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X使用心得

NX一經問世即獲殊榮,贏得2006-2007年度歐洲影像革新獎。那麼,它的革新在哪裏呢?EISA是這樣說的:“Nik軟件公司的U點技術包括在尼康最新的圖像軟件Capture NX中,提供攝影師特別的工具對色彩、色調、亮度、對比度進行控制。無需選擇任何區域或使用蒙板,很容易根據攝影師的要求調節個別區域色彩。這項強大的功能可以用於JPEG、TIFF或NEF(尼康電子格式)圖像文件。允許僅調整版式而不改變原始文件。最終結果可以輸出爲NEF格式文件。”這段話簡明、扼要的說明了NX軟件的主要優點,而這些優點也是我們需要掌握的重點,有必要先行梳理。

1、U點技術
U點率先在圖像處理軟件中應用了面嚮對象的技術,每一個U點都是一個對象,只要在圖像上用鼠標在合適的位置點一下,就立刻建立了一個對象,比如天空或者雲彩,就可以對其色彩、色調、亮度、對比度進行控制。而NX以前的圖像處理軟件基本上都是面向過程的。以使用廣泛且功能強大的PS爲例,如果要對天空做處理,首先需要將天空作爲一個選區從圖像上分離出來,而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做一系列的操作或者說需要一個過程,比如,先建立一個圖層,然後通過各種選取工具如套索、魔棒、顏色選擇等選出區域,羽化、建立蒙版等等,只有在圖層上的選區確定以後,才能對其色彩、色調、亮度、對比度等進行控制。

有同學認爲U點與PS中的色彩範圍選擇類似,其實不然,引用NX幫助裏的話:“彩色控制點根據大量條件識別對象。在放置第一個彩色控制點時,U 點技術便識別出放置控制點的對象的特有元素,包括位置、顏色、飽和度和紋理。通過識別這些元素,彩色控制點可確定對象的邊界,這樣便只對該對象和具有相似元素的對象產生影響。通過特有的混合功能對整幅圖像應用彩色控制點效果,從而得到自然和諧的無縫效果”。PS的色彩範圍選擇是依靠顏色來確定分區的,不是靠對象的特有元素來確定分區的範圍,其選擇的分區那怕是在人工干預下也很難得到理想的效果。

下圖爲PS色彩範圍選擇示例:

使用PS-〉選擇-〉色彩範圍對天空進行選擇並調整顏色容差,得到的選區爲虛線所圍繞的範圍。


上圖爲在NX中用了一個彩色控制點(以下簡稱CP)來選擇天空後該CP的作用範圍。
通過U點確定的對象會相互作用和影響,也就是說它們之間有通訊機制,可以協同以確定彼此的邊界,不需要人工干預,對象與對象之間可以做到自然和諧的無縫過渡。


上圖顯示在天空的另一邊加上第二個CP後兩個CP協同所選擇的範圍。從圖上可以看出,兩個CP自動地確定了彼此的邊界並實現了對天空的選擇,甚至包括了一部分天空在水面上的反射光。而這一切都是自動實現的,用戶只需要用鼠標點擊兩下。


上圖是在NX中關閉“顯示選區”後的圖象。

U點不僅確定了操作的對象,而且可以對對象的諸多屬性如:大小、色相、飽和度、亮度、對比度、RGB和暖色等進行調整和控制,使用極其方便,也非常容易學習和掌握。

2、直接對RAW格式文件作局部處理
U點技術的應用使得NX成爲第一個具有局部處理能力的RAW格式處理軟件,這一變革具有深遠意義。由於RAW文件包含的信息最多,因此可供調整和加工的餘量是最大的,不僅使得可調整的範圍加大,而且更容易保證影像質量。同時,也減少了在不同格式之間來回轉換的次數和時間,提高了效率。

在NX中不但具有U點這樣的新工具,也包括了一些傳統的選區工具,如畫筆工具、套索與選框工具、漸變工具、填充工具等等。這些工具與U點技術結合使得在NX對局部區域的選取和控制能力大大增加。因此使得一些原來需要到PS這樣的圖像處理軟件中才能完成的工作可以直接在NX中完成,並且堅持面向對象的概念,選擇區域以及進行處理的時候都不需要引入圖層和蒙版,比PS做相應的處理顯得更直觀和方便。

正如picky2000兄所說,NX很可能代表了未來raw格式處理軟件發展的方向,將會加入和集成越來越多的圖像編輯和加工的功能。

當然,術業有專攻,NX和PS必竟是不同的軟件,而且PS能夠做的事絕不僅限於處理照片,作爲一款得到廣泛應用和長時間實踐考驗的軟件在很多方面是不可替代的,NX雖然在許多方面比PS方便、直觀,但既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取代PS,各有各的用處。實際上,在對NX的操作比較熟悉後,一些在PS中使用的技法和技巧也可以應用到NX裏,而一些不容易在NX裏處理的步驟,比如多張照片疊加或拼接可以放到PS或其它專業軟件中去處理,各盡其用,各取所需。因此,NX與PS或者其它一些相關的軟件並不是一種替代或者競爭關係,而是相互協同、取長補短的關係。

3、編輯列表、版本及批處理
NX作爲一個raw格式處理軟件如同其它的raw格式處理軟件一樣,“允許僅調整版式而不改變原始文件”,不過這隻能應用於尼康的nef文件。雖然NX也可以處理jpeg和tiff格式的文件,但要保留編輯步驟和有關信息必須存爲nef文件才行。

NX通過編輯列表來保存編輯步驟,每一個編輯步驟中又可以有多個操作。在對圖像進行操作的時候,你做的每一項調整都會自動地在編輯列表裏增加相應的編輯步驟或操作,這些步驟和操作並不改變原始的NEF文件,而是在NEF文件上作一系列調整和處理,而編輯列表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記錄和保存對圖像所實施的這一系列調整和處理,這樣使得在NX中對圖像所作的任何調整或修改都是可逆的,不用擔心一失足成千古恨,編輯列表就是後悔藥。從這個意義上看編輯步驟與PS圖層類似,在PS中爲了不影響原始圖像,往往會根據需要複製或建立不同的圖層,調整和操作都在圖層上進行,從而保護了原始圖像。如果存盤的時候保留圖層,下一次調入圖像時原始圖像並不會受到破壞。

編輯列表也是NX的中心,要掌握NX必須對編輯列表有深入瞭解,實際上NX的編輯列表是一項很重要的發展,它還可以起到原來在NC中浮動窗口的作用,便於用戶調整,而且可以記錄、改變、複製、刪除編輯步驟,具有很高的靈活性。在這一點上,比PS還要強一些,PS的歷史記錄無法保存,只能保存圖層和動作腳本而且比較麻煩,同時,如果對原始圖像本身做了修改後是不可逆的。而NX並不對RAW文件直接修改,而是記錄用戶的一系列編輯步驟,在用NX打開一個以前用NX編輯過的NEF圖像時可以看到過去的編輯步驟,可以對其進行修改和重新調整。

