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那边是什么?写在H3CSE考后

       今天,SE考完也有一星期了,收到了H3C的邮件,证书近几天就会到,总算松了口气,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去做这一件事情,我也说不好值与不值,总之是费了一些力气。考完之后,也没有那种很高兴的感觉,而是多了几份忧愁,外加一些平淡。

        4月底开始断断续续的准备,考试过程中也得到了鸿鹄论坛很多战友的帮助,sandman、Tsuna、保保、海绵,都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帮我解答了很多问题,因为我学习的自觉性并不好,是看一小时,玩十小时的那种,所以也浪费了很多时间,不过也悟出了一个道理,以前总觉得自己很牛,很多事情是自己不想做而已,其实那不是不想做,是我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正确的事情上,是不能,这是能力问题。做实验的时候总是想东想西,看书也静不下来,后来我就定闹钟每次定一小时左右,强迫自己看书,不到时间绝不离开座位,刚开始如百爪挠心,经常看表,要不就是想着十万八千里以外的事情,后来渐渐的找到感觉,不给自己压力,想象着整个世界都停止运转了,心静了,什么都好办了,看懂了某个很难的章节,额头上甚至有微风吹过的感觉.。学习过程中,还是有些乐趣的,感觉以前的积累没有白费,看GARP的时候,联系着思科的VTP,就很容易理解了,那是上学时跟寝室同学一起买的CCNA指南,工作以后,虽然关系不大,但没事的时候也会翻翻,所以VLAN这一章几乎没花太多功夫,就是isolate-VLAN和Super-VLAN刚开始容易混淆。还有以前在公司做数据业务的时候,把飞信的传输流程用SDK和wireshark抓下来研究了一下,还有飞信用的SIP协议,当时找了不少相关的文档,并了解了SIP协议里的不安全因素,几乎花了一周的时间,没想到SE的安全里也有SIP协议,当时看到了,那叫一个亲切啊。所以我还是比较相信那句话,知识都是有用的,在未来的某个地方一定会用到,或许不是知识,可能是一种思维,或是方法。  
        高考最后一天的下午,考最后一门390,做完点了提交以后,打印成绩,一点也不兴奋,回家整理了考试书籍和笔记,翻着40多页的笔记,各色的字,龙飞凤舞的字体,上面有些空挡写着”忍”、“痛”、“静”、“坚持”,还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等,看到“苦心孤诣”这几个字的时候,胸口莫名的涌上来强烈的伤感,可能是想到这两个月的艰难和寂寞吧,也可能是担心以后的事,考试通过了也不能证明什么,证书只是一张纸而已,上面一个名人潦草的签名,外加一个ID,难的还在后面,技术能力的提高,打败自己的好逸恶劳,让内心保持安静,知识、品质、心性,需要学习和锻造的太多了。
        扯得有点远了,幸好发现的早,不然就跑题了,题目是山的那边是啥子?
        山的那边是啥子呢?
        要知道这个问题,只有翻了这座山才知道,可能是山,也可能是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