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分區方案

【菜鳥方案】

/ 與 swap 兩個分區就可以應付絕大多數的應用



【常用方案】

分爲4個區 

1. 掛載點/;主分區;安裝系統和軟件;大小爲30G;分區格式爲ext4; 

2. 掛載點/home;邏輯分區;相當於“我的文檔”;大小爲硬盤剩下的; 分區格式ext4; 

3. swap;邏輯分區;充當虛擬內存;大小等於內存大小(本人2G);分區格式爲swap 

4. /boot;引導分區;邏輯分區; 大小爲200M ;分區格式爲ext4;


【進階方案】

因爲Linux的文件系統是一種樹狀的結構,一個軟件會把包含的衆多文件,放置在不同的目錄當中,所以不同的使用目的,每個目錄擴張的速度會不一樣。例如,當計算機當作服務器使用時,由於變動的文件一般是位於/var當中,所以/var應規劃足夠的空間;當計算機當作日常桌用應用時,/home會增加使用量,所以/home要放大空間;若計算機中會安裝大量的軟件,那你可能需要增加/usr的空間。 

當然,不把這些空間獨立分割出去,一起使用/的空間,會有最好的空間使用效率,但這樣容易造成系統不穩定,或其它的問題的情形發生。前面提到Linux文件系統的根目錄,是一定要掛載的。沒有特定指定分區掛載的目錄,都會與根目錄放在同一個分區中。


絕對不可以與根目錄放在不同分區的目錄: 

/bin,/sbin, /lib, /etc, /dev 這五個目錄。絕對不可與/所在的分區分開,因爲這五個目錄,有系統必要的工具與資料存放。當根目錄在開機過程中被掛載進來時,需要這些工具與資料來維持正常的運作。若是把這五個目錄放在其它分區當中,系統就不能正常引導。 

以上的目錄,絕對不要額外掛載到其它分區上。

不需要與根目錄放在不同分區的目錄: 

如/cdrom,/mnt, /media, /proc, /run, /sys,/srv等。這些目錄可以放到其它的分區,但不需要,因爲這些目錄的存在,只是運作過程中,維持運作所需,大多不會佔用空間。放到其它分區,也無益於系統的性能。如/mnt,/media, /cdrom 只是提供一個掛載點,讓實體存儲媒體可以掛載而已;或如/sys,/proc其實是內存上的數據,上面所有的數據完全不會佔用硬盤的空間。所以這些目錄不需要額外的分區存放。 

在FHS的推薦當中提到,根目錄所在的分區越小,越有助於系統的穩定,避免其它的干擾;發生錯誤時,也會比較容易進行維護修正;而且可以提高系統的性能。

接下來是最好與根目錄分開,到其它分區的目錄: 

所謂「最好」,是對整個作業系統的穩定而言,並非「必要」。如同我一開始所言,只要”/”存在,Linux系統即可運作。 

/home /var /usr三者必須思考哪些空間必須額外分割出來(參考後面各分區的作用)。當然就係統穩定來說,最好都分割出來。



【附】Linux各分區的作用


1. / 根目錄,建議在根目錄下面只有目錄,不要直接有文件。


2. swap 交換空間,相當於Windows上的虛擬內存。


3. /bin  binary二進制 

    存放標準系統實用程序

    執行的相關指令,例如ls  pwd  whoami,後臺的支持文件目錄


4. /sbin   super binary超級的二進制

    存放系統許多可執行程序文件,許多指令支持文件,是root管理員執行指令的支持文件,例如init


5. /usr   unix system resource操作系統資源文件目錄

    類似windows系統的C:/Program Files目錄

    是系統軟件安裝

    /usr/bin    軟件安裝時形成的“普通指令文件”存放目錄

    /usr/sbin   軟件安裝時形成的“超級指令文件”存放目錄


除了系統的基本程序外,其它所有的應用程序多放在這個目錄當中。除了/home,/var這種變動數據的存放目錄外,/usr大概是會是使用容量最大的目錄,不過一般Linux下的應用程序通常不大,所以大多數的桌面應用頂多3~4GB的空間就已經相當足夠了,若是服務器,多半也是2~3GB就足夠了。


6. /dev   device設備目錄

    系統把全部的硬件映射爲文件存儲在此目錄

    例如:/dev/cdrom用於指向“光驅”


7. /home   家目錄

    每給系統增加一個用戶,都會在此目錄下創建一個“同名”的文件目錄作爲

    該用戶的家目錄使用,該用戶對家目錄擁有絕對權限

    用戶每次登陸系統首先進入其家目錄。


8. /root   超級管理員root的家目錄


9. /proc   內存映射目錄

    可以查看系統的相關信息


10. /tmp 用來存放臨時文件。這對於多用戶系統或者網絡服務器來說是有必要的。這樣即使程序運行時生成大量的臨時文件,或者用戶對系統進行了錯誤的操作,文件系統的其它部分仍然是安全的。因爲文件系統的這一部分仍然還承受着讀寫操作,所以它通常會比其它的部分更快地發生問題。這個目錄是任何人都能訪問的,所以需要定期清理。


11. /var  variable 可變的、易變的

    該目錄存放的文件經常發生變動

    該目錄用於部署程序項目,例如緩存(cache)或者是隨時更改的登錄文件(log file)

    /var/www/shop

    /var/www/book

    假如你的計算機主要是提供網頁服務,或者是mysql數據庫,那/var會大量增加,你最好能夠把/var額外分割出來。與/home的概念類似,重新安裝時,不要格式化,仍可保留原來的數據。 

在服務器的應用時,數據的安全是相當重要的,額外分區對數據的安全也有所幫助。此外,/var/log是系統log檔保存的位置,養成有問題就去找log的好習慣,有助於解決問題。所以這也加強了額外分區的重要性。當一個服務器出現系統問題,甚至毀損時,除了你的數據外,之前的系統紀錄也相當重要,找出爲什麼系統會出問題,可以幫助管理器快速排除障礙。


12. /var/log 系統日誌記錄分區,如果設立了這一單獨的分區,這樣即使系統的日誌文件出現了問題,它們也不會影響到操作系統的主分區。


13. /boot   系統啓動目錄

    /boot/initramfs-2.6.32-504.el6.i686.img是系統內核文件

    /boot 包含了操作系統的內核和在啓動系統過程中所要用到的文件,建這個分區是有必要的,因爲目前大多數的PC機要受到BIOS的限制, 況且如果有了一個單獨的/boot啓動分區,即使主要的根分區出現了問題,計算機依然能夠啓動。這個分區的大小約在60MB—120MB之間。


14. /etc    系統主要配置文件目錄

    /etc/passwd   存放系統用戶信息

    /etc/group    存放系統用戶組信息


15. /lib   library系統資源庫目錄

    /usr/lib 

    /usr/local/lib


16. /selinux   secure enhanced linux安全增強型linux

    默認是開啓狀態,對軟件安裝有干擾作用


17. /srv    一些服務啓動之後,這些服務所需要訪問的數據目錄,如WWW服務器需要的網頁數據就可以放在/srv/www中。


18. /mnt 

    /media 掛載目錄,用來臨時掛載別的文件系統或者別的硬件設備(如光驅、軟驅)


19. /opt 用於存儲第三方軟件的目錄,不過我們還是習慣放在/usr/local下


20. /proc 此目錄信息是在內存中由系統自行產生的,存儲了一些當前的進程ID號和CPU、內存的映射等,因爲這個目錄下的數據都在內存中,所以本身不佔任何硬盤空間。


21./lost+found 該目錄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空的,但當實然停電或者非正常關機後,有些文件臨時存入在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