如果希望保留與以前不同的編輯步驟又不希望覆蓋原來的,還可以選擇不同的版本來保存,這大大增加了靈活性和方便性,對一張片子可以進行多種不同的調整而且保存在同一個文件裏,與之前改一次要存一個不同的文件相比在操作和管理上帶來更多的方便。

NX的批處理功能比NC有了較大的增強,其設置也就是編輯列表裏的步驟以及每個步驟中的相應操作。當從批處理菜單或編輯列表下面的批處理(狀似齒輪的按鈕)中選擇“保存設置…”將允許你從編輯列表所記載的調整和操作中選擇需要保留的設置,可應用於其它片子或過後再次應用。因此,大大提高了批處理的靈活性,對處理大批片子非常有用。

上述三點個人認爲是NX與PS和NC不同的地方,也是NX的亮點。我們會在使用NX的過程中體會到這一點。畢竟,NX只是一個用於處理照片的軟件工具,無論其有何優點或特色,必需要在實際應用中能發揮作用纔有意義,因此,下面將從實際使用的角度出發,對NX的功能、特點和使用方法按個人的理解作一些介紹。

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
NX的界面和使用不復雜,相對如PS這樣的功能很強大的軟件而言也比較容易學習和上手,一般通過幫助文件、尼康網站提供的一些實例即可使用並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這一方面是因爲NX的功能和操作沒有也不需要如同PS那樣強大和複雜,另一方面是因爲NX不僅在軟件開發中採用了面向對象的思想,而且在用戶界面和操作中也體現了這一思想。由於面向對象的方式與人們處理日常事務的習慣和方式比較一致,所以不需要記憶許多繁雜的命令、操作、快捷鍵、參數和處理過程,通過編輯列表在菜單和工具欄的幫助下可以很容易地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也容易記住需要的操作過程。

在NX中你可以利用U點、畫筆、選框和套索、漸變、填充等工具選擇、確定需要調整和處理的對象後,直接應用U點自帶的有關調整方法或調整和濾鏡菜單中的調整方法對選定的對象進行調整和處理,對不同的對象採用不同的調整和處理方法可以通過建立不同的U點(除黑、白U點是對整個圖像起作用外,其它U點自帶的調整方法只對自己的作用範圍起作用)或在編輯列表中增加增強步驟來實現,無須建立圖層和蒙版。

確實,PS的圖層是其主要特色並且其作用和意義在實踐中得到驗證,是一個好東東。但是否是不可替代和超越的呢?我不知道其他人如何,我自己在學習和使用PS時對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使用圖層和蒙版以及如何使用圖層和蒙版一直是一個非常頭痛的問題,看過十多本PS的書,其中不乏名著,也看過不計其數的發表在包括無忌在內的各種媒體上的操作實例,花了大量的時間按照這些實例在例圖上一步一步去做,不能說沒有效果,當時也確實會用了,但由於不是專業人士,不可能天天使用PS,並且記憶力也日漸衰退,幾個月以後再用又是一片茫然,以至於每一次都要去翻書或去查詢實例後才能着手工作。所以當發現NX不需要引入圖層和蒙版後不禁歡欣鼓舞,大力鼓吹之。

讀者諸君中如果有PS高手,也許對此不屑一顧,如果對您而言掌握圖層和蒙版不過是小兒科的事,那麼也就不必費心往下看了,因爲NX對您意義不大,NX能做的事PS都能做到,沒有必要再花時間和精力來學習和掌握NX,而且受PS的思維所限,也不容易利用NX來做一些以前在PS中才能做的事。

如果讀者如同筆者一樣,爲PS衆多的功能、複雜的操作以及不那麼直觀的結果所苦惱,需要一種簡單而直觀的工具來對照片進行處理和調整,以達到自己的意圖,那麼,NX對您就可能是一個合適的工具。當您掌握它以後就會發現其操作是如此簡單和直觀,不需要記憶複雜的操作過程和命令,在經過一段實踐之後很容易建立工作流程,一切都可以在掌控之中,照片的後期處理不再是一種不可捉摸、不可預料的事而成了一種樂趣,將會極大地激發創作的熱情,不僅在NX的使用上,而且可以延伸到拍攝的過程中,甚至在您按下快門以前,就可以在腦海裏想象拍下的片子經過NX處理後將會是什麼樣的!如果說根據自己的創作意圖,選擇合適的拍攝對象,對場景的各個部位測光以確定光比,再結合後期處理的因素,如對膠片的密度如何進行控制,採用多大反差的像紙,在放大的時候遮擋或加強哪個部位等等,在腦海中想象出將曝光值(光圈和速度)置於某一區域時衝印出來的照片是什麼樣的是亞當斯區域曝光法的精髓所在的話,那麼,NX確實是一種能夠幫助我們在數碼時代應用區域曝光法思想的理想工具。

由於NX的界面直觀明瞭,其調整和濾鏡菜單以及除U點外的工具都是我們所熟知的,U點本身也不難理解和掌握,而且可以通過實例做進一步的說明和介紹,有關的資料和信息也很容易在幫助和有關文檔中找到,無須多說。而編輯列表是一個新的概念,NC中沒有,PS雖然有相近的功能,但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有必要對其先做一個介紹。
編輯列表是NX的中心,能夠很好的理解和掌握編輯列表的各項功能和作用就等於已經基本會使用NX了。

只要一打開文件,編輯列表裏就會出現第一個編輯步驟——基本調整。取決於打開的文件格式,如果是NEF文件格式,在1、基本調整之下有:相機調整、RAW調整、光度及色彩調整、細節調整、鏡頭調整等多項調整操作;如果是JPEG或TIFF格式,在1、基本格式之下將不會出現相機調整和RAW調整兩項,只有光度及色彩調整、細節調整和鏡頭調整等。這是因爲相機調整裏的色彩模式、白平衡、色調補償、飽和度、銳化等設置也就是Nikon相機裏對應的各項設置,你可以直接沿用相機裏的設置值,也可以在這裏對其修改以達到自己的表現意圖。一些抱怨相機自動白平衡不準的同學完全可以在這裏重新設定片子的白平衡,不滿意還可以隨時修改,這些設定只能應用於NEF格式。RAW調整裏的曝光補償、色相調整、減少顏色波紋、除塵、自動色彩校正等項目也只對RAW格式的NEF文件發生作用。

實際上,基本調整裏的各項調整和設定就是NC的原有功能,會用NC的同學都會很熟悉,川流兄在他的貼子裏對NC的工作流程介紹得很清楚,其中也介紹了NX的這一部分,並且詳細講解了有關調整的原理和基礎知識,請參看:
Nikon Capture實用工作流程

