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管員不得不關注的九大熱門網絡技術

網管員不得不關注的九大熱門網絡技術

網絡業是一個高度依賴技術創新與研發才能更好、更快地生存和發展的行業。但是任何創新的技術都不可能在一夜之間成熟並獲得市場,許多技術的發展和市場普及需要數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這也是爲什麼當我們展望新一年的熱門技術時會發現,其中有很多技術是我們在上一年就一直在談論甚至在使用的技術。2009年的熱門技術展望也不會例外。

  這裏所列的2009年的9大熱門網絡技術,其實都是我們在2008年或者更早的時候就已經在使用的技術,但它們仍將是2009年的技術熱點和市場熱點。尤其在面對全球經濟危機和企業支出日益縮減的情況時,真正熱門的技術突出地體現了行業和企業對於它們的剛性需求,同時也明顯地表明它們還負有幫助企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成功度過經濟危機的潛在能力。正因爲此,它們也才能擔起2009年這一特殊而又關鍵年份的熱門技術的名望。

1 802.11n:真正站穩腳跟

  雖說WLAN早已有之,但是今年,因爲有了802.11n,它才能最終立足。換句話說,從今年起,WLAN纔會真正成爲有線LAN的切實可行的替代者。

  不必對WLAN以往的發展做很深的鑽研,我們也能回憶起那些令人不快的發展歷程:不成熟的WEP(有線等效安全)的實施、802.11b號稱10Mbps但卻很少能提供超過5Mbps的尷尬。

802.11g號稱50Mbps但卻同樣很少能提供超過20Mbps的窘境,以及圍繞802.11n標準展開的曠日持久的爭論等。的確,Wi-Fi技術一直以來的表現令人失望。一方面,我們開始逐漸地感覺到,如果在家庭、咖啡館、機場和旅館中沒有無線網絡是多麼的不方便。但是在辦公場所,企業的員工,尤其是年輕的員工,對於無線網絡的傳輸速率正逐漸失去耐心。而在《NetworkWorld》去年對208.11n的接入點和控制器進行的創新性的測試中,我們發現,802.11n接入點的速率可以達到令人印象深刻的250Mbps。此外,它在延時和數據抖動方面的可靠表現,表明它已能夠支持像音頻和視頻之類的實時應用。我們所測試的系統擁有衆多的企業級功能,例如PoE、動態射頻控制、QoS、***防禦和檢測、WPA2防火牆等。

  企業在構建新的無線網絡時,802.11n應當成爲缺省選擇。但是當企業已經部署有無線網絡時,這種選擇還是相當棘手的。如果企業已經有了802.11a/b/g,那麼運行一個混合網絡有可能會較大地減少帶寬。在我們的測試中,混合網絡的吞吐量只有全802.11n網絡的24%

  但是不管你做出怎樣的選擇,802.11n已經做好了進入企業市場的準備。

2 統一通信:逐步升溫

  統一通信是這樣一種技術,它似乎總是處在即將大規模爆發的邊緣,但卻不太可能真正爆發。原因或許就在於統一通信這個術語對於不同的人來說有着不同的含義。對電信經理來說,它意味着要用某個新創的開源企業甚至用基於微軟的某個軟件平臺的IP-PBX去取代傳統電信設備廠商久經考驗的PBX

  而對桌面用戶來說,它意味着將採用IP電話,並能享受到統一通信所帶來的各種可提高生產效率的應用,比如音頻和視頻會議、即時通信以及語音郵件等等。

  對於已習慣使用黑莓手機的移動員工來說,統一通信意味着可以將移動設備與辦公室電話相連接從而實現所有的業務功能。他們可以將桌面電話轉接到移動電話上,可以用移動電話撥打桌面電話來閱讀電子郵件和語音郵件,還可以將移動設備與桌面設備實行無縫同步。所有這些功能今天其實都已實現,很多大廠商,包括阿爾卡特-朗訊、Avaya、思科、IBM、微軟、北電網絡和西門子等都已能提供相應的產品。統一通信雖然不會讓市場變得火熱,但它在企業網中的普及速度卻會很快。Nemertes研究公司最新的研究表明,在所調查的120家企業中,只有16%的企業沒有采用統一通信。三分之一(36%)的企業已有了初步的部署規劃;28%的企業已開始了有限的部署;另有19%的企業正在企業範圍內全面部署統一通信。

