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bd原理

原創作品,允許轉載,轉載時請務必以超鏈接形式標明文章 原始出處 、作者信息和本聲明。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http://boxinknown.blog.51cto.com/10435935/1678195

分佈式複製塊設備Distributed Replicated Block Device,drbd)

    通過網絡實現塊設備數據實時鏡像,可以簡單地理解爲一種基於網絡的raid1;drbd工作在內核空間,它鏡像複製的是二進制數據 ,按位bit對應,數據同時存在於本地主機和遠程主機上,在遇到需要切換的時候,遠程主機只需要使用它上面的那份備份數據,就可以繼續提供服務了;作爲高可用性的集羣的資源,可以代替作爲共享設備


工作原理

  • 進行數據的寫操作時,數據到達drbd管理模塊後,分爲兩份,一份正常地寫入本地磁盤,另一份通過網絡備份到從設備,如圖

wKioL1WyRcPzejk7AAFv62zcvLE729.jpg

                            圖片來自官網

進行復制時有以下三個協議(標準)

A協議:異步複製協議Async

  • 一旦本地磁盤寫入已經完成,數據包已在本地TCP/IP發送隊列中,則認爲是完成的

  • 缺點:主節點發生故障時,可能發生數據丟失,因爲寫入到遠程節點上的數據可能仍在發送隊列,速率高但數據最易丟失

B協議:半同步複製協議Semi Sync

  • 一旦本地磁盤寫入已完成且複製的數據包到達了對等節點peer,即使還沒寫入磁盤,則認爲寫在主節點上被認爲是完成的

  • 缺點:主節點發生故障時,雖然數據到達了從節點,但有可能還沒有寫入磁盤

C協議:同步複製協議sync

  • 只有在本地和遠程節點的數據都全部寫入了磁盤,纔是完成的

  • 優點:沒有數據丟失,所以一般使用這種協議模式,雖然數據安全性高但效率最低


集羣模式

主從模式

  • primary:可讀寫

  • secondary:文件系統不能掛載,不能讀寫,只用於備份

全爲主模式

  • 基於DLM:Distributed Lock Manager和GFS2/OCFS2集羣文件系統實現全爲主節點的模型

模式轉換

主先卸載變成從,從變成主掛載使用即可


DRBD Source:和高可用集羣資源概念不同(應事先做好規劃,比如:mydrbd、dev/drbd0、/dev/sda5)

  • Resource name:空格字符外的任意ASCII碼

  • DRBD drvice:和raid設備類似/dev/md0、1、...,在雙方節點上一般爲/dev/drbd1、2、...,主設備號爲147

  • disk:在雙方節點上的存儲設備

  • 網絡配置:數據同步時使用的網絡配置,帶寬速率限制等


相關文件:

/etc/drbd.conf

  • 對以下兩個配置文件的包含

/etc/drbd.d/global_common.conf

  global_common.conf

  • 定義全局配置 #默認參數即可

  common:

  • protocol:協議ABC

  • handlers:處理策略、腦裂策略等

  • startup:同步屬性定義啓動超時等

  • disk:磁盤設置,I/O等

  • net:網絡配置,帶寬定義、超時設置、傳輸加密設置等

  • syncer:速率定義等

/etc/drbd.d/*.res

  • 具體資源配置文件


本文出自 “Call me Boxin” 博客,請務必保留此出處http://boxinknown.blog.51cto.com/10435935/1678195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