個人覺得與NC相比,NX將原NC的功能作爲第一個編輯步驟,同時也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步驟放到編輯列表裏是一個重大改進。在NC裏上述調整是通過浮動窗口或菜單項來操作的,並無先後順序。而在實際操作中一般是按流程進行處理,如果是不知道流程的初學者來使用NC,往往會不知道如何下手。在這方面PS的ACR要好一些,提供的界面可以讓用戶知道有一個操作的先後順序。川流兄在其教程中專門指出了這一點並參照ACR給出了基本的工作流程。在NX中取消了NC的浮動窗口,採用在編輯列表中將基本調整按一定的順序排列,自然地形成了工作流程。雖然操作上會比NC直接在桌面上的浮動窗口要多點幾下鼠標,但這種方式帶來的好處絕對超過這小小的不便,更何況其中的部分設置還可以通過點擊左邊相機設置彈出的浮動窗口來操作。見下圖:


在基本調整中所作的任何操作都是對整個圖像的,不能做任何局部調整或修改,也不許允許在其中作任何選區。基本調整相當於PS的背景圖層,是增強步驟所做的任何調整的基礎。一般情況下要首先調整好以後,再增加增強步驟,否則在做完後面的調整後再回頭做基本調整的話,會使得後面所做的一些調整前功盡棄。

當用調整菜單、控制點、濾鏡菜單或工具欄的有關工具對圖像進行調整時,都會在編輯列表中自動增加相應的增強步驟。U點或調整與濾鏡的增強步驟包括三個部分:

1、選取通知區域。此區域將顯示當前步驟是否按照所有選定的信息指示,應用於整幅圖像;還是按照某一其它選區信息指示,僅應用於所選的圖像區域。若顯示信息部分選定的,則已通過某一選擇性工具應用了當前步驟。如果顯示信息無選定的,當前步驟則不影響圖像。從查看 菜單選擇“顯示選區”選項,便可隨時查看當前步驟應用於圖像的哪個區域。

圖像上劃定一個選區後,即出現“羽化功能”選項。使用此功能可讓由選區工具劃定的選區邊緣柔和起來。選區邊緣柔和後可減少選擇過程所導致的可見痕跡。

2、增強步驟的功能和操作。可以是U點,也可以是調整與濾鏡下拉菜單。

3、不透明度混合器。使用“不透明度混合器”可使當前增強功能或相同類型的所有控制點與剩餘圖像效果進行混合。從調整、控制點或濾鏡菜單添加任何功能後,不透明度混合器選項便可使用。單擊要混合的各功能正下方的“不透明度混合器”項旁的按鈕,隨即顯示“不透明度混合器”對話框。在“不透明度混合器”對話框中可調整當前增強處理對不透明度和通道的影響,還能以各種方式將增強步驟與以前步驟的效果相混合。

此外,每個步驟都有一個應用步驟複選框,應用步驟複選框可打開或關閉特定步驟,由此關閉該步驟的所有影響。此複選框在某一步驟首次創建時便自動選中。要關閉某個特定步驟,取消選中應用複選框即可。在增強功步驟下的每一個U點或增強功能右邊都有一個應用增強功能複選框,應用增強步驟複選框可打開或關閉當前步驟中增強功能的影響。增強功能在步驟中應用後,此複選框即自動選中。要關閉某個特定增強功能,取消選中應用增強功能複選框即可。

增強步驟還可以鏈接或交換增強功能,具體說明可看幫助文件,我也會在下面的實例中介紹其具體用法。

對照PS,我以爲編輯列表相當於PS的圖層和歷史紀錄這兩個窗口的功能,當在NX的編輯列表裏增加一個編輯步驟相當於在PS中增加一個或多個圖層和一項或多項歷史紀錄。實際上上編輯步驟與PS的圖層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同的。明白了這一點,就可以將一些在PS中行之有效的操作技法應用到NX中來,再結合NX的固有特點,將會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下面將介紹一些操作實例。

實例之一,解放區的天是晴朗的天

U點技術是NX的亮點,很容易掌握和使用,又具有強大的功能,可以輕而易舉用U點來選取對象並進行調整,特別是可以方便地改變對象的顏色,很容易引起初學者的興奮。在天空部分加一、兩個控制點,即可選取整個天空,再從顏色選擇器裏挑選出合適的顏色,甚至可以打開色板,直接從記憶色中選取天空的蔚藍色。多加一些CP既可以保護對象不受其它對象調整的影響,又可以單獨調整增強,只需要點幾下鼠標選擇對象和顏色,幾分鐘的時間就可以使得片子立刻靚麗起來。特別是N家的DSLR直接出的片子比較寡淡,經常被人譏爲陰天一族。用NX的U點技術後,陰雲密佈可以立馬變成豔陽高照,使得N家粉絲大出了一口惡氣。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變天再說,以至於罈子裏大部分經NX處理後的片子,天空就如同解放區的天一樣,都是晴朗的天,一水的藍色,充分反映了N家粉絲翻身得解放的喜悅心情。

確實,U點能改變天的顏色,也能使得片子變得更靚麗,讓我們看一看採用什麼樣的方法更能達到目的。

下面的三個實例是從JBL兄推薦的尼康網站上下載來的,下載地址如下:
http://www.nikon-p_w_picpath.com/jpn/products/software/capturenx/download.htm

從這個地址可以下載pdf格式的教程和例圖,這是其中的第三個實例,如何改變天空的顏色?


如上圖所示,操作極其簡單。在天空的合適位置放置一個CP,然後將CP作用的範圍拉到最大(100%),亮度減小一半(52%),對比度增加1/5(20%),飽和度增加4個點(4%),按確定按鈕完成,大約花費2-3分鐘。設置前和設置後的比如如下圖:


從上面的比較圖可以看出,天空變得更藍而羣山卻更綠,卻只用了一個CP,沒有也不需要在白雲和青山上放置CP。這說明兩個問題:

1、CP的功能很強大,可以將過去需要很複雜的操作簡化爲極其簡單的操作。以本圖爲例,CP的作用範圍如下圖所示:


從上圖可以看出,如果不採用CP直接對全圖進行上述設置,會將天上的白雲和山上的白雪以及近處的山一起壓暗,將無法達到採用CP後的效果。而且CP的作用範圍在邊界處是漸變的,在亮度改變的時候,其變化也是漸變的,符合我們的視覺習慣,感覺很自然。如果不用CP,由於白雲等都是不規則的,需要花不少時間做選區才能將藍天獨立出來,並且還要針對不同的邊界確定羽化值,與用CP比較費力費時。

2、要加強天空的顏色未必需要通過改變顏色來實現。如本例所示,採用改變亮度、對比度和飽和度的辦法更爲理想。不僅避免了色彩的失真,而且只需要一個CP即可解決問題,不存在改變顏色所帶來的色彩污染問題,邊界過渡也更自然。當然,如果硬要將陰天改爲晴天只能採用改變顏色的辦法,但並不值得推薦。

實例之二,告別灰色
經常會發現自己拍出的片子發灰,不夠明快,缺乏吸引力。原因何在呢?是相機不好?鏡頭不夠高檔?還是鏡頭後面的這顆頭不靈光?其實,在很多情況下片子發灰的原因與上述因素無關,是客觀條件使然,即便是大師在這樣的情況下拍出來的片子也一樣會發灰,只是我們看到的是經過後期加工和調整的片子,所以會以爲大師的攝影技術比我們高明、設備比我們先進,只能自愧不如,望洋興嘆。其實,如果對後期調整和處理比較熟悉的話,我們也可以將灰濛濛的照片變得明快和靚麗。下面這張照片由於是逆光拍攝,因此不可避免地會發灰:



經過NX處理後,變成如下圖這樣,神奇吧?



