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立信解讀2009 全球電信業三大趨勢

         2008年的電信業大事不斷,每一件事都對未來有着深遠的影響:中國正式啓動運營商重組、3G建網拉開帷幕;北京奧運會帶來諸多全新的電信業務體驗;兩次自然災害讓人們更加關注電信基礎設施的應急能力;最後,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讓電信業面臨新的挑戰,也促使整個行業加快了重新洗牌的進程。
 
無論是喜是憂,不平靜的2008年都已經成爲過去,人們現在更關心2009年電信業會呈現出哪些新特點。根據我們的觀察和分析,在新的一年中,中國電信業將沿着三個方向深入發展下去。

一、 移動與寬帶繼續充當行業發展主動力,3G技術演進共同邁向LTE

隨着電信重組逐步完成,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三家運營商都正式獲得了移動和固網的服務能力,未來的電信市場競爭也將圍繞着構築移動業務和寬帶業務領域的優勢而展開。與此同時,由於行業格局的變化,3G建網引發的後續演進問題也將沒有多少懸念地歸結到LTE身上。

移動與寬帶市場持續高速增長
 
近年來,移動和寬帶業務爲運營商帶來了豐厚的回報,這將繼續成爲未來電信業發展的主要動力,並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2008年以來,中國每個月都新增約800萬個移動用戶,預計年底用戶總數將超過6.4億用戶,到2012年底預計會達到9.6億用戶。截至2008年10月的移動業務收入同比增長了15.7%,佔整個電信業務收入的比例爲54.8%。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2012年將有70%的電信業務收入是來自移動業務,總規模接近8000億元。
 
中國寬帶業務的發展也非常迅速,2008年1-10月,固網寬帶用戶淨增1580萬戶,達到8221.4萬戶。預計到2012年,中國固網寬帶用戶將上升到1.6億戶。
 
從市場環境來看,移動化和寬帶化是電信產業內所有參與者的必然選擇。隨着傳統話音業務和固網窄帶接入的衰退,電信產業發展只能寄望於移動和寬帶。運營商與移動和寬帶直接相關的收入和投資的比例將高達80%以上,所以移動化和寬帶化將是贏得競爭的必然要求。

移動寬帶有望成爲熱點應用
 
經過多年的普及應用,網絡已經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進而產生了對隨時隨地“連接”的需求,而移動寬帶技術和產業的成熟,爲及時滿足這些需求做好了準備。
 
首先,移動寬帶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現在全球很多移動商用網絡可以支持7.2至14兆,甚至21兆比特每秒的下行速率。未來LTE和LTE Advanced網絡,理論下行峯值速率可以達到150兆比特每秒和1吉比特每秒。
 
其次,移動寬帶的產業鏈發展也趨於成熟。全球有接近140多個廠商推出了1000多種HSPA終端,其中包括了PC卡、內置式模塊等多種類型,黑莓和蘋果近期推出的手機也把支持HSPA作爲了重要的賣點。越來越多的移動消費類電子產品集成了移動寬帶功能,聯想、戴爾等許多主流筆記本電腦廠商都在考慮將移動寬帶引爲標準配置,導航設備、車載娛樂設備以及遊戲和視頻設備也開始內置移動寬帶能力。
 
最後,移動寬帶已經得到廣泛的業界支持。愛立信、GSM協會等正在發起移動寬帶統一標識(CIMB)行動,向市場和消費者推廣移動寬帶。統一標識的成員包括以愛立信爲代表的網絡設備提供商,沃達豐、3、德國電信、意大利電信、西班牙電信等電信運營商,以及戴爾、聯想、東芝等筆記本電腦廠家。
 
