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回顧與2019展望:危機中看機遇,企業服務創業大時代正在到來

2018回顧與2019展望:危機中看機遇,企業服務創業大時代正在到來
回顧整個2018年,一個關鍵詞是“世界經濟波動”。在2017年底的時候,聯合國還發表了樂觀性全球經濟預測,認爲全球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得到了增強。然而,到了2018年中期,聯合國《世界經濟形勢與前景》修正爲:世界經濟的增長仍伴隨着下行風險。世界銀行在2018年中期給出的判斷是:全球經濟將在未來兩年出現增長減速的趨勢。《經濟學人》雜誌的2019展望提出:美國經濟將在2019年停止擴張,有可能在2019下半年進入衰退期。

在中國的企業服務創業領域,2018年的一個關鍵詞就是“難”,突出表現爲募資難、融資難。在二級市場,無論是美股還是深滬股市,都在2018年特別是下半年經歷了大幅動盪。深滬兩市在2018年已經跌去了2015股災後的所有漲幅,美股已經明顯在2018年底出現回調,即將終結長達10年的牛市。而在一級市場,LP因爲現金回報無法形成閉環,在2018年出現了大幅回落,導致基金募資下降了75%。加上區塊鏈幣圈的過山車式下跌,也極大地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對於企業服務創業者來說,2018年也並未出來期待中的企業級市場爆發。

在整個2018年,企業級IT和創業市場也出現了不少出人意料的事件:微軟收購Github、IBM收購Redhat、AWS入局私有云、騰訊針對ToB業務的第三次組織架構調整、紫光入局公有云、GE出售Predix、Cloudera與Hortonworks的合併、BAT紛紛推出自研芯片、AI泡沫、5G之爭等,也看到Twilio進入牛市、Elasticsearch與Pivotal IPO等令人振奮的現象。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事件與現象背後,反映了企業級市場在“難”局下的新動能和新變化。

儘管全球經濟在2018年和2019年都不容樂觀,但鈦資本研究院認爲這是佈局企業級IT及服務創業的好時機。隨着全球工業經濟所帶來的普惠經濟效益進入瓶頸期,企業在降本增效的同時還要尋找新的具有普惠效應的商業和經濟模式。特別是,2018年在企業級創業領域還出現了進入芯片的BAT“主次難分”、雲計算“公私難分”、數字化中臺“軟硬難分”、ToB及ToC應用“B/C難分”的新趨勢,這些都爲2019年的半導體、企業IT基礎設施、基礎軟件以及數字化應用等企業級創業和投資方向帶來新的機會。

在2018年12月30日舉辦的鈦資本“新一代企業級科技投資人投研社”在線研討會第十期上,鈦資本研究院研究員們分享了對2018的回顧和2019的展望,基本的觀點是:危機中孕育的新機遇期已接近成熟,企業級市場的整體拉昇指日可待,投資企業IT與服務創業的黃金機會點正在快速到來,在半導體、企業IT、數字化中臺以及數字化應用等方向都有值得關注的創新創業機會。

數字化轉型的“底座”已經形成

當前,全球都在走向數字經濟。所謂數字經濟或數字化經濟,本質上就是在物理世界和物理經濟的基礎上,延伸出數字產品與服務,通過數字化運營來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和經濟模式。通過在數字世界中創建物理世界的數字映射,可以提供新的數字服務、形成新的數字產品,簡單的理解可以是通過數字化運營提升物理設備的生命週期,複雜的理解則是把物理設備的數字映射、企業組織的數字映射以及消費者的數字信息連接在一起形成數字平臺並引入數字金融服務等增值數字服務。

有關研究表明,數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長0.5%至0.62%。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情形下,數字經濟被視爲商業和經濟的未來,是繼工業經濟之後的下一個具有普惠和規模經濟效益的商業和經濟模式。在未來的充分數字化經濟中,企業最終將進化爲以軟件能力和數字化運營能力爲核心競爭力的數字企業,數字企業是數字經濟的主體。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曾說過,未來的每個企業都將是軟件公司。換言之,未來的每個生意都是數字化生意。