讓我們來看一下這張片子是如何處理的,如下圖所示,僅僅只用了兩個CP,第一個CP調整了4個參數,第二個CP只調整了兩個參數,具體數值如圖所示。




雖然很簡單,但還是可以對其作一點分析。與上個實例相同的是本例也是隻調整了範圍、亮度、對比度和飽和度,沒有改變顏色,卻達到了增強顏色的效果。因此,正如我們在前一個實例中所指出,不要輕易地直接改變顏色,通過改變亮度等方式也許更容易達到目的。

本例的中最值得注意和思考之處是兩個CP的位置和範圍,兩個CP都放在鹿的身上,並且第一個CP的作用範圍是100%,第二個CP的作用範圍只有16%,分別如下圖所示:




從第一個CP的作用範圍圖可以看出,雖然其點位於鹿的身上,但靠近邊沿,並且作用範圍拉到最大,因此其影響的範圍除了幾處高光之外,幾乎是全圖。但CP的巧妙之處在於調整並不是平均作用在整個範圍,而是與U點所在位置元素相同或接近的最強,然後漸次減弱,雖然這個CP的作用範圍遍及全圖,但作用效果卻不相同,因此,無法用基本調整來代替。

第二個CP位於鹿身上的高光處,作用範圍僅限於高光區域,在此設置CP使得可以壓低高光,從而表現出高光部分的細節。

一個有趣的問題是實例的作者是如何來確定CP的位置的?各位不妨思考一下,如果是你會怎麼放置CP?我認爲一般人很可能會將兩個CP一個放在背景上,一個放在鹿的身上,即便考慮到鹿身上的高光部位,也會多用一個CP來調整,而不是將兩個CP都放在鹿身上。

我猜想實例的作者一定認爲,應該儘量避免使用過多的CP,只使用必不可少的CP。雖然在NX的幫助文件中曾說到“使用的CP越多,控制越精確”,但我發現遠不是這樣,根據我的經驗,在採用亮度、對比度、飽和度這三項來調整圖象,最好還是少用CP。這也許是一個原則,但並不確定,希望有經驗的同學也來談談自己的體會。

至於CP的位置,應該是試驗的結果,由於CP是自動選擇區域,不需要人工干預,所以我們可以用節約出來的時間來發現CP的合理位置和作用範圍。如果能夠找到放置CP位置和確定範圍大小的規律,那麼,意味着我們已經真正掌握了使用U點技術的訣竅。

實例之三,畫筆的妙用
NX可以對局部進行調整,必須要有一些工具可以對區域進行選擇,除了U點之外,還有畫筆、選框和套索、漸變以及填充工具等,這些工具中以畫筆工具最爲靈活、也比較容易掌握。本例即是用畫筆工具選出背景,再用高斯模糊對背景進行虛化。



第一步,如上圖所示,選擇畫筆工具,請注意此時是畫筆工具右側上面的+號被按下,意味着此時畫筆爲加畫筆狀態,雙擊畫筆工具,彈出選取畫筆選項浮動窗口,將畫筆硬度設置爲0,不透明度設置爲100%,用鼠標的話,用“[”和“]”這兩個鍵調整畫筆的粗細,也可在畫筆選項的浮動窗口中調整,用畫筆在圖像需要虛化的部分塗抹,將其覆蓋。如果在塗抹的過程中不小心覆蓋了不要虛化的部分,可選減畫筆(就是在畫筆工具右側將減號按下)或按下Alt鍵,將覆蓋的部分擦去,一直到所有需要虛化的部分都已被塗抹。如下圖:



第二步,在選擇畫筆工具的時候窗口右邊的編輯列表裏會加入一個名爲“彩色化”的增強步驟,其下有一個下拉框,顯示“彩色化”幾個字,點擊其右邊的下三角按鈕,將會彈出一個下拉菜單,移動光標到“對焦”項將會在左邊出現第二級下拉菜單,選中其中第一項“高斯模糊”,將彈出“高斯模糊”的浮動窗口,將上面“半徑”的滑塊拉到最右邊即100像素處,下面的“透明度”不變,按“確定”按鈕,圖像將會在畫筆塗抹過的地方虛化,大功就此告成。如下圖。



上面的過程很簡單,看過一遍以後都會做。只需要特別指出一點,開始的時候明明是畫筆,後來怎麼會變成選區了呢?其實這裏應用了編輯列表的交換功能。請看第二個圖,當我們開始用畫筆在圖像上開始塗抹的時候,在編輯列表裏增加的增強步驟和彈出的浮動窗口都是彩色化,所謂彩色化就是用畫筆或其它工具直接將選定的色彩畫到圖像上,這裏默認的是橙色,此時,畫筆還是畫筆,並沒有變成選區工具,如果確實是希望用畫筆在圖像上塗抹上一些顏色,那麼可以點擊彩色化浮動窗口的色塊彈出顏色選擇器來挑選合適的顏色,或者用吸管在圖上取得合適的顏色後將需要改變的地方塗成選定的顏色即可,這是畫筆的本職工作。但畫筆還有一份兼差,可以作爲選擇區域的工具。這份兼差是第二步在編輯列表中通過交換增強功能的方式將彩色化交換成高斯模糊來實現的,此時,畫筆工具成了選區工具,我們只能通過顯示選區來看到它的身影,見下圖。



交換增強功能是編輯列表的一項重要能力,以本例爲例,我們不僅可以利用高斯模糊來虛化通過畫筆工具選出的背景,也可以試試減少干擾的增強功能來看看另外一種不同的虛化效果,還可以看看黑白轉換後的效果(見下圖)以及其它的一些增強功能的效果。總之,利用編輯列表的交換增強功能這一強大的能力,可以舉一反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前面三個實例和實例所用的片子都是從尼康公司的官方網站下載的,由於其解說等都是日文,我對日語一竅不通,所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做了一通解說,未必符合其原意,不過步驟和操作應該是正確的。從這個實例開始纔是自己的片子和處理,特此說明。

實例之四 NX是怎樣實現“圖層”的
有同學認爲NX沒有圖層功能,許多需要圖層才能做的處理無法實現。其實,正如我在前面所說,NX雖然不用圖層這個概念,但確實可以做許多在PS中需要圖層才能實現的處理。
下圖這張片子拍攝的時候現場反差很大,手邊又沒有漸變灰鏡,無法壓低天空的亮度,只好減少曝光以保證亮部不過曝,希望後期處理時可以用NC的D-lighting將暗部細節找回來。