目前中國雖然還沒有正式商用的移動寬帶,但市場前景很好。截至2008年6月,中國有7310萬基於GPRS、EDGE以及CDMA 1X技術的移動互聯網用戶;另據愛立信消費者實驗室2007年的報告,中國筆記本電腦市場普及率由上一年的3%提高到 5-7%,同時有超過45%的筆記本電腦用戶對移動寬帶具有強烈的使用意願;愛立信消費者實驗室2008年的報告還顯示,在城市用戶中,人們通過筆記本電腦使用移動寬帶上網的意願高於手機上網。這些都表明,移動寬帶業務在中國並不缺乏用戶基礎和市場需求。隨着3G在中國的發展和演進,移動寬帶(即由HSPA、EVDO、LTE等多種技術支持的、邁入兆比特每秒時代的移動寬帶)將會成爲一個獨特的亮點。中國移動已經發現,當前TD-SCDMA業務的最大突破口應該是在移動寬帶領域。預計未來4年,中國的移動寬帶用戶規模將會達到1.24億,每年平均新增約3000萬用戶。

LTE統一3G演進方向
 
2008年11月高通宣佈停止CDMA2000後續演進技術UMB的研發,轉向LTE,加上此前中國提出的3G標準TD-SCDMA已經基本確定了TD-LTE的演進方向,至此LTE成爲全球3G技術共同的演進方向已無懸念。
 
在2008年之前,美國、日本、韓國以及亞非地區的CDMA運營商多有宣佈轉向GSM、WCDMA以及LTE,獲得CDMA網絡的中國電信也在2008年末表示會考慮向LTE演進。中國移動在建的TD-SCDMA網已經明確表示會沿着HSPA、TD-LTE的路線發展。而全球主要GSM/WCDMA運營商已經承諾,下一步會採用LTE升級網絡。
 
諸多跡象表明,從技術研發到實際應用,LTE都將成爲3G網絡統一的演進方向,從而最終實現移動通信網絡之間的互聯互通。2009年電信業仍然會繼續建設不同制式的3G網絡,但面向LTE的平滑演進能力將成爲一個極爲重要的因素。
 
二、 全業務運營加快融合的步伐

中國的電信重組造就了三家全業務運營商,未來會有力地推動國內電信領域業務融合、網絡融合和能力融合的發展,進而豐富整個電信生態系統,這是國內市場現有的競爭格局所決定的。

業務融合推動組合營銷
 
國內三大運營商開展全業務運營,首先考慮的將是業務融合,將不同種類的業務打包和捆綁銷售,就是最簡單、最原始的業務融合,不過也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方式。比如用一個號碼將手機、固話、寬帶帳號、電子郵箱、即時通訊等服務捆綁在一起,給與消費者一定的優惠。
 
研究表明,通過業務的捆綁能夠有效地增加用戶的使用量和支出。但是我們也發現,同時提供業務捆綁和獨立業務兩種方式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其中還涉及到用戶心理方面的因素,這表明業務融合遠比人們想像的要複雜,我們需要深入瞭解用戶的需求、購買意願、心理價位,以及業務內容和應用偏好等,這是實現高層次業務融合的唯一辦法,也是構建全業務運營能力的關鍵。

網絡融合支撐全業務競爭
 
隨着競爭向深入發展,簡單的業務融合將很難樹立全業務競爭優勢,必須考慮網絡融合,這是全業務運營的物質基礎。
 
目前全業務寬帶方案已經能夠隨時隨地無縫地向用戶提供高速的電話、電視和互聯網等業務接入,而且使用任何設備都能夠輕鬆訪問相同內容和服務,是業務融合最便捷的接入方式。IMS則是業務融合創新和提供的平臺,能夠幫助運營商跨越不同網絡之間的障礙,在現有業務基礎上推出多媒體業務。融合計費是運營商通過提供融合業務取得收入的最佳保障,還可以有效地提高用戶滿意度,改善與業務夥伴的合作。
 
目前國內運營商尚未啓動全業務寬帶的建設,正處於方案設計階段,IMS則已經被部分運營商接受。如果運營商決定開展全業務運營,可以在前期完成的平臺基礎上迅速形成真正的全業務網絡,更快推出新業務,同時儘可能節省開支。