回顧ICT歷史,從企業的電子化、信息化、數字化直到成爲原生數字企業,這是一個一脈相承的過程。在每個階段,新技術的興起都經歷了一個各種新技術思想百家爭鳴和各種新興技術供應商混戰的局面,最終當整個ICT產業圍繞幾個新技術供應商形成“共識”的時候,就出現了所謂“工業標準化”現象,並圍繞標準化的基礎硬件出現了相對標準化的基礎軟件,進而形成了規模經濟效應的產業生態。例如,微軟與英特爾成爲了PC工業標準化的“共識”、X86架構成爲了PC服務器工業標準化的“共識”、IOE架構進而成爲了基於X86服務器的基礎軟件“共識”,最終出現了信息化時代的經濟繁榮。而在數字化時代的主要新興技術是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而數字化時代的工業標準化對象就是企業數據中心。

自從2006年AWS推出第一個公有云產品後,雲計算的模式就席捲了全球,特別是公有云對於全球企業IT市場形成爲極大的衝擊。從2006年到2018年的12年間,各類雲計算技術進行了充分的混戰、混合和融合,到2018年的時候已經出現了較爲清晰的幾大陣營:微軟Azure公有云軟件和AzureStack混合雲軟件、AWS公有云軟件和AWS Outposts私有環境部署軟件(2019年推出)、Oracle公有云和混合雲軟件、VMware SDDC私有云軟件、阿里雲的公有云和混合雲軟件、OpenStack派系雲軟件等。這些數據中心的雲化軟件已經取得了產業的共識,形成了數據中心雲化軟件的產業標準“共識”。

不僅是大型企業數據中心的工業標準化即將到來。對於中小企業來說,採用HCI超融合基礎設施一體機建設數據中心,是比較理想的選擇。在2018到2019年,HCI超融合一體機的工業標準化也將達到成熟程度,特別是以VMware SDDC爲代表的超融合軟件將主導中小企業和中小應用的數據中心標準化建設。

現在,在全球層面,企業IT的趨勢是大面積採用公有云;而在中國,企業IT的趨勢是私有云化和混合雲化。無論是公有云、私有云還是混合雲,一旦其雲化軟件形成了產業公認標準,都將導致企業數據中心的工業標準化。基於標準化雲化軟件的企業數據中心標準化,這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企業數據中心的工業標準化是數字化轉型的“底座”,而基於工業標準雲化軟件的企業數據中心建設將在2019年全面提速,形成規模化爆發趨勢。企業數據中心又是數字經濟的引擎,也是各種企業級新技術的採購方和集成地,正是這樣買方市場的規模化形成,將托起企業服務創業的新勢能。

數字化轉型的三波技術“主升浪”

中國自2015年企業服務創業元年後,ToB新經濟就滾滾向前推進,從“互聯網+”到“+互聯網”、從企業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從IaaS、PaaS到SaaS,資本不停地接續一浪又一浪的新技術潮流,而後面的“小浪”還會“迴流”影響和改變前面的“浪花”,形成了大浪中有小浪、小浪聯合起來又迭代大浪的局面。這樣的一種狀態,將在2019年開始出現徹底改觀。因爲一旦出現企業數據中心的規模化工業標準化,新技術的第一波“大浪”變化就逐漸固化下來,形成整個數字產業和經濟的第一波“主升浪”。

如果把整個企業數據中心看成一個基礎“硬件”,那麼接下來就是新基礎軟件的工業標準化,這就是數據、服務與應用管理的工業標準化。在這個層面,Kubernetes已經在2018年取得了容器編排調度的產業標準“共識”,而容器又是數字化應用部署的產業標準“共識”。因此,位於中間層的數據、服務和應用管理等基礎軟件,一方面要與下層的標準化數據中心對接,另一方面要與上層的標準化容器化應用部署對接,這就將出現新型的數據、服務與應用管理基礎軟件,這也是數字化轉型的第二波可固化的“主升浪”。

隨着企業數據中心的工業標準化,將出現三大基礎軟件的創業機遇:面向數據中心的數據管理、IT服務管理和應用生命週期管理。大數據與雲計算幾乎同時起步,但云計算其實是大數據的基礎設施,因此在基於雲計算的企業數據中心沒有建設完之前,大數據已經經歷過了泡沫階段。進入2018年和2019年,隨着雲計算的全面成熟以及企業數據中心工業標準化的開始,數據管理將成爲第一個大規模受益的新企業級技術。