確實,用D-lighting處理這張片子也達到了預期的目的,不過,總覺得D-lighting的處理有時候還是不盡如人意,該亮的地方不亮,該暗的地方不暗。當NX出來以後,就用這張片子練練手,發現D-lighting的功能完全可以通過其它方式實現,效果也很不錯,如下圖:


1、首先在基本調整中將除了D-lighting之外的需要做的調整都做好。然後選擇漸變工具,在片子的下部,從下到上拉出一條直線。此時,在編輯列表裏將增加一個彩色化的增強步驟,即2、彩色化。如下圖:



2、使用編輯列表的交換增強功能,將彩色化增強功能交換爲色彩平衡增強功能,此時,2、彩色化改變爲2、色彩平衡。將色彩平衡浮動窗口上面的將亮度滑塊拉到最右邊(加亮100),並按照自己的意圖適當調整對比度、紅色、綠色和藍色的數值,同時,還可以調節漸變線兩端的錨點的位置,以改變漸變的範圍和角度,使其符合自己的想法。這一步驟是爲了提升暗部的細節,採用色彩平衡增強功能不僅可以調整亮度和對比度,而且可以調整色彩。如下圖:



3、完成上述步驟後,點擊2、色彩平衡左邊的向下箭頭,使其變爲向右箭頭。再次使用漸變工具,在片子的上部拉出一條從上到下的直線。此時,在編輯列表裏將又增加一個彩色化的增強步驟,即3、彩色化。如下圖:



4、使用編輯列表的交換增強功能,將彩色化增強功能交換爲色彩平衡增強功能,此時,3、彩色化改變爲3、色彩平衡。將色彩平衡浮動窗口上面的將亮度滑塊向左拉動(減暗48),並按照自己的意圖適當調整對比度、紅色、綠色和藍色的數值,同時,還可以調節漸變線兩端的錨點的位置,以改變漸變的範圍和角度,使其符合自己的想法。由於本步驟的目的是要壓暗天空的亮度,所以無法放在前一個步驟(一個需要將亮度向右調整,一個需要向左調整),需要新增一個編輯步驟。如下圖:



5、至此我們已經通過增加兩個增強步驟,分別以漸變方式加亮了水面和壓暗了天空,基本達到替代D-lighting的目的。不過中間部分還比較暗。看上去不那麼舒服,因此,還需要進一步處理。點擊3、色彩平衡左邊的向下箭頭,使其變爲向右箭頭。點擊並按住套索和選框工具,選擇多邊形套索,在片子的中部需要加亮的部位用多邊形套索工具拉出一個多邊形,此時,在編輯列表裏將又增加一個彩色化的增強步驟,即4、彩色化。如下圖:



6、點擊填充工具右邊的加號,上一步用套索工具拉出的多邊形內將被橙色所填充。在編輯列表裏展開的4、彩色化增強步驟下可以看到有羽化的選擇,用鼠標單擊羽化左邊的箭頭使其從向右變爲向左(同時羽化右邊的圓圈會打上勾),將彈出羽化設置浮動窗口,拉動滑塊到合適的數值,以使得選區的邊緣有足夠的過渡。如下圖:




7、再次使用編輯列表的交換功能將將彩色化增強功能交換爲色彩平衡增強功能,此時,4、彩色化改變爲4、色彩平衡。將色彩平衡浮動窗口上面的將亮度滑塊向右拉動(加亮68),並按照自己的意圖適當調整對比度、紅色、綠色和藍色的數值。如下圖:



8、在編輯列表裏展開的4、色彩平衡增強步驟下部有不透明度選擇,用鼠標單擊不透明度左邊的箭頭使其從向右變爲向左(同時不透明度右邊的圓圈會打上勾),將彈出不透明度設置浮動窗口,混合方式選爲濾色,拉動不透明度滑塊到合適的數值(80%),以使得中間部位加強亮度的效果看上去比較合適。如下圖:



如覺得某些部分還需要做一點小的調整,還可以打開相應的增強步驟用畫筆工具調整。由於可以控制選區的範圍、漸變的方向和角度以及多種增強功能可以選擇,比直接應用D-lighting功能有更大的可控性和調整手段,而且操作很簡便也很直觀。

從本例可以看出,無論是套索與選框工具還是漸變工具與填充工具,都與畫筆工具一樣,都是身兼二職,本職爲彩色化工具,可以改變圖象的顏色。兼職爲選區工具,可以通過編輯列表的交換增強功能對片子的局部進行多種調整或增強。需要指出的是,套索和選框工具一般要與填充工具共同使用,才能更好更直觀的發揮作用。

顯然,雖然NX不使用圖層概念,但本例中的每一個增強步驟都相當於PS中的一個圖層,後面的增強步驟是對前一步驟的進一步處理,如同PS中後一圖層覆蓋在前一圖層之上一樣。每一個增強步驟可以在不透明度設置窗口選擇與前一增強步驟的混合方式和不透明度,而PS的圖層之間也有類似的功能。雖然NX的增強功能還沒有PS的多,也無法全面取代PS的圖層功能,但已經可以完成許多過去只有在PS中通過圖層才能完成的工作,而且直觀方便,更符合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習慣。

實例之五,多變的漸變
漸變工具與畫筆工具可能是NX中比較容易掌握、也比較常用的工具。在上一個實例中講到了如何使用漸變工具分別改變天空和水面的亮度,以取得D-lighting的效果,由於在實例之五中天空需要壓暗、而水面則要加亮,所以採用兩個增強步驟來做。但有時候在一個增強步驟裏也可以多次使用漸變工具來達成一些特殊的效果。
下圖爲原圖。



在NX中選擇漸變工具,請注意,默認是加漸變工具,其標誌爲漸變工具右側上面的+號時按下的,在圖上從外向內拉出漸變的指示線。所謂從外向內就是說漸變指示線的起點在外而終點在內,顯示的效果是顏色最深的在外,最淺的在內,如此這般以人物爲中心拉出多道漸變指示線。實際上,NX支持在一個增強步驟中可以使用多次漸變工具,不過只有最後一次的漸變指示線還保留在圖上,也只有其錨點可以調整。如下圖:



當完成上面的步驟後,就可以使用我們熟知的交換增強功能將彩色化改變爲其它的增強功能,比如用減少干擾增強功能獲得的效果如下圖:



怎麼樣?比用畫筆去塗抹要簡單容易吧。
也許您會問,如果不僅需要虛化,還需要用其它增強功能比如轉爲黑白可以處理嗎?這就需要用到編輯列表的另一項功能——鏈接。比如我們在用漸變工具做好選區並交換爲高斯模糊實現了背景虛化,同時,還希望將背景轉爲黑白,可以在2、高斯模糊增強步驟中,用鼠標在濾鏡菜單中選擇黑白轉換,注意,將鼠標移到黑白轉換時按下Shift鍵不放,同時點擊鼠標,如下圖:



請注意右邊的編輯列表,看看發生了什麼?原來的2、高斯模糊變爲2、黑白轉換,同時,在這個增強步驟中出現了兩項增強功能,分別是高斯模糊和黑白轉換。而圖像中被漸變工具所選中的範圍將被高斯模糊和黑白轉換,如下圖:



這就是編輯列表的鏈接功能,可以在一個增強步驟中有多項增強功能,如果還需要增加其它增強功能,可以如法炮製,NX對此並無限制,只是可能會需要更多的資源,使得系統的運行速度受到影響。請注意在每一項增強功能的右邊都有一個向下的箭頭,點擊這個箭頭將會出現可選增強功能的下拉菜單,這意味着交換可以與鏈接並用,可以將高斯模糊交換爲亮度、對比度調整,黑白轉換交換爲顏色增強器調整等等,甚至可以用多次高斯模糊調整來解決一次調整強度不夠的問題。總之,如果您選定了一個區域,就可以在一個編輯步驟裏採用多種方式對此區域進行調整和處理,不需要贈加增強步驟再次選擇同樣的區域作不同的處理,大大節約時間並提高了效率。

在上一個實例中我曾說過,NX的每一個增強步驟都相當於PS中的一個圖層。在本例中我們發現,在NX中有些時候一個增強步驟相當於PS中的多個圖層。在PS中每一個漸變都需要做一個圖層,每一項調整也需要一個圖層,要實現本例的效果將需要多個圖層,而在NX中僅僅一個增強步驟即可完成。在這方面,NX確實比PS方便直觀得多。

實例之六,NX可以磨皮嗎?
拍人像特別是MM免不了要磨皮,有同學認爲NX幹不了這個活,真是這樣嗎?從原理上來看,用NX磨皮應該沒有問題,不過原理雖然如此,還要通過用行動來證明,因此找一張片子試試看。由於平常不怎麼拍人像,家人和朋友的片子也不適合拿來試,好在6月車展的時候去湊了半天熱鬧,拍了一些車展模特的片子,可大部分片子上的模特化妝都不錯,根本就不需要磨皮,只找到一張勉強可用的,沒有徵得模特本人的同意,不敢將全圖拿來用,且我的磨皮技術也不怎麼樣,就作了裁剪,只保留一部分臉部,一來多少讓人看不出MM的原貌,再者也減少一些工作量,也就是意思意思而已,請讀者見諒。經裁剪後的原圖如下:


磨皮後的效果


一般磨皮的程序講PS的書都會介紹,其主要辦法是確定需要磨皮的區域,然後應用高斯模糊在磨皮的區域虛化,可以通過高斯模糊的強度來控制虛化的程度,還可以通過控制圖層的不透明度來進一步控制磨皮的效果,選區一般通過畫筆來實現。NX可以做高斯模糊,也有對不透明度的控制,並且有畫筆工具等選區工具,完全具備採用與PS類似的方式磨皮的條件。

手邊正好有一本Scott Kelby寫的《Photoshop CS數碼照片專業處理技法》,其中第7章7.16節(p.214-p.218)介紹了一種高級皮膚柔和技術,照方抓藥即可。不過,MM們不會只要求你磨磨皮就完事,對於臉上的小痘痘,眼睛裏的血絲什麼的會很在意的,也得要照顧到,好在這些雕蟲小技Scott Kelby這本書裏也有的是,無須再找,只是需要在編輯列表裏多增加幾個增強步驟而已。

1、在基本調整裏將有關調整做好,然後選擇畫筆工具,調整畫筆硬度和不透明度到合適位置。本步驟地目的是將臉部皮膚上的小痘痘之類修掉,所以,調整畫筆大小到比要修飾的區域大一些,如下圖:



2、在彩色化設置的浮動窗口中點擊色塊旁邊的吸管,在接近要修飾部分的正常皮膚上點一下,獲得其顏色,然後再用畫筆工具在要修飾的部位點擊,使修飾部位的顏色與其旁邊的顏色一致,如下圖(紅圈處即是要修飾的部位):



3、由於NX沒有如PS的修復畫筆這樣的工具,所以通過上述方法來實現其功能。有幾個地方需要注意:1)這一步調整要放在其它增強步驟之前,這樣其它的增強步驟所作的任何改變都是以其爲基礎的,不會對其產生影響。但基本調整是在該步驟之前,如果在該步驟完成以後又去調整基本步驟,將會對本步驟所作的調整產生影響。2)如果有多處要修飾的部位,而這些要修飾部位旁的正常皮膚的顏色相差較大,需要用多個增強步驟來處理,因爲在每個增強步驟中所有選區的調整都是一樣的,本步驟是用畫筆來改變修飾部位的顏色使得其與周圍的顏色一致,也就是說只能用一種顏色,所以如果顏色不一致的話將需要多個增強步驟來實現多種不同顏色的調整。3)在調整的時候可以試試看不同的混合模式如正常、變亮、變暗等產生的效果擇優用之。修飾後的效果如下圖:



注:NX2增加了自動修復畫筆的功能,所以去痘變得很容易,將自動修復畫筆的大小調得比要去掉的痘痘大一點,直接在痘痘上塗抹即可。

4、這一步對眼白的血絲進行修飾。按編輯列表下的新建步驟按鈕新建一個增強步驟,選擇套索工具,在眼白出做出選區,如下圖:



5、選擇填充工具填充選區。用編輯列表的交換將彩色化交換爲LCH,用LCH編輯器中的色度窗口,將紅色的色度降低到合適的程度,用LCH編輯器的主亮度窗口適當增加亮度。用編輯列表的鏈接在本步驟中增加對比度/亮度增強功能,通過對比度/亮度設置窗口適當降低對比度。這一步顯得比較麻煩是因爲我是在用這兩項增強功能來代替PS中的色相/飽和度功能。與上一步驟相同,由於NX的工具不如PS的多,功能也差一些,所以在做這類調整的時候不如PS方便。如下圖:



6、本來到上一步對眼白的修飾也就可以結束了,但Scott Kelby介紹了兩種增白眼睛的辦法(見原書第7.8,7.9兩節),第一種即上面所介紹的,做完後意猶未足,一時技癢,又在NX中試了第二種方法,覺得還成,就畫蛇添足,增加這一步驟,權當交流一種NX的玩法。點擊編輯列表中對比度/亮度下面不透明度左邊的向右箭頭按鈕,彈出不透明度設置窗口,將混合模式改爲濾色,眼白立即變白,但效果太強烈了,需通過不透明度來調整,拖動不透明度滑塊到合適的位置,例圖爲70%,這完全可以跟着自己的感覺走,並無定規。如下圖:



7、前面所作的都是一些前期的修飾工作,從這一步開始,我們才真正進入磨皮階段。新增一個編輯步驟,選擇多邊形套索工具,將需要磨皮的部位圈出。本來Scott Kelby的書上並無此作選區的步驟,是後面通過畫筆工具再將不需要高斯模糊的地方塗去,考慮到減少後面的工作量,同時主要是想介紹套索與選框工具的使用方法,所以增加了這一步驟。NX中的工具大多可以在一個增強步驟裏多次使用,具體在套索與選框工具就是可以做出多個選區,其基本使用規則爲:當用加方式做出一個選區後,可以在其外面在用加方式做出多個其它的選區,如本例中在用加方式確定了一個主要選區後,又再用加方式在其外增加兩個小一點的選區。在選區內部需要挖出不需要處理的選區如本例中的眼睛部位時,需要用減方式來做。所謂加減方式就是看套索工具右邊的加減號哪一個被選中。選區完成後,選擇加填充工具,在需要處理的部位填充顏色,然後羽化邊界。如下圖:



8、將彩色化增強功能交換爲高斯模糊,設置高斯模糊爲40象素(此值爲Scott Kelby針對其書上實例圖給出的數值,可根據情況修改)。打開高斯模糊下面的不透明度設置窗口,將混合模式從正常改爲變暗,將不透明度降低到40%。在此增強步驟中再鏈接一個新的高斯模糊,設置此高斯模糊爲60象素。打開新增的高斯模糊下面的不透明度設置窗口,將混合模式從正常改爲變亮,不透明度減低爲40。然後再選減畫筆在選區內部一些不需要虛化的部位塗抹,使其恢復到虛化前的狀態。如下圖:



我們的美容工作到此結束。通過這個實例,我的心得是用好NX的訣竅之一就是借鑑PS應用的一些好方法,一則使得以前在PS上的投資(買書、練習等等)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二來可以更清楚的知道這兩個軟件的相通和不同之處,這樣當有人說NX不如PS,不能磨皮、沒有圖層什麼的時候可以很輕巧的回答一聲No,並拿出示例給他看,這不是很爽嗎?

實例之七,U點也能磨皮
從實例之三一直到實例之六,都沒有用U點,這一方面是因爲需要介紹一下其它工具和編輯列表的使用方法,另一方面是希望讀者能夠從這幾個實例中看到NX與PS的異同,從而可以將一些在PS中使用的方法應用到NX中來。實際上,有些實例也可以用U點來調整,例如實例之四,我發在圖片論壇的那張就是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拍攝的,片子全部用U點調整。當然,也可以混合使用。

不過,說到磨皮就有點不同了,因爲磨皮一般要用到高斯模糊,而U點卻不能進行高斯模糊處理,似乎不大可能用U點來完成,除非找出一種不用高斯模糊來處理的辦法。

拍過人像的都知道,在爲女士拍照的時候,除了要用大光圈外,一般還需要使臉更亮一些,也就是說對臉部測光後應增加1/3-1/2EV,其目的與使用大光圈一樣,爲了減少臉部一些不必要的細節。因此,在後期處理的時候,也可以通過增加亮度和減少反差等方式,來達到磨皮的效果,而U點可以調整亮度和對比度等,所以有可能用U點來磨皮。

按照這個思路,我對實例六所用的原始片子用U點來調整,實際上最早放到網上給大家看的NX磨皮的片子就是用U點處理的,自我感覺還可以,也引起了一些同學的興趣,希望介紹處理方法,從而才使我萌發了將自己使用NX的一點心得拿出來交流的想法。而實例六是昨晚纔開始寫,處理是今早才進行的,之所以如此,是因爲希望有一個對比,通過這個對比看看這兩種方法的不同的效果,也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原始圖



處理後的圖



使用U點處理過程實在是太簡單了,基本調整、臉上的小痘痘、眼睛等處的處理同實例六。在頭髮上放置一個CP,將作用範圍拉到100%,使得頭髮、眼珠等都包括在內,見下圖:



在臉部放置4個CP,額頭上的一個用於控制高光,鼻樑的一個用於控制中間色調,左右兩個分別控制暗部,CP放置的位置需要通過打開顯示選區來觀察,並控制其作用範圍。分別調整每一個CP的亮度、對比度、飽和度,並觀察其效果。基本方式爲減少對比度,增加亮度、飽和度以彌補對比度下降所帶來的發灰髮暗的問題,由於效果很直觀,很快就能調好。主要是觀察毛孔和皺紋是否減少到看上去比較舒服,不那麼刺眼即可。由於增加了亮度,所以模特的皮膚顯得更白了,如果覺得顏色淡了,可再增加一個增強步驟來調整顏色或在基本調整時就加大色飽和度。見下圖:



與使用高斯模糊相比,U點不需要選區,但需要選點,也就是其放置的位置,不過就個人的體會來說選點比選區還是要快一些。在調整方面,實例六用了兩次高斯模糊和兩次不透明度調整,而本例有5個CP,每個CP調3個參數,似乎比實例六的操作要多一些。其實不然,本例的5個CP中只有兩個(高光控制和中間色調控制)需要花點時間精心調整,其它三個可調可不調,主要是起保護作用。所以工作量應該差不多。不過實例六所用的方法我早就知道,也用過不少次,但時間一長還是要翻書來查,因爲在PS中這個方法需要建立多個圖層和使用多個圖層命令,我始終無法牢牢地記住。而本例所示方法很直觀,沒有什麼太多的過程,所以很容易記住。實際上我第一次用也就花了5分鐘左右就搞定。

從效果來說我覺得本例所用方法沒有降低片子的清晰度,皮膚的紋理和其它細節得以保留,高斯模糊搞不好就磨成塑料感,同時,由於減少了反差,提高了亮度,更能體現女性的圓潤和白皙,其缺點是如果臉上有較多的色斑或色素可能難以處理。也許比較理想的方法是混和使用這兩種方法。

有同學問如何使用中性點(灰點),這方面夜行天涯兄有很好的心得,下面的內容就是夜行天涯在本貼的發言:
========================================================================
我自己對NX的心得是,儘可能地只用灰點控制。
灰點控制的特點是還原本色。看什麼不順眼,就設一個灰點。
這個圖是完全爲了NX而拍攝的。當時是陰天,也沒有什麼光線可言,使用NX的灰點控制,分別對花莖、花瓣和水泥假山設置,就完成了一幅色彩滿意的照片了。

