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OS 5.5 圖形安裝教程

一.準備安裝CentOS 5.x 系統

1.CentOS簡介

CentOSCommunity ENTerprise Operating System)是Linux發行版之一,它是來自於Red Hat Enterprise Linux依照開放源代碼規定釋出的源代碼所編譯而成。由於出自同樣的源代碼,因此有些要求高度穩定性的服務器以CentOS替代商業版的Red Hat Enterprise Linux使用。兩者的不同,在於CentOS並不包含封閉源代碼軟件。

CentOS是一個開源軟件貢獻者和用戶的社區。它對RHEL源代碼進行重新編譯,成爲衆多發佈新發行版本的社區當中的一個,並且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CentOS社區不斷與其他的同類社區合併,使CentOS Linux逐漸成爲使用最廣泛的RHEL兼容版本。CentOS Linux的穩定性不比RHEL差,唯一不足的就是缺乏技術支持,因爲它是由社區發佈的免費版。

CentOS Linux與RHEL產品有着嚴格的版本對應關係,例如使用RHEL4源代碼重新編譯發佈的是CentOS Linux 4.0,gn RHEL5對應的是CentOS Linux 5.0。由於RHEL產品的生命週期較長(通常具有3~5年的官方支持),因此Red Hat公司在RHEL系列產品發佈後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將累積的更新程序重新打包成爲更新的發行版進行發佈,通常稱爲RHEL Update。

例如,RHEL5的第1個更新版本叫做RHEL 5 Update 1,用戶通常也稱爲RHEL 5.1。對Red Hat公司發佈的每一個RHEL Update CentOS社區都會發布對應的更新發行版,例如根據RHEL 5的Update 1更新程序源碼包,CentOS會重新編譯並打包發佈CentOSLinux 5.1版。CentOS Linux和與之對應版本號的RHEL發行版具有軟件包級別的二進制兼容性,即某個RPM軟件包如果可以安裝運行在RHEL產品中,就可以正常地安裝運行在對應版本的CentOS Linux中。CentOS Linux由於同時具有與RHEL的兼容性和企業級應用的穩定性,又允許用戶自由使用,因此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2.獲得CentOS發行版

(1)從鏡像站點上下載ISO的鏡像文件

官方:https://www.centos.org/

(2)驗證下載的ISO鏡像文件的完整性
#md5sum centos-xxxxxxxxx.iso

(3)將ISO鏡像文件製作成安裝CD/DVD

<1>在Microsoft Windows下,
用Nero、ImgFree等等的光盤刻錄軟件將ISO鏡像文件轉換、刻錄成安裝CD/DVD。

<2>在Linux發行版下,
#cdrecord centos-xxxxxxxx.iso
#dvddrecord centos-xxxxxxxx.iso

 

3.收集硬件信息

現在Linux發行版的安裝程序的硬件識別能力都比較強,即使不查詢什麼硬件信息,安裝操作系統也沒有什麼大問題,不過對於非常新的硬件和筆記本電腦這樣比較特殊的設備,還是建議在網絡上查詢一下相關硬件的信息,以確保硬件可以被驅動。這裏列舉幾種可能需要重點考察的硬件,對於任何一種發行版都需要注意如下這些問題。

(1)主板芯片組支持。這是一組比較重要的硬件信息,可能影響到硬盤是否可以使用、可以啓用UDMA,是否可以使用ACPI或APM電源管理等。這裏的支持程序總是和內核版本相關的,考察的時候要注意對應的內核版本。

(2)網絡設備支持。目前,對於一般用戶主要是以太網卡和無線網卡,有些無線網卡的驅動還沒有被整合進內核,但確實已經有驅動支持了。

(3)聲卡。Linux對聲音芯片的支持在歷史上飽受詬病,但自從ALSA(Advanced Linux Sound Architecture)誕生以來,這個問題已經得到了很大程序的緩解,現在,ALSA是2.6內核的一部分。不過,仍然有一些聲卡問題不時地出現。特別的,目前大多數的用戶使用的是主板板載聲卡,在安裝系統之前應該考察一下Linux內核對該主板芯片聲效功能的支持。

(4)顯卡。主流的顯卡目前都可以得到支持,如果需要的話,看一下顯卡芯片的廠商、型號、顯存大小基本就可以了,如果希望省事的話,可以考慮選擇性能雖然不強,但開源驅動的穩定性和性能最好的Intel整合顯卡,而追求高性能顯卡的用戶可以考慮NVIDIA芯片並在日後使用官方的驅動程序,來獲得更好的3D性能,ATI/ADM顯卡目前的Linux驅動是不理想的,但AMD已經開放了芯片的技術規範,未來一定會得到開源驅動的良好支持。