隨着企業數據中心的工業標準化,將看到IT服務和IT服務管理再次成爲業界主流。Gartner預測,2019年,IT服務將成爲全球IT支出的主要推動力,2019年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萬億美元,較2018年增長4.7%。全球經濟增長預期放緩,加上企業削減支出的內部壓力,將促使各企業機構針對業務服務優化外部支出。在Gartner最近的一項研究中,46%的企業機構表示,IT服務與供應商整合是最有效的三種成本優化方法之一。在中國市場,將看到過去歐美所流行的數據中心和業務流程外包服務的大規模興起。

隨着企業數據中心的工業標準化以及位於企業雲化基礎設施之上的雲化中間層軟件的成熟,企業數字化轉型將嘗試下一階段:數字化應用。同樣還是Gartner的一項CIO調查:將數字化計劃推進至擴展階段的亞太地區首席信息官的比例已從2018年的19%上升至2019年的31%,這表明該地區的數字化業務正在趨於成熟,正在從初步試點邁入大規模應用。而2018年,亞太區數字化業務已到達臨界點,47%的亞太地區首席信息官表示其所在企業已經更改了業務模式或者正在更改過程之中;40%的亞太地區首席信息官表示不斷變化的消費者需求正在推動其業務模式的轉變。

在面向數字化應用的開發、交付、部署和運維等生命週期管理方面,Kubernetes是“共識”的部署和運維標準。圍繞Kubernetes的商業版本,將支撐起數字化應用的生命週期管理。數據、服務、應用等中間層的技術固化,這就是數字化轉型的第二波“主升浪”。

數字化轉型的第三波“主升浪”,就是工業化的數字應用開發,也就是傳統企業開始具備大規模的數字應用的開發、上下線、迭代等能力,由此將催生各式各樣的雲化應用,也稱爲SaaS軟件。基於大規模的豐富的SaaS軟件,將真正形成規模化的數字經濟。實際上,Gartner預測2019年,全球企業軟件支出預計將實現最高增長率,達到8.3%。由於更加重視交付更好的客戶體驗,軟件即服務(SaaS)將帶動幾乎所有軟件市場增長,尤其是客戶關係管理(CRM)。2018年,相比所有其它形式的軟件增長6%,雲軟件的增長將超過22%。

綜合而言:數字化轉型將是全球和中國市場的企業IT主旋律;全球企業IT以公有云爲主、中國企業IT以私有云和混合云爲主,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進入第一階段,即企業數據中心的工業標準化,這是數字化轉型的第一波固化的“主升浪”,2019年處於加速成熟期;在企業數據中心工業標準化的基礎上,企業數字化轉型將進入第二波固化的“主升浪”,即以數據管理、服務管理和應用管理等爲雲化中間層的工業化基礎軟件管理,這階段的企業IT趨勢將是面向DevOps應用的aPaaS應用和業務中臺建設,2019年處於重點投資期;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第三波固化的“主升浪”,就是以應用爲主的DevOps階段,企業的商業模式發生重大或根本性改變,成爲數字化服務企業或以軟件爲核心的新企業,2019年處於重點關注期。從全球企業IT的數字化轉型進程來看,當前中國的數字化轉型仍然處在初期階段,而整個企業數字化轉型將達到10年左右的時間。

企業服務創業的創新模式

鈦資本所輔導的企業級創業公司,在2018年都經歷了顯著的業績增加,企業IT基礎設施和C輪企業基本能達到40-60%的增加,企業應用類和A輪企業基本能達到或超過100%的增長——總體沒有出現滯長,增長是普遍現象。展望2019年,企業服務創業公司還有望展現茁壯增長,特別在中國市場面臨歷史性發展機遇。