開荒牛進一步補充,NX的最大特點是可以任意設置多個灰點。爲此,我在想,爲什麼要這樣設計?根據自己使用的體會,將灰點使用的原則歸納如下:
【1】灰點控制比較適合片子基本準確(適合我們大多數人吧),且有主色調的片子,因爲灰點是控制全局的,如果色彩太多,太複雜,色彩平衡很難控制。
【2】任意設置一個灰點在其中的一個主色調上,例如大面積的草地,獲得你所希望的綠色。
【3】如此繼續,對其他主色調的顏色進行灰點控制,調節成你所需要的顏色,在前面圖裏,一個是花莖的綠色,一個是大地的本色。
【4】根據需要,可以適當地進行黑白點控制或者是彩色點控制,前者也是全局性的,只有色彩控制點是局域性的,或者說,潤色性的。
【5】小結:用灰點控制來控制全局性的色澤,然後根據需要,用色彩控制點對局部進行潤色。
這個做法的好處是不需要設置選區,也不需要用畫筆塗抹,就可以搞定了,而且灰點控制的本性,片子的通透性非常好。這就是我目前找到的最少步驟法。
前面介紹了“灰點控制”的用法,現在介紹一下使用心得。
【1】快速校準色調。
【2】任意控制色調。
先來看第一點,如何快速校準色調。當原片色溫不滿意時,我們想到的是糾正色溫。在NC中,我也是喜歡用灰點控制法,其原理是要在圖中找一個灰點。
但是在NX中,這個特點更加強勁。我們首先選取“灰點控制”功能,然後,只需點如圖像中的任意部位,然後,把它作爲“灰點”,利用53貼的控制原理,我們只需要將真實的本色套現,即可獲得準確的白平衡!
附圖中是一個例子:我故意選取了藍色的說明書作爲“灰點”,因爲我想把這一點還原成原來的藍色,結果,整個客艙的色調都獲得了準確的還原。
請注意我的灰點是放在下面的燈光黯淡的藍色說明書上。僅僅是爲了說明,所以樣圖沒有細調,用色輪很方便地找到原來的本色。

補充一點:由於NX提供了色版、和多種調色功能,所以,你可以把灰點放在任意之處,然後把那裏調整成你希望的顏色,其餘地方自然顏色正常了,不需要去刻意找傳統意義上的18%灰了。當然,如果有那種灰,是比較熟悉的一個調色基點,有助於你快速調整。
到了熟練之後,例如我現在不管什麼顏色,隨便拖一個灰點上去,調整即可。所以我說這是我當前找到的最懶的辦法。
這是一個例子,我的灰點放在那個藍色的《安全須知》小冊子上,當那個藍色達到你所需要的自然藍色時,客艙其餘部分的顏色也基本正常了,當然,如果你對客艙其餘部分覺得不滿意,可以繼續設置灰點,進行調整,這就是多點設置灰點的意義吧。
黑白點控制的目的是調整對比度,調整的時候,請注意右邊的直方圖,比較容易理解。
灰點控制就是控制色溫。因此,白平衡那裏就不用再去了。
在我當前的片子調整中,100%用點控制,其中,90%用灰點控制,其餘10%用彩色點潤色。
在我自己的貼裏我曾經說過,如果點控制不好用,我就不會再用NX。因爲這是這套軟件的基本亮點,我們必須物盡其用纔好,呵呵。

===================================================================

zanero兄推介了國外出版的《攝影師Capture NX實用指南》, 受到衆多同學的歡迎。原野牧哥和BC362兄正在組織有志者翻譯此書, 希望大家能多關心一下, 如果有人能出點力就更好了....

主題地址在此:

http://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427413

英文PDF版全書可在此下載

http://www.uow.edu.au/~bc362/GuidetoCaptureNX.zip

=======================================================================

引用:
原文由 egab 發表
我把我的學習筆記整理了一下,算是簡明版。

給初學者的《攝影師Capture NX指南》學習筆記
http://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448747

感謝egab兄分享。
=======================================================================

NX2使用心得

NX2出了後,一直沒有時間使用,也談不上有何心得,原打算用一段時間有了心得後再寫,沒想到一等就是一年多。好在已經有不少同學寫了很好的教程和心得。本樓中goldenman兄也將自己的心得介紹給大家,按照前面所說的規則,在首貼中將他的帖子引用過來以方便各位同學。

以下是goldenman兄的帖子:

用了NX2,感覺很方便!調色,調對比度,調明暗都很簡單!磨皮也很方便(不用摳圖)!現在就用圖片來解說磨皮的過程!和大家一起分享和交流,也給剛入門學習NX2的攝友一些經驗!(我也是剛學,哈哈)



繼續1


繼續2


繼續3


繼續4


繼續5


繼續6


繼續7


繼續8


基本上就這樣了OK
==========================================================

goldenman兄用圖很好的說明了NX2新增加的選區控制點如何使用。根據自己的使用體會,補充三點:

1、選區控制點與自動修復畫筆是NX2新增的兩項主要功能。自動修復畫筆雖然很有用,比如可以用來去斑或者將一些不要的東西如電線什麼的去掉,但使用比較簡單,一看就會,不必多說。

選區控制點看上去似乎與u點(包括彩色控制點)的功能重複,使用也沒有u點直觀,其與u點的區別在何處呢?二者之間最大的區別是u點不僅可以選擇區域,而且包括了對所選區域調整的方法。當你用彩色控制點選中一個對象時,你可以用彩色控制點自帶的調整方法如亮度、對比度、色彩、色溫、色相等對選區進行調整,這很直觀也很方便,但你也只能使用這些調整,無法使用其它調整方法,例如高斯模糊等。而選區控制點只是一個選區工具,本身不具有調整方法,只是爲你要使用的調整方法提供選區。所以,其使用不如U點直觀,但更具靈活性。特別是可以通過按住Shift鍵鏈接多種調整方法例如亮度/對比度+LCH+高斯模糊等對選區控制點選擇的選區同時進行調整,甚至可以使用第三方的濾鏡,這些都是U點所做不到的。所以,如果需要作一些複雜的調整,用選區控制點比用U點更合適。如果不需要做很複雜的調整,使用U點更方便。

2、與彩色控制點(u點)不同,選區控制點不是一個對象,只是一個如套索、畫筆、漸變等一樣的選擇區域的工具。因此,在使用之前最好先確定準備用它來做什麼工作。比如goldenman兄準備用它來磨皮,因此他首先從菜單中選擇了調整->對焦->高斯模糊,然後再放置選區控制點來選擇要做高斯模糊的區域。而不是如U點一樣,先放置彩色控制點然後再來調整。這一點NX的老用戶需要特別注意,特別是如果當前的編輯步驟是彩色控制點的話,不增加一個新的編輯步驟直接選擇選區控制點將會與彩色控制點的選區重疊,導致一些無法預料的後果(至少到現在我還沒有發現如何讓二者協調工作的方法)。


3、能夠看到控制點的選區是一個很重要功能,這對於確定控制點放置的位置和選區的大小很有用。選區控制點的選區範圍顯示不如彩色控制點那麼容易發現。在彩色控制點中只要在顯示選區前打勾即可顯示選區,而選區控制點的選區顯示方式雖然比彩色控制點多(顯示疊加和顯示蒙版),但卻不那麼好找。其位置如下圖紅圈所示,即在顯示蒙版選項前打勾就可以顯示選區控制點所選擇的選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