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关爱给特别的你

特别的关爱给特别的你

——也谈关爱留守学生

大冶市殷祖中学 肖春燕 盛祥辉

时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据调查,在全国3亿6千万儿童中,每18个孩子就有一个长期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是现在乃至今后长期一段时间内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仍在加大,存在的问题更加凸显。因此,研究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倍受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留守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应该看到,留守学生在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优于同龄人,有较强的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但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大部分留守学生的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均存在问题。“为非作歹”、“自私冷漠”、“破罐破摔”、“得过且过”等,正成为那些父母外出打工,由老人照料生活的孩子的"留守综合症"

留守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无人管教。这些“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的担子基本上都是落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肩上,而事实上这些长辈们文化素质低,根本没有心理学方面的常识,带孩子仅限于生活照料 “吃得饱,穿得暖,不生病”。
2.不爱学习。社会上“读书无用”意识有所擡头。这些学生的代监护人教育观念陈旧,看到社会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工作分配就业难,因此对他们的学习不够重视。部分“留守学生”认为父母在外赚大钱,导致了虚荣心强,自傲,互相攀比,乱用零花钱,根本不把学习当一回事。
3.依赖性强。祖辈们觉得孩子小,父母又不在家,因而孙辈们宠爱有加,百依百顺,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和主角。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子女的吃、穿、用上,养成了他们骄横、任性、惟我独尊的性格。
4.自制力差。这些“留守学生” 的代监护人无力管教或不知如何管教,因此他们对千变万化的社会适应能力差,免疫力不强,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再加上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带回的一些“拜金主义、读书无用论”等消极因素,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5.价值扭曲。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擡头。

留守学生存在以上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城市化的进展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使人口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农民工无法负担子女在城市的教育费用,很难将子女带在身边就学,是产生留守学生问题的社会原因。

从家庭来看,部分外出打工父母教育观念淡漠,孩子从小花钱大手大脚,认为学习好不好无所谓,将来出去打工照样能挣钱;有的任爷爷奶奶宠着,天不怕地不怕;有的孩子长期在亲戚家寄养,遇事缺乏自信,久之形成了孤僻、不合群的心理。

从学校来看,许多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留守学生在心理发展上存在的困惑与问题,学校很难给予他们有效的帮助与疏导。

 

二、老师如何关爱留守学生

有句话不是危言:不被社会善待和接纳的孩子,长大后同样不会善待自己所在的社会。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关系到许多家庭的大事,也是关系到国家与民族命运的大事。老师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老师如何教育这些留守学生呢?

  1、不要不闻不问,只需“五心”常驻

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做五“心”级的好教师。哪五心?就是童心、爱心、“粗心”、责任心和自省心。因为童心能使我们与孩子融为一体,成为他们无话不谈的大朋友;爱心能使我们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成为他们知根知底的贴心人;适当的“粗心”能让我们原谅他们的错误,成为他们指点迷津的引路人;而责任心则能使我们着眼于孩子们的未来,成为他们的第二任父母;自省心能让我们随时反思工作中的失误,成为他们切实可靠的保护神。

只有五心常驻,我们才能正确认识留守学生优点和缺点,尊重他们,建立一种彼此信任、平等民主的关系,帮助留守学生找回自尊、自信,让他们自爱、自律、自立、自强。我们只有充分赢得留守学生的信任、爱戴和尊重,“亲其师,信其道”,并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  

2. 不要批评学生自身,只需批评错误行为

留守孩子大多跟着祖辈生活,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长辈管教他们,往往换来的是嗤之以鼻,背后漫骂,甚至当面顶撞。我们肯定会做出批评,可在批评时,一定要讲究方法——只批评错误行为,不批评学生自身。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改正不足,切不可讽刺挖苦,进行人身***。

班上有几个调皮捣蛋的留守孩子,时常有要你管你算老几等不敬的话在耳边围绕,对于这些留守孩子的不敬,我始终以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作为教育的出发点,选择适当的场合,包装自己批评的语言,用心去感化、启发、诱导他们,逐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自觉认识自己的不足,奋起直追,使之成为生活和学习的强者。 