首先,在企業數據中心的上游,2018年半導體產業出現了BAT重點佈局芯片的現象。基本上BAT所有的芯片領域投資都圍繞AI領域進行,而且更偏向專用處理芯片。芯片是打通整個ICT產業鏈的重要一環,芯片可以分爲終端(邊緣)芯片、雲端芯片,終端(邊緣)芯片與行業應用結合比較緊密(如手機、安防攝像頭、汽車等終端),雲端芯片分爲訓練和推斷芯片。從BAT深度佈局AI芯片後的邏輯,可以發現都在試圖打通和優化“操作系統+處理器或者應用芯片+算法+終端+應用+雲”這樣一條完整軟硬件產業鏈生態。

是否是BAT投資或者佈局了半導體產業,就沒有創業機會了?其實不然。以AI發展的要素:應用場景爲例。BAT投資所覆蓋的應用場景有限(即數據覆蓋領域有限),無論是阿里的零售、金融、製造、消費場景,還是百度和無人駕駛、家居場景,或是騰訊的遊戲、影音娛樂場景等,都不能覆蓋到所有場景。因此,無論是終端芯片還是雲端芯片,都有顯著的創業空間與機會,以應用和市場驅動的創新將是中國半導體創業的主要機會,也是2019年值得關注的投資機會。

其次,在企業IT領域,2018年出現了公有云與私有云的融合,不再“公私難分”而是“公私一體”。無論是國際大廠諸如亞馬遜AWS、微軟、Oracle等,還是國內的阿里、騰訊,或是創業公司UCloud、京東投資EasyStack等,公有云和私有云技術都成爲了企業數據中心工業標準化的技術之一。除了純技術的企業數據中心外,帶業務的雲化企業數據中心,也是2018年的新現象。這方面,可以看到帶業務的紫光雲、帶金融行業解決方案的金融雲等。而傳統傳統集成商和ISV也全面擁抱雲技術(雲原生),用友、軟通、文思海輝、中軟等,都加入到企業數據中心工業標準化的大勢中。

基於工業標準的企業數據中心,其周邊生態則開始繁榮,創業者實現了收入的穩定增長、處於普遍不虧損、悶聲賺錢的階段,具有較高的性價比。這方面的創業方向包括:私有云平臺、容器計算、分佈式存儲以及二級/雲存儲管理、軟件定義網絡、軟件定義廣域網、雲安全、雲災備等。在企業數據中心工業標準化階段,新機會還包括各類管理工具軟件、新系統集成、CMP管理軟件等。

第三,在雲及邊緣數據中心以及人工智能分析時代,企業數據資產的管理、分析和處理,都將誕生大量的新機會。Hadoop和Spark等傳統大數據管理和處理技術將成爲企業數據資產管理的一項技術而已,雲原生架構數據庫和數據分析技術正在推進整個數據管理技術領域的創新與進展。隨着數據資產所基於的底層基礎設施的變化,以及區塊鏈等分佈式計算需求的產生,新的或改良的數據庫產品將出現,例如結合區塊鏈技術的分佈式數據庫、結合金融技術的分佈式數據庫、結合實時流和時序事件的工業數據庫等。

數據要全面嵌入業務環節中,從而創造業務價值。數據正在產品化和服務化,人臉識別就是一種新型數據服務。而數據中臺則是新的企業IT技術形態,它既不同於數據庫,也不同於數據中間件,而是結合了業務的數據中臺,向上支撐DevOps及業務應用,又被稱爲aPaaS。以阿里中臺爲代表的中臺,以及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等企業互聯網應用的推廣,都將讓數據中臺成爲新的數據管理產品。

在中臺或雲化中間層的發展階段,將出現“軟件硬件化和硬件軟件化”的創新創業機會,而且還將是技術驅動型的創新創業機會。這主要是由於整個底層硬件的變化,單機服務器被整個數據中心所取代,服務器機羣被數據中心區域甚至跨地域範圍的多數據中心區域所取代,這就是硬件的軟件化,這就導致面向數據管理、服務管理和應用管理的基礎軟件形態發生根本性變化。而軟件的硬件化,則是爲了提高處理效率而推出軟硬一體的專用或定製化中臺。中臺的技術變化主要是底層技術形態的變化所驅動的,並不主要由市場需求所驅動,因此將有機會出現技術驅動型創新創業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在IT服務外包方面,ToB型技術企業開始從銷售軟件產品向銷售運營服務轉型,例如從提供財務軟件到直接運營業務流程外包,這是一種SO戰略外包服務。類似例子,城商行聯盟建立科技公司,爲中小金融機構提供IT服務外包。實際上,由於供給側改革造成了中國大型企業進一步集中,這爲以雲化工具爲特色的外包服務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第四,騰訊的ToB轉型是2018年一大熱點,這說明企業互聯網應用也就是數字化應用“第三波”正加速到來。所謂企業互聯網就是企業對企業數據中心的直連,將不再通過電信運營商,而是通過雲服務商的直連。企業與企業之間互聯網絡的加深,造就了消費互聯網的另一面,其中將有很多新的技術與商業模式。從面向消費互聯網的企業“+互聯網”,到基於企業互聯網重建商業模式的“互聯網+”,最終是走向業務與IT結合、產業上下游的一體化。