(5)其他外設。USB鍵盤和鼠標一般都可以被支持,少數最低端的硬盤盒的移動硬盤可能不會被支持,攝像頭這些小硬件大部分都可以被支持了,另外就是一些筆記本電腦,需要考察一下。

爲了有備無患,要考察的信息還是比較多的,除了上網查找和詢問周圍的朋友外,使用Live CD進行體驗也是一個很不錯的辦法。

 

4.硬盤分區方案

在計算機上安裝Linux系統,對硬盤進行分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下面介紹幾個分區方案。

(1)方案1
/ :建議大小在5GB以上。
swap:即交換分區,建議大小是物理內存的1~2倍。

(2)方案2
/boot:用來存放與Linux系統啓動有關的程序,比如啓動引導裝載程序等,建議大小爲100MB。
/ :Linux系統的根目錄,所有的目錄都掛在這個目錄下面,建議大小爲5GB以上。
/home:存放普通用戶的數據,是普通用戶的宿主目錄,建議大小爲剩下的空間。
swap:實現虛擬內存,建議大小是物理內存的1~2倍。

(3)方案3
/boot:用來存放與Linux系統啓動有關的程序,比如啓動引導裝載程序等,建議大小爲100MB。
/usr :用來存放Linux系統中的應用程序,其相關數據較多,建議大於3GB以上。
/var :用來存放Linux系統中經常變化的數據以及日誌文件,建議大於1GB以上。
/home:存放普通用戶的數據,是普通用戶的宿主目錄,建議大小爲剩下的空間。
/ :Linux系統的根目錄,所有的目錄都掛在這個目錄下面,建議大小爲5GB以上。
/tmp:將臨時盤在獨立的分區,可避免在文件系統被塞滿時影響到系統的穩定性。建議大小爲500MB以上。
swap:實現虛擬內存,建議大小是物理內存的1~2倍。

 

二.光盤安裝CentOS

1.安裝引導

首先要設置計算機的BIOS啓動順序爲光驅啓動,保存設置後將安裝光盤放入光驅,重新啓動計算機。

(1)計算機啓動以後會出現如下圖所示的界面。


你可以直接按下<Enter>來進入圖形介面的安裝方式;
也可以直接在boot:後面輸入‘linux text’來進入文字介面的安裝;
還有其他功能選單,可按下鍵盤最上方那一列的[F1]...[F5]按鍵來查閱各功能。

Tips:如果你在 10 秒鐘內沒有按下任何按鍵的話,那麼安裝程式預設會使用圖形介面來開始安裝流程。由於目前安裝程式都作的非常棒!因此,建議你可以使用圖形介面來安裝即可。

 

(2)如果想要知道還提供什麼功能,我們可以按下功能鍵。下面就是[F2]的功能說明:


linux noprobe:
不進行硬體的偵測,如果你有特殊硬體時,或許可以使用這一項來停止硬體偵測;

linux mediacheck:
進行儲存媒體的檢驗畫面。

linux rescue:
進入到救援模式的畫面,按“F5鍵”一樣。

linux dd

加載磁盤驅動程序。

 

linux askmethod:
進入互動模式,安裝程式會進行一些詢問。如果你的硬碟內含有安裝媒體時, 或者是你的環境內有安裝伺服器(Installation server),那就可以選這一項來填入正確的網路主機來安裝;

linux updates
進入到升級模式的畫面。

memtest86:
這個有趣了!這個項目會一直進行內存的讀寫,如果你懷疑你的內存穩定度不足的話, 可以使用這個項目來測試你的內存喔!測試完成後需要重新開機。

 

(3)那如果按下的是[F5]時,就會進入到救援模式的說明畫面,如下圖所示:

 


 

上圖的意思是說,如果你的Linux系統因爲設定錯誤導致無法開機時,可以使用‘linux rescue’來進入救援模式。這個救援模式很有幫助喔! 在我們後面各章節的練習中有很多練習是需要更動到系統設定檔的,萬一你設定錯誤將可能會導致無法開機。 此時請拿出此片DVD來進行救援模式,能夠救回你的Linux而不需要重新安裝呢。

 