在教育那些学习较差、纪律散漫的留守孩子的过程中,会遇到发生动摇反复的现象,因为他们的意志较为薄弱,情绪不稳定。因此,对他们的转化要有耐心。故而在教学中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要细致观察,耐心帮助,随时调整教育方法,巩固已取得的工作成绩,密切注意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把将要发生的问题处理在萌芽之中。

 3. 不要被动教育,只需主动接触
爱生如爱子,对于年龄偏小的留守学生,我们更应该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他们。比如天气凉了提醒他们加衣服,放学时告诉他们路上小心,温和地提醒他们该理发了等等。或者跟他们说晚上早点休息,早上记得吃早餐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小问题,却能让这些孩子感受到平平凡凡的关爱,让他们觉得自己也是被捧在手心的花朵,让他们即使独处时也能感觉到来自周边的温暖。
我们还要抓住机会适当表扬他们,他们会觉得自己很能干,很聪明,觉得自己离开父母也可以生活得很好。信心有了,干劲有了,还有什么困难不好克服呢?
另外,我们可以多带他们玩。比如挑一个天气好的周末带他们去爬山,去野炊,或在平时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活动,鼓励他们表现自己。让他们觉得老师就像父母一样,觉得自己从来就不缺来自父母的爱。
4. 要把留守环境当作宝贵的教育资源

对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多一些关注,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给留守学生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处处把留守学生当成特殊人群对待,那么对他们的成长将是非常不利的。

人的成长环境是多种多样的。有父母照顾当然更好,没有父母照顾,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我们不应该把留守学生的环境看成是危险的,而应把这样一种环境看作是难得的教育资源。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好这种教育资源,留守学生的天空会更加晴朗。

事实上,我们可以让留守学生把对亲人的思念化为进步的动力,正因为亲人不再身边,还能让他们自食其力,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很好地培养自己的理财意识、情感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留守孩子的教育是一项耐心而艰巨的工作,只要教师本着一颗仁爱的慈母心,更新观念,注重实践,就一定会有成效。

 

三、家长也责无旁贷

教育留守学生,父母其实也并非鞭长莫及。只要把孩子的教育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家长也是可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的。家长朋友们,不妨这样做:

1.能留下的尽量留下。父母双双打工,把孩子留在家由老人或亲友代管,有许多教育管理上的缺陷。孩子学业得不到指导、亲情得不到补偿、心理得不到辅导、生活得不到帮助、安全得不到保障是最大的遗憾。一些孩子因为远离父母而丧身而步入歧途,一个幸福的家庭由此而破碎。能留下的尽量留下,哪怕留下一个也好。一时的富足固然重要,但孩子的一生才是最重要的。

2.慎重选择一个监护人。当你们决定还是双双打工时,临行前要严肃认真慎重地选择一个恰当的监护人。心理素质要好,要有一定的文化,身体要健康,要有责任心。最好要与代理监护人签定一份《代理监护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家长要带头履行协议,主动履行法定监护人的义务责任,让亲情常萦绕在孩子身边。

3.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不要把孩子置于无人监护的境地。在学校周围租间房子,让孩子独自生活,这是不恰当的。无人监护的孩子厌学、辍学、逃学、离校离家出走,甚至偷盗、抢劫等现象时有发生。放学、放假后他们脱管,可以为所欲为,久而久之,就会走向事与愿违的境地。如果找不到合适的监护人,最好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拜托老师管教,情况要好一些。

4.开展“五个一”亲情关爱活动。打工再忙再累,也不要忘记留守在家的孩子,幼小纯洁的心灵无时无刻不在呼唤父爱和母爱。一周给孩子通一次电话,一月给孩子写一封家书,一月与孩子的班主任沟通一次,一年给孩子祝贺一次生日,一年回家看望一次孩子。千万不要忘记自己有孩子在家留守,您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是孩子生活、学习、成长的依靠。今天您为孩子多尽一份责任,就是为自己多积一份回报,为社会多积一份贡献!

 

总之,关爱留守学生,教育好下一代,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去关心、爱护、教育、帮助这一弱势群体。用我们的爱心去点燃“留守学生”的希望,随时随地倾听留守学生的心声,用真情推开一扇扇幼小的心门,解开一个个心结。让他们的生命沐浴灿烂的阳光;使他们真正走出心灵的荒漠,回到亲情的绿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