  那麼,推動統一通信的發展動力是什麼呢?去年4月,Gartner曾經調查過一些早期採用者,讓他們列出部署統一通信的前三大好處,得到的答案是:員工的協作、員工的生產效率和分佈式場所的通信能力。緊隨其後的一個答案是TCO較低。


3 數據保護:從細節着手

  在今天,當企業中的移動員工、遠程辦公、U盤、黑莓和社交網站越來越多的情況下,IT經理們已不可能再考慮如何控制這些設備的使用,而是需要關注如何保護數據的安全。一個很明確的保護重點就是筆記本(據估算,每年全美大約有5000檯筆記本電腦丟失)的硬盤:它需要加密。

  軟件廠商,還有一些開源項目如TrueCrypt都能提供整盤的加密,微軟在Vista裏也提供了硬盤加密功能。除此之外,一些硬件廠商如富士通、日立和希捷等還提供基於硬件的加密功能。

  另一個保護重點是電子郵件。現在有大量的電子郵件加密技術可供使用,但這些方法普遍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它們都要求加密郵件的接收者首先登錄到一臺安全的服務器上,然後必須輸入一些確認信息方能訪問解密的郵件。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一過程是令人厭煩的。

  保護電子郵件安全的另外一種方法是數據損失防範,即DLPDLP工具會掃描外發郵件,尋找其中是否含有諸如社會保險號、敏感的密碼或其他可能導致數據泄露的信息。然後這些工具會對可疑的郵件進行標記,企業一般會要求將可疑郵件退回給發送者,或者退回給網絡管理人員實施加密。

  但是DLP產品要想順利實施也並不容易。因爲企業必須制定出詳細的政策,決定哪類數據需要監測,一旦有電子郵件被標記該如何處理,個別人是否可以要求對一些特殊郵件或特殊類型的郵件實施加密等。舉例來說,當CIOCFO發送郵件時,如果因爲其中含有一些機密信息而被做了標記、被退了回來或者被擱置了,那麼CIO肯定會不高興。還有一些可能存在問題的領域,從移動硬盤、U盤到智能手機比比皆是。不過,廠商們目前已可提供加密的U盤和帶加密功能的商務手機。IT經理如今需要保護數據安全必須每一步都考慮周全。

4 綠色IT:環球同此涼熱

  實施綠色IT,企業是否負擔得起?不實施綠色IT,企業能否承擔因此帶來的負面影響?這些問題都是企業的IT經理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對於許多企業來說,走向綠色不過就是降低數據中心的能源消耗而已。到目前爲止,節能的一些基本原則一般都能很好地被企業所理解——比如整合服務器、安裝冷熱風通道、優化氣流走向等。

  這些改變可以節能,但是綠色IT決不能只停留在數據中心,企業更不能簡單地把實施綠色IT的責任推卸給數據中心經理就算了事。IT部門可以而且應該承攬起大多數的綠色IT創新項目,而且這麼做也不會花費多少錢。

  首先,需要說服企業測量自己的碳足跡。這項工作是一個必要的起點。

  一旦你對企業的碳足跡的大小有了感覺,然後就需要制定減排目標,比如說在特定時段內減排5%10%。這其中就包括了一些必須採取的行動:

  適時關閉不用的服務器或臺式機的電源

  利用能效指標作爲更換設備時購買網絡設備、服務器和UPS的衡量標準。

  採納再循環和重複使用程序。

  考慮可選的替代能源。

  鼓勵召開視頻會議以減少熱空氣的流動。

  敦促設備供應商必須制定綠色策略。

  最後,不要被一些粉飾綠色的方式所欺騙。這些日子以來,每家廠商都聲稱自己是綠色的,但是企業必須驗證他們的說法是否真實。

5 NAC:謀定後動

NAC(網絡接入控制)在過去數年間一直很熱。

  關於NAC的標準之爭讓思科與微軟處在了對立面,雙方各有一套專門的術語和方法。再加上可信任計算組織(TCP)自己的一套架構,使得這一領域充滿了變數。

  還有一大批第三方廠商也在提供能夠滿足個別企業NAC需求的產品,他們是不會等待思科和微軟的標準之爭解決之後再動手的。

  但是去年對於NAC來說是個轉折點。標準之爭似乎已經得到了解決。用戶們很顯然地決定等待微軟發佈其NAC產品,而讓很多第三方廠商遭遇了冷落。

  而且由於微軟的NAC版本NAP(網絡接入保護)可以隨VistaWindowsServer2008捆綁獲得,所以對很多用戶來說,決定跟隨微軟就成了一件不必費腦筋思考的事。NAP是一個簡單而明確的選擇,不必像RFP那樣需要進行擴展研究、產品測試與評估等等工作。

NAP在最近的產品評測中甚至已經證明了自己的實力。Forrester曾經做過一項研究分析,以便確定哪種NAC產品更能夠解決現實世界的部署問題。結果微軟的NAP名列第一,思科和Juniper位居其後。

  今年對於用戶的問題是,應該在何處部署NAC,以及需要打開多少NAC功能?很多用戶現在使用NAC不過只是想控制訪客的接入。其實這項技術可以做得更多。在訪客進入之前,它就可以掃描訪客的設備,確定它們是否攜帶了病毒,檢查它們的補丁是否已補齊,如果諸項安全條件不合格的設備則將被隔離。而在訪客進入之後,它依然可以確保訪客的設備是乾淨的,而且用戶只能訪問他們有權訪問的網絡部分。

  這些重要的功能就是每個IT經理需要實施的部分。

6 萬兆以太網:切換正當時

2001年,萬兆以太網交換機剛剛問世的時候,每端口的平均成本爲39000美元。而今天,萬兆以太網端口的價格已經跌破4000美元,萬兆以太網交換機對於企業的佈線間或數據中心來說都已不再是奢侈品了。

  隨着數據中心服務器的整合,更不必說服務器廠商和海量網站的需求,幾大標準組織和衆多廠商已經開始了40G以太網甚至100G以太網的研究。不過到目前爲止,萬兆以太網仍然還是行業標準,大量用戶所使用的還是萬兆以太網交換機。萬兆以太網交換機的端×××貨數量2007年增長了140%(Infonetics數據)。萬兆以太網服務和設備的全球收入在去年年底前接近95億美元,與上年相比增長30%

  如果企業所使用的快速以太網設備已經陳舊,那麼今年應該就是切換到萬兆以太網的好時機。近期《NetworkWorld》對7款萬兆以太網交換機所做的測試表明,這些產品不僅能提供強大的packet-pushing(包推送)功能,而且還可提供802.1X認證、增強的組播支持、防DoS***和IPv6支持。測試結果表明,這些交換機擁有豐富的管理和安全性能,這一點與它們每秒鐘能推送多少數據包相比同樣重要。

7 虛擬化:不再僅限於服務器

  到目前爲止,最容易實現的虛擬化就是對x86服務器的虛擬化。因此,虛擬化運動現在出現的問題就是:在數據中心內對x86服務器的虛擬化,究竟表示着企業虛擬化運動已經結束還是剛剛起步?

  那麼,是不是還應該有存儲虛擬化?桌面虛擬化?應用虛擬化?甚至包括Unix和主機在內的數據中心的所有硬件的虛擬化呢?

  這些問題纔是企業的IT高管們必須回答的關鍵性的、長期性的虛擬化問題。一旦企業走上了將底層基礎設施虛擬化的道路,那麼將虛擬化策略擴張到整個企業又有何不可呢?

