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命令,每天一條

第一條命令:ls (list)
1.作用
列出目標目錄的子目錄/文件/屬性列表。
2.格式:
ls [選項] [目錄或文件名]
3.常用選項
ls -l :以長格式顯示
ls -A:包括名稱以 . 開頭的隱藏文檔
ls -d:顯示目錄本身(而不是內容)的屬性
ls -h:提供易讀的容量單位(K、M等)
4.常用選項例子
(1)ls -l (l不是數字1和i的大寫而是字母L的小寫):能展示出是文件還是目錄,它的大小、修改日期和時間、文件或目錄的名字以及文件的屬主和它的權限。
例子 ;
[root@淨土 test]# ls -l /root
總用量 408
-rw-------. 1 root root 1566 1月 5 2017 anaconda-ks.cfg
drwxr-xr-x. 2 root root 6 1月 5 2017 Desktop
drwxr-xr-x. 2 root root 6 1月 5 2017 Documents
drwxr-xr-x. 2 root root 6 1月 5 2017 Downloads
-rwxr-xr-x. 1 root root 108 12月 22 06:24 hello.sh
-rw-------. 1 root root 1659 1月 5 2017 initial-setup-ks.cfg
-rw-r--r--. 1 root root 389473 12月 12 22:33 inotify-tools-3.13.tar.gz
-rw-r--r--. 1 root root 1010 12月 12 07:57 ks.cfg
drwxr-xr-x. 2 root root 6 1月 5 2017 Music
drwxr-xr-x. 2 root root 6 1月 5 2017 Pictures
drwxr-xr-x. 2 root root 6 1月 5 2017 Public
-rwxrwxrwx. 1 root root 98 12月 13 01:07 rsync.sh
drwxr-xr-x. 2 root root 6 1月 5 2017 Templates
drwxr-xr-x. 4 root root 4096 12月 6 22:10 tools
drwxr-xr-x. 2 root root 6 1月 5 2017 Videos

注:顯示內容詳解
第一列 :-rwx------ 開頭的“-”表示是普通文件
drwx------ 開頭的”d”表示是目錄文件
prwx------ 開頭的”p“表示是管道
lrwx------ 開頭的”l“表示是鏈接文件
-rwxrwxrwx :
r表示讀取權限,即目錄可以通過ls看到,文本文 件可以用cat看到內容;
w表示修改內容的權限,即目錄可以通過命令rm/mv/cp/mkdir/touch來刪除/移動/創建/增加文本,文件可以修改內容;
x 表示可執行權限,允許運行和切換,即cd到改目錄下,sh文件可以運行。
三組rwx分別表示所有者、所屬組、其他用戶的權限。例如-rw-------表示此普通文件(-)所有者權限爲“rw-”,即擁有讀和寫的權限;所屬組權限爲“---”,即不具有讀寫和運行權限;其他用戶權限爲“---”,即不具有讀寫和運行權限。
第二列 : 數字代表文件硬鏈接數或目錄子目錄數
第三列 :此字段表示文件所有者
第四列 :此子段表示文件所屬組
第五列 :此子段表示文件大小(以字節(bit)爲單位)
第六、七、八列:分別爲月、日、年或時間
第九列:此子段表示文件或目錄的名稱

(2)ls -A :列出目錄下的所有文件,包括以 . 開頭的隱含文件
例子:
[root@淨土 test]# ls -A /root
anaconda-ks.cfg .cshrc .gnome2_private .local .tcshrc
.bash_history .dbus hello.sh .mozilla Templates
.bash_logout Desktop .ICEauthority Music tools
.bash_profile Documents initial-setup-ks.cfg Pictures Videos
.bashrc Downloads inotify-tools-3.13.tar.gz Public .viminfo
.cache .esd_auth ks.cfg rsync.sh .viminfo.tmp
(3)ls -d : 將目錄象文件一樣顯示,而不是顯示其下的文件
例子:
[root@淨土 ~]# ls -d /opt
/opt
注:不要覺得這個選項沒用,當你想了解一個目錄的屬性時,它的價值就顯現出來了。直接用ls -l 會像下面這這樣
[root@淨土 test]# ls -l /root
總用量 408
-rw-------. 1 root root 1566 1月 5 2017 anaconda-ks.cfg
drwxr-xr-x. 2 root root 6 1月 5 2017 Desktop
drwxr-xr-x. 2 root root 6 1月 5 2017 Documents
drwxr-xr-x. 2 root root 6 1月 5 2017 Downloads
-rwxr-xr-x. 1 root root 108 12月 22 06:24 hello.sh
-rw-------. 1 root root 1659 1月 5 2017 initial-setup-ks.cfg
-rw-r--r--. 1 root root 389473 12月 12 22:33 inotify-tools-3.13.tar.gz
-rw-r--r--. 1 root root 1010 12月 12 07:57 ks.cfg
drwxr-xr-x. 2 root root 6 1月 5 2017 Music
drwxr-xr-x. 2 root root 6 1月 5 2017 Pictures
drwxr-xr-x. 2 root root 6 1月 5 2017 Public
-rwxrwxrwx. 1 root root 98 12月 13 01:07 rsync.sh
drwxr-xr-x. 2 root root 6 1月 5 2017 Templates
drwxr-xr-x. 4 root root 4096 12月 6 22:10 tools
drwxr-xr-x. 2 root root 6 1月 5 2017 Videos