2.檢測硬件信息

 

接下來系統會檢測用戶電腦硬件的相關信息,如硬盤、聲卡、顯示器、鍵盤、鼠標等,如下圖所示。


 

 

 

3.檢測光盤介質

如下圖所示,如果是一張完整的安裝盤,可以直接單擊“Skip”按鈕跳過,否則單擊“OK”按鈕檢測安裝盤的完整性。

 


 

Tips:如果你確定你所下載的DVD或光碟沒有問題的話,那麼這裏可以選擇‘Skip(忽略)’, 不過,你也可以按下‘OK’來進行DVD的分析,因爲通過DVD的分析後,後續的安裝比較不會出現奇怪的問題。 不過如果你按下‘OK’後,程式會開始分析光碟內的所有檔案的資訊,會花非常多的時間喔!

 

4.安裝歡迎界面

 

當檢測完電腦硬件信息後,進入安裝歡迎界面,如下圖所示。


 

 

5.選擇安裝過程中的語言

 

單擊“Next”按鈕進入如下圖所示的界面,選擇安裝過程中使用的語言,此處選擇“Chinese Simplified(簡體中文)”。


 

 

6.選擇鍵盤佈局類型

選擇完安裝過程中的語言後,單擊“Next”按鈕進入如下圖所示的界面,選擇鍵盤類型一般默認會選擇“U.S.English(美國英語式)”,即美式鍵盤,在此使用默認的選擇。

 



 

7.磁盤分區配置

如果是全新硬盤,可能會發生如下錯誤信息,這個信息僅提示你,安裝程序找不到分區表,不需要擔心。此時,直接按下“Yes”按鈕就可以了,如下圖所示。

 


(1)分區模式

 

如同前面談到的,磁盤分區是整個安裝過程裏面最重要的部分了。CentOS預設給了我們四種分區模式,分別爲:

<1>在選定磁盤上刪除所有分區並創建默認分區結構:
如果選擇這種模式,你硬盤會整個被Linux拿去使用,並且硬盤裏面的分區全部被刪除後, 以安裝程式的預設方式重新建立分區結構,使用上要特別注意!

<2>在選定驅動上刪除Linux分區並創建默認的分區結構:
在這個硬盤內,只有Linux的分區被刪除,然後再以安裝程式的預設方式重新建立分區。

<3>使用選定驅動器中的空餘空間並創建默認的分區結構:
如果你的這顆硬盤內還有未被分割的磁盤空間(注意,是未被分割,而不是該分區內沒有資料的意思!), 那麼使用這個項目後,他不會更動原有的分區,只會就剩餘的未分割區塊進行預設分區的建置。

<4>建立自定義的分區結構:
就是我們要使用的啦!不要使用安裝程式的預設分割方式,使用我們需要的分割方式來處理。

 


 

(2)默認分區模式

如下圖所示爲磁盤分區設置對話框,選擇默認(在選定驅動上刪除Linux分區並創建默認的分區結構)即可。單擊“下一步”按鈕,出現如下圖所示的提示,單擊“是”按鈕,下一步出現如下圖所示的系統默認磁盤設置,單擊“下一步”按鈕。

 





(3)自定義分區模式

如下圖所示爲磁盤分區設置對話框,選擇“建立自定義的分區結構”即可。建立四個分區,分別是/, /boot, /home與swap四個。


 

 

按下‘下一步’後就會出現如下的分區視窗。這個畫面主要分爲三大區塊:
最上方爲硬盤的分區示意圖, 目前因爲硬盤並未分區,所以呈現的就是一整塊而且爲Free的字樣。中間則是指令區,下方則是每個分區的裝置檔名、 掛載點目錄、檔案系統類型、是否需要格式化、分區容量大小、開始與結束的磁柱號碼等。

 


 

至於指令區,總共有六大區塊,其中RAID與LVM是硬盤特殊的應用,這部份我們會在單獨介紹。至於其他指令的作用如下:

新建:是增加新分區,亦即進行分區動作,以建立新的磁盤分區;

編輯:則是編輯已經存在的磁盤分區, 你可以在實際狀態顯示區點選想要修改的分區,然後再點選‘編輯’即可進行該分區的編輯動作。

刪除:則是刪除一個磁盤分區,同樣的, 你得要在實際狀態顯示區點選想要刪除的分區。

重設:則是恢復最原始的磁盤分區狀態。

Tips:需要注意的是,你的系統與作者的系統當然不可能完全一樣,所以你屏幕上的硬盤資訊應該不會與作者的相同的喔! 所以看到不同,不要太緊張啊,那是正常的。

 