產業鏈融合尋求合作共贏
 
一個開放和不斷豐富發展的生態系統是電信產業長期發展的保證,需要儘可能多優秀的人才和企業參與。而全業務運營促進了從ICT單一產業鏈結構向TIME(Telecom,Internet,Media and Entertainment)型生態系統的轉變,由此形成的融合環境吸引着衆多的參與者,傳統的產業間壁壘被逐漸打破,產業鏈各環節的界限也逐漸模糊,最終形成一個健康、穩定成長的生態系統。
 
另外,產業鏈各方還需要將各自的優勢、核心能力進行有機整合,創造出融合的全業務運營環境和能力。在未來的電信產業中,全業務運營能力將是電信產業的核心競爭力,這種能力將更多體現在對未來電信業生態系統的把握上。

三、 電信業創新推動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經歷了2008年的自然災害和經濟危機,中國各界都對電信產業賦予了更多支持社會長期穩定發展的責任。2009年電信業將一方面加強電信網絡的容災、應急能力,另一方面,在國家的支持下,以加大電信固定資產的投入來拉動經濟增長、改善基礎設施環境,增強其對其他產業以及社會發展的作用。

電信投資活躍,帶動宏觀經濟增長
 
2009年中國電信運營商將積極完善電信覆蓋,降低用戶進入門檻,不斷提高電信業務和產品的***率。有研究表明,移動***率每提高10個百分點,就能夠推動發展中國家國民生產總值(GDP)增長約1.2個百分點。未來4年,由於中國將持續加大電信投資以完善網絡,移動用戶將新增約3.2億戶,只此一項就能推動GDP增長約3個百分點。

創新業務幫助完善公共事業
 
目前傳統業務的增長空間非常有限,必須依靠業務創新才能實現和保證未來的增長,其中用戶參與內容創造和P2P可能是重要發展方向。最近中國移動在其DSN架構中採用了P2P通信模式,這是進行業務創新的積極舉動。全業務寬帶和IMS同樣是很好的業務創新平臺,可以充分滿足用戶對個性、共享和互動的需求。藉助這些新業務,可以建立覆蓋偏遠地區的遠程醫療系統、遠程教學系統等,創造極大的社會效益。

節能減排持續進行,創新應用促進低碳經濟
 
2008年在各大媒體和行業活動的討論中,綠色環保話題格外搶眼。運營商給予節能減排空前的重視,在與設備廠商的共同努力下,利用各種創新的軟、硬件使網絡能效獲得了顯著提高。
 
但鑑於通信產業本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與其對GDP做出的貢獻相比,已達到極低的水平,2009年在斷續深化自身減排的同時,創新的通信應用對整個社會節能降耗的積極影響將引起更高的重視。固定寬帶的進一步普及和移動寬帶的飛快發展,將爲諸如電子政務、電子商務、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等虛擬化社會溝通手段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從而更加有效地減少人們出行次數的增長。

超級互聯排解城市發展難題
 
中國快速發展的城市化進程帶來了很多的問題,如資源短缺,環境污染,交通堵塞等等。建設無所不在的互聯網絡,形成一個超級互聯城市,可以讓人們無須再聚集在一起處理事務,從而節省大量能源和社會資源,緩解城市快速發展之後的諸多難題,這將是電信業的長期發展方向。

2009年對於中國電信業來說,挑戰與機遇並存。一方面,電信業可以藉助國家拉動內需之機加快網絡建設,儘快實現3G網絡商用,甚至及早嘗試全業務運營、發展創新業務,爲未來做好準備;另一方面,重組之後的資源整合費時費力,一些運營商還面臨着嚴重的客戶流失,經濟危機對國內的影響可能會陸續在用戶增長、利潤等方面體現出來,對電信企業的管理和應對能力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這些都需要我們在2009年中去認真面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