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成本估算的隱形考慮

 “就算有廉價勞動力,就算有廉價的水電資源,就算土地幾乎是地方政府拱手白送的,這家公司的生產成本仍然比國際競爭對手高一倍以上。因爲國外先進的製造業企業的研發能力、工藝水平和生產經驗,都遠遠抵消了這家國內公司在勞動力和水電成本上的優勢。”     
——明憲《中國製造業雄心勃勃的背後——關於某次會議的閒扯》  
       
        這是一個關於製造業的故事,讓我不可避免的想到IT的成本
        當一個IT項目進入即將進入合同簽訂狀態的時候,作爲項目的管理者不可避免要進行項目的收益計算,簡單的說,就是收入與成本。項目的收入很容易看出來,合同上籤訂多少就是多少,不具備任何難度,所以淨利潤的重擔就落在了“成本”這兩個簡簡單單的字上。
        在會計行業中,成本的專業定義是“爲過程增值和結果有效已付出或應付出的資源代價”而項目的成本計算裏,不外乎是人工成本、外購物資服務成本、差旅成本以及部分其它成本。直白的說,就是項目經理要買人做事、買軟硬件安裝、派人出差、以及做項目時不得不割的肉。
        這是一個聽起來簡單的不得了的工作,然而結果是絕大部分項目都以失敗和賠錢告終。我經歷過最失敗的項目之一,很大的一部分來源於用戶需求的變動。因爲不可避免的政策需要,所有需求範圍界定和變動的管理措施在他面前都變得無效,在他“界面不友好”“跳轉頁面太多”“提示內容太少”“不會使用”等層出不窮的要求下,預訂三個月完成的系統拖了兩年還在修改,不僅成本超支的無邊無際,就連參與的實施和技術人員都被拖得三魂丟了兩魄,敏感到了一聽到這個項目名稱就破口大罵的地步。
          現在想來,最初計劃的開展,以及成本的估算,我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隱形成本——客戶水平。這個項目借鑑了同行業的成功經驗、採用了先進的實施方法論,又調來了高級技術和實施人員撐場,然而用戶的技術水平和固執己見將這一切統統抵消,使得項目組在這場拔河比賽中一敗三千里。
 
         在每個成本估算裏,客戶支出從來都是可以忽略的零頭,但作爲項目經理,如果忽略了那些隱形的因素,即使是最豪華的配置,也逃不開滑鐵盧的怪圈。這樣的風險,如果在計劃之前沒有考慮周到,想在實施階段控制基本是mission impossible。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