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網掩碼

子網掩碼(subnet mask)是每個使用互聯網的人必須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只有掌握它,才能夠真正理解TCP/IP協議的設置。
子網掩碼——屏蔽一個IP地址的網絡部分的“全1”比特模式。對於A類地址來說,默認的子網掩碼是255.0.0.0;對於B類地址來說默認的子網掩碼是255.255.0.0;對於C類地址來說默認的子網掩碼是255.255.255.0。
利用子網掩碼可以把大的網絡劃分成子網,即VLSM(可變長子網掩碼),也可以把小的網絡歸併成大的網絡即超網。
構成
要想理解什麼是子網掩碼,就不能不瞭解IP地址的構成。互聯網是由許多小型網絡構成的,每個網絡上都有許多主機,這樣便構成了一個有層次的結構。IP地址在設計時就考慮到地址分配的層次特點,將每個IP地址都分割成網絡號和主機號兩部分,以便於IP地址的尋址操作。
IP地址的網絡號和主機號各是多少位呢?如果不指定,就不知道哪些位是網絡號、哪些是主機號,這就需要通過子網掩碼來實現。
規則
子網掩碼的設定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則。與二進制IP地址相同,子網掩碼由1和0組成,且1和0分別連續。子網掩碼的長度也是32位,左邊是網絡位,用二進制數字“1”表示,1的數目等於網絡位的長度;右邊是主機位,用二進制數字“0”表示,0的數目等於主機位的長度。這樣做的目的是爲了讓掩碼與ip地址做按位與運算時用0遮住原主機數,而不改變原網絡段數字,而且很容易通過0的位數確定子網的主機數(2的主機位數次方-2,因爲主機號全爲1時表示該網絡廣播地址,全爲0時表示該網絡的網絡號,這是兩個特殊地址)。只有通過子網掩碼,才能表明一臺主機所在的子網與其他子網的關係,使網絡正常工作。
用於子網掩碼的位數決定於可能的子網數目和每個子網的主機數目。在定義子網掩碼前,必須弄清楚本來使用的子網數和主機數目。
定義子網掩碼的步驟爲:
A、確定哪些組地址歸我們使用。比如我們申請到的網絡號爲 “210.73.a.b”,該網絡地址爲c類IP地址,網絡標識爲“210.73.a”,主機標識爲“b”。
B、根據我們所需的子網數以及將來可能擴充到的子網數,用宿主機的一些位來定義子網掩碼。比如我們需要12個子網,將來可能需要16個。用第四個字節的前四位確定子網掩碼。前四位都置爲“1”,即第四個字節爲“11110000”,這個數我們暫且稱作新的二進制子網掩碼。
C、把對應初始網絡的各個位都置爲“1”,即前三個字節都置爲“1”,則子網掩碼的間斷二進制形式爲:“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 。
D、把這個數轉化爲間斷十進制形式爲:“255.255.255.240”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