動手之前,都要編寫一份流程圖或是數據流圖。
 
 --------------------------------------------------------
如果大家對本文有意見儘可爭論,歡迎大家隨時拍磚。我有着鋼鐵一樣的心臟和城牆一樣的臉皮,承受能力極強,所以無論是支持意見還是反對反對意見,我都會認真閱讀,只要不是色情淫穢和反動言論,我儘量不刪貼。由於個人能力和時間有限,也只能寫到這樣的水平了,大家諒解。我的資料裏有qq號,加爲好友後就可以看到,我的qq對任何人開放。
 
(未完待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