接下來建立根目錄(/)的分區。按下“新建”後,就會出現如下的畫面。由於我們需要的根目錄是使用Linux的文件系統,因此預設就是ext3這個文件系統。 至於在掛載點的地方,你可以手動輸入也可以用鼠標來挑選。 最後在大小(MB)的地方輸入你所需要的磁盤容量即可。不過由於作者這個系統當中只有一顆硬盤,所以在“允許的驅動器”裏面就不能夠自由挑選。

 


 

如果你想要知道Linux還支援什麼文件系統類型,點一下上圖中的ext3那個按鈕,就會出現如下的畫面。

 


 

文件系統類型分別是:

ext2/ext3:是Linux適用的文件系統類型。由於ext3文件系統多了日誌的記錄, 對於系統的復原比較快速,因此建議你務必要選擇新的ext3不要用ext2了。

physical volume (LVM):這是用來彈性調整檔案系統容量的一種機制,可以讓你的文件系統容量變大或變小而不改變原有的文件資料內容。

software RAID:利用Linux作業系統的特性,用軟件模擬出磁盤陣列的功能。

swap:就是交換空間!由於swap並不會使用到目錄樹的掛載, 所以用swap就不需要指定掛載點。

vfat:同時被Linux與Windows所支持的文件系統類型。如果你的主機硬盤內同時存在Windows與Linux作業系統,爲了資料的交換,確實可以建置一個vfat的文件系統。

 

我們繼續按下“新建”來建立/boot這個分區。依序填入正確的信息,包括掛載點、文件系統類型、大小等。務必讓該分區在整個硬盤的最前面部分。因此,我們針對/boot就選擇“強制爲主分區”。如下圖所示:

 


 

最終建立/boot分區的結果如下所示,他會主動的將/boot這個特殊目錄移到硬盤最前面,所以你會看到/boot所在的硬盤分區爲/dev/hda1,而起始磁柱則爲1號。情況如下圖所示:

 


 

在上圖中繼續按下“新建”來交換空間(swap)。如同上面談到的, 因爲swap是交換空間,因此不需要有掛載點。所以,請如同下圖所示,在“文件系統類型”處挑選爲“swap”。

 

Tips:某些安裝程序在你沒有指定swap爲內存的1~2倍時會有警告訊息的告知,此時只要將警告訊息忽略,按下一步即可。

 

讓我們繼續完成最後一個分區/home,繼續按下上圖的“新建”,依序填入正確的信息,包括掛載點、文件系統類型、大小等。

 


 

分區的最終結果如下圖所示。你會發現到系統自動的將/dev/hda4變成擴展分區。然後將所有容量都給/dev/hda4, 並且將swap分配到/dev/hda5去了。

 


 

8.引導裝載程序設置

 

如下圖所示爲GRUB引導安裝窗口,可採用默認設置,直接單擊“下一步”按鈕 。

 


Tips:設置引導裝載程序密碼的方法是,選擇“使用引導裝載程序口令”,在彈出的窗口中輸入密碼,下圖所示。


 

 

9.網絡配置

下一步設置網絡參數,如下圖所示,系統默認在網絡適配器上啓用了DHCP功能,也就是說默認是自動獲得IP地址。讀者採用默認設置即可。

 




如果讀者採用固定IP地址,單擊“編輯”按鈕,彈出如下圖所示對話框,選中“手工設置”選項前的複選框,輸入IP地址和子網掩碼,單擊“確定”按鈕,接下來設置主機名和網關等信息,如下圖所示。


 

 

 

 

10.時區選擇

 

因爲全世界分爲24個時區,所以,要告知系統時區在哪裏。如下圖所示,你可以選擇北京,或直接用鼠標在地圖上選擇。要特別注意UTC,它與“夏令時”有關,我們不需要選擇這個選項,否則會造成時區混亂,導致系統顯示的時間與本地時間不同。


 

 

 

11.設置管理員密碼(root密碼)

下面是最重要的“系統管理員的口令”設置,如下圖所示。在Linux中,系統管理員的默認名稱爲root,請注意,這個口令很重要。至少8個字符以上,含有特殊符號,並要記好。

 


 

 

12.選擇安裝的軟件包

選中“現在定製”,然後單擊“下一步”按鈕,如下圖所示。

 