而加一個d後是這樣的:(舒服多了吧,只看你想看的目錄屬性,不用看下面的一堆東西)
[root@淨土 ~]# ls -ld /root
dr-xr-x---. 19 root root 4096 1月 5 07:51 /root

(4)ls -h :此命令要與 l 一般選項合用
例子:
[root@淨土 ~]# ls -lh /root
總用量 408K
-rw-------. 1 root root 1.6K 1月 5 2017 anaconda-ks.cfg
drwxr-xr-x. 2 root root 6 1月 5 2017 Desktop
drwxr-xr-x. 2 root root 6 1月 5 2017 Documents
drwxr-xr-x. 2 root root 6 1月 5 2017 Downloads
-rwxr-xr-x. 1 root root 108 12月 22 06:24 hello.sh
-rw-------. 1 root root 1.7K 1月 5 2017 initial-setup-ks.cfg
-rw-r--r--. 1 root root 381K 12月 12 22:33 inotify-tools-3.13.tar.gz
-rw-r--r--. 1 root root 1010 12月 12 07:57 ks.cfg
drwxr-xr-x. 2 root root 6 1月 5 2017 Music
drwxr-xr-x. 2 root root 6 1月 5 2017 Pictures
drwxr-xr-x. 2 root root 6 1月 5 2017 Public
-rwxrwxrwx. 1 root root 98 12月 13 01:07 rsync.sh
drwxr-xr-x. 2 root root 6 1月 5 2017 Templates
drwxr-xr-x. 4 root root 4.0K 12月 6 22:10 tools
drwxr-xr-x. 2 root root 6 1月 5 2017 Videos

加一個d選項就像下面了
[root@淨土 ~]# ls -lhd /root
dr-xr-x---. 19 root root 4.0K 1月 5 07:51 /root

ls 命令其他選項 參考鏈接https://www.cnblogs.com/peida/archive/2012/10/23/2734829.html
-a, –all 列出目錄下的所有文件,包括以 . 開頭的隱含文件
-A 同-a,但不列出“.”(表示當前目錄)和“..”(表示當前目錄的父目錄)。
-c 配合 -lt:根據 ctime 排序及顯示 ctime (文件狀態最後更改的時間)配合 -l:顯示 ctime 但根據名稱排序否則:根據 ctime 排序
-C 每欄由上至下列出項目
–color[=WHEN] 控制是否使用色彩分辨文件。WHEN 可以是'never'、'always'或'auto'其中之一
-d, –directory 將目錄象文件一樣顯示,而不是顯示其下的文件。
-D, –dired 產生適合 Emacs 的 dired 模式使用的結果
-f 對輸出的文件不進行排序,-aU 選項生效,-lst 選項失效
-g 類似 -l,但不列出所有者
-G, –no-group 不列出任何有關組的信息
-h, –human-readable 以容易理解的格式列出文件大小 (例如 1K 234M 2G)
–si 類似 -h,但文件大小取 1000 的次方而不是 1024
-H, –dereference-command-line 使用命令列中的符號鏈接指示的真正目的地
–indicator-style=方式 指定在每個項目名稱後加上指示符號<方式>:none (默認),classify (-F),file-type (-p)
-i, –inode 印出每個文件的 inode 號
-I, –ignore=樣式 不印出任何符合 shell 萬用字符<樣式>的項目
-k 即 –block-size=1K,以 k 字節的形式表示文件的大小。
-l 除了文件名之外,還將文件的權限、所有者、文件大小等信息詳細列出來。
-L, –dereference 當顯示符號鏈接的文件信息時,顯示符號鏈接所指示的對象而並非符號鏈接本身的信息
-m 所有項目以逗號分隔,並填滿整行行寬
-o 類似 -l,顯示文件的除組信息外的詳細信息。
-r, –reverse 依相反次序排列
-R, –recursive 同時列出所有子目錄層
-s, –size 以塊大小爲單位列出所有文件的大小
-S 根據文件大小排序
–sort=WORD 以下是可選用的 WORD 和它們代表的相應選項:
extension -X status -c
none -U time -t
size -S atime -u
time -t access -u
version -v use -u
-t 以文件修改時間排序
-u 配合 -lt:顯示訪問時間而且依訪問時間排序
配合 -l:顯示訪問時間但根據名稱排序
否則:根據訪問時間排序
-U 不進行排序;依文件系統原有的次序列出項目
-v 根據版本進行排序
-w, –width=COLS 自行指定屏幕寬度而不使用目前的數值
-x 逐行列出項目而不是逐欄列出
-X 根據擴展名排序
-1 每行只列出一個文件
–help 顯示此幫助信息並離開
–version 顯示版本信息並離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