在工業化的數字化應用階段,不再區分ToB或是ToC的業務模型,因爲由雲服務商所興建的企業互聯網的大規模興起,打通了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數據流通“高速路”,下游C端的用戶價值可以快速傳導給上游的企業,而上游企業的商業模式變化也能快速被下游消費者感知,從而形成真正意義上的ToBToC數據閉環,以及基於此的商業價值閉環。在真正的數字經濟時代,沒人會像今天一樣,涇渭分明的看ToB還是ToC,甚至將不再有人提起ToB和ToC這兩個概念。ToB的最好模式就是延伸到C端,企業服務的背後就是大量消費者的認同和滿足,而C端的用戶價值也可以傳導到B端,提升B端企業的估值。

以上四大方向,就是2019年中國的創業服務創業主流和重點關注方向。當然還有5G、物聯網、車聯網、工業互聯網等,這些都處於啓動期或準備期。

創投圈進入理性階段

2018年的AI泡沫、無人貨櫃泡沫、共享單車泡沫等,警醒了業界,技術創新不等於業務創新,新技術對於企業的改變是一個技術生態的聯合作用,而不是單個技術的“英雄主義”。對於LP、GP和創業者說,經營現金流爲王,在業務價值和資本價值中更關注業務價值,是企業級創投長期成功之道。

2019年需要強調經營性現金流的重要性。經營性現金流指的是企業從經營活動中獲取的利潤除去與長期投資有關的成本以及對證券的投資後剩餘的現金流量。在共享單車等商業模式出現問題的時候,要反對在企業級創業領域出現“剪刀差”公司,即營收越高、虧損越高;也反對那些無法清場的模式,即把同類公司都拖跨或被收購;或是創業公司自身再成爲投資公司的模式。畢竟整個企業技術市場是增量遞進式發展模式,不會像消費互聯網領域那樣出現斷代跳躍式的發展,而從創業公司轉爲投資公司也不符合企業發展規模。理性看待企業級創投,堅決反對各種資本和創業泡沫,這是鈦資本對2019年中國企業級創投圈的基本觀點。

對於2019年將出現的S基金、科創板,能否對整個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起到很好的補充效果,能否盤活各類資本的退出,還有待於觀察。在風險投資領域的人民幣基金與美元基金,都在2018年取得了各自的進步,無論是補充技術產業專家還是正視中國市場的商業機理,都讓人民幣基金與美元基金的觀點趨同,這將有益於減少中國創投市場的泡沫現象。

值得一提的是新一代投資人或稱爲中生代投資人,他們主要是70和80後投資者,在近幾年完成了多輪募資,所掌管的資金量達到了幾億到十幾億的規模。雖然這批企業級投資者進場的時間不長,但有可能在他們手裏投出中國自己的IOE。

總體來說,2019年是危與機並存,“危”中的機會更大。在企業級服務與創投領域,數字化轉型的三波“主升浪”逐層固化,將涌現大量的創新創業機會。以雲化軟件爲基礎的工業標準化數據中心,將成爲未來數字經濟的底座、核心引擎和主場,將引發大量周邊生態的產業化。2006到2018年,僅僅是數字經濟從“0到1”的起步階段;2019年,數字經濟從“1到N”的規模化發展階段,纔剛剛開始。一場巨大的數字經濟“海嘯”正悄然席來,企業服務創業的大時代,正快速到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