在各細節選項中選擇所需的軟件包(初學者可以選擇全部的軟件包),如下圖所示,然後單擊“下一步”按鈕,系統會檢查所選軟件的依賴性,如下圖所示。

 

 

 

 

 

 

13.準備安裝

 

確認了所選擇的軟件包後,進入如下圖所示界面,開始安裝Linux系統,當安裝完畢以後,用戶可以查看/root/install.log安裝日誌文件獲取安裝信息,也可以查看/root/anaconda-ks.cfg文件獲取安裝過程中的設置信息。

 

 

 

14.開始安裝Linux系統

開始安裝。在安裝的畫面中,會顯示還需要多少時間,每個軟件包的名稱,以及該軟件包的簡單說明,如下圖所示。

 

 

等到安裝完之後,一切就都完成了。出現最後這個畫面時,請將光盤拿出來,並按下“重新引導”按鈕去啓動,如下圖所示。


 

 

 

三.安裝後的初始化設置(系統第一次啓動)

1.歡迎界面和許可協議

 

Linux系統安裝完畢以後,重新引導系統會進入歡迎畫面,如下圖所示。下圖的左手邊則是等一下需要設定的項目有哪些。如果沒有問題的話,按“前進”繼續設定。






2.防火牆設置

 

網絡配置完畢,單擊“前進”按鈕,進入如下圖所示界面,增加系統安全性提供了防火牆保護,防火牆存在於計算機和網絡之間,用來判定網絡中的遠程用戶的訪問權限。防火牆配置有兩種方式:無防火牆和啓用防火牆。如果要啓用防火牆,就需要選擇允許訪問的特定服務,如SSH、FTP、SMTP等,在這是選擇無防火牆。

 

因爲我們停用防火牆,安裝程序會提示我們:“您沒有啓用防火牆”,如圖下圖所示。沒關係我們選擇“是”,然後按“繼續”。

 

 

3.配置SElinux訪問控制

 

接下來如下圖所示出現一個“SELinux”的東西,這個SELinux可就重要了! 他是Security Enhanced Linux的縮寫,這個軟體是由美國國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 NSA)所開發的,這東西並不是防火牆。SELinux是一個Linux系統存取控制(Access control)的細部設定, 重點在於控制程式對於系統檔案的存取權限限制。由於CentOS 5.x以後的Linux版本對於SELinux的設定已經非常的妥當了, 因此建議您務必要打開這個功能。

 

 

4.配置Kdump內核崩潰轉存

 

完成了防火牆與SELinux的選擇後,接下來會出現如下的Kdump視窗。什麼是Kdump呢?這個Kdump就是,當核心出現錯誤的時候,是否要將當時的硬盤內的訊息寫到檔案中,而這個檔案就能夠給核心開發者研究爲啥會當機之用。我們並不是核心開發者,而且硬盤內的資料實在太大了,因此常常進行Kdump會造成硬盤空間的浪費。 所以,這裏建議不要啓動Kdump的功能。

 

 

5.設置日期和時間

 

在如下圖所示界面上,用戶可以手工配置計算機系統的日期和時間,也可以通過連接在互聯網上的網絡時間服務器(NTP服務器)爲本機傳輸日期和日間信息,並且可以和NTP服務器的時間同步。要啓用時間同步的功能,需選中“啓用網絡時間協議”複選框,並使用下拉菜單來選擇要使用的時間服務器,配置完畢單擊“前進”按鈕。



 

 

 

6.創建用戶

 

單擊“前進”按鈕,進入如下圖所示界面,在這裏用戶可以通過輸入用戶名、全稱和口令創建一個普通用戶的賬號。假如不需要創建新的用戶,直接單擊“前進”按鈕。






 

 

 

7.設置聲卡

 

單擊“前進”按鈕,進入如下圖所示界面,可以看到該聲卡的生產商和型號。單擊“播放測試聲音”按鈕,檢測計算機上的聲卡,如果能聽到3種聲音,就代表該聲卡的驅動已被正確安裝。

 

 

8.安裝額外的光盤

 

單擊“前進”的按鈕,進入如下圖所示界面,在這裏用戶可以選擇安裝CentOS的額外軟件包,如第三方插件、應用程序、文檔資料及額外軟件。添加完(或不添加)額外的軟件按“完成”。

 

 

9.登錄界面

 

最後出現登錄界面,如下圖所示,安裝後的初始化過程到此結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