  如果你同意這種看法,那麼下一個合乎邏輯的步驟就應是存儲虛擬化,因爲所要處理的不過是數據中心內部的另一個技術問題而已。創建虛擬存儲池的好處還包括低成本的數據遷移、更簡便的存儲資源管理、通用複製服務,以及最大化和擴展存儲資源的能力等。

  客戶機的虛擬化同樣能夠提供實際的利益。在託管的虛擬桌面設置中,應用被託管在服務器上,用戶在瘦客戶機上工作。這種情形在呼叫中心領域是非常理想的。

  桌面虛擬化的另一個版本,是物理機的虛擬化。在此,各種單獨的業務域和個人域都可以在移動員工的筆記本電腦上實現,既安全又實現了法規遵從。

  多個操作系統也可以在一臺PC上運行。這種情形對於需要運行專用的UnixLinux應用但同時又想用Windows接發郵件、運行其他基本應用的技術工程師來說非常合適。

Gartner的分析師GeorgeWeiss認爲,許多企業今天基本上都處於虛擬化的第一個階段。也就是說,它們正在實行服務器的整合及虛擬化,作爲削減成本的一種手段。

  下一個階段就是將虛擬化技術用於跨服務器的資源動態分配。而在最後階段,將會實現異構虛擬化,即實現跨各種硬件平臺動態遷移工作負載的虛擬化,這一階段在未來數年內還不會出現。

8 雲計算:謹慎前行

  進入2009年,雲計算將是最能製造市場熱點的技術。但是雲計算目前尚處於初級階段,企業應當明智地將他們在這一方面的研發項目加以限制,以便等待技術成熟,等待廠商們解決了衆多潛在的問題之後再大舉投入。

  首先,讓我們來定義什麼是雲計算。Gartner說,雲計算是一類規模可擴展,並具有彈性的計算能力,這種計算能力可作爲"一種服務"提供給使用互聯網的外部客戶。

  有兩個最經常被提及的雲計算實例,也就是Amazon.comGoogle,這兩家企業都將其數據中心資源租賃給外部客戶使用。

  例如,Amazon的彈性計算雲(EC2)容許用戶租賃虛擬機實例,在Amazon的硬件上運行他們的各種應用。EC2的其他服務還包括雲存儲和雲數據庫。Amazon利用Xen來做虛擬化,並向用戶提供LinuxSolarisWindows等操作系統選擇。

  按推銷行話來講,用戶可以利用Amazon在運行大型數據中心方面的專業經驗,而只需支付他們所用到的計算和存儲資源的費用,Amazon還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彈性地伸縮各種資源。

  雲計算的最底層是雲基礎設施。在此層面上,用戶可以感知到,並可就基礎設施做出自己的選擇。

  第二個層次就是作爲Web開發平臺的雲計算。最好的實例就是GoogleApp引擎,Web應用開發人員可在此上傳代碼(只要是用Python語言編寫的),然後讓Google的基礎設施去處理應用的部署和計算資源的分配。

  第三個層次是在雲中運行企業級應用。雲計算廠商可以託管企業級應用,並負責該應用的可靠性和性能。按照Gartner的預測,電子郵件將會成爲在雲中運行的第一個企業級應用。

  那麼雲計算與SaaS究竟有何不同?如果我們不必糾纏語義學上的含義的話,那麼SaaS主要是指一個特定廠商,比如說Salesforce.com以一種託管模式將其應用提供給多個用戶使用。理論上講,一個SaaS廠商可以使用雲基礎設施來託管其應用。同樣從理論上講,一個雲計算廠商可以託管任何人的應用。

  這就爲我們帶來了最終的雲計算環境,在其中,由像AmazonGoogle這樣的企業所擁有的私用雲可以彼此融合成一個巨大的公用雲,可包含所有用戶的數據和應用,在任何時間可以爲任何設備使用。

  然而,要實現這一切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將會遇到很多潛在的障礙。這些障礙包括許可證、隱私、安全、法規遵從和網絡監控等諸多問題。最後一塊可能的絆腳石就是各種企業應用將會趨向於定製化並相互糾纏,一個系統會回饋或向另一個系統報告。這使得將來要想除去某個應用而不至於影響到其他相關應用會變得相當困難。

  所以就目前而言,我們既要關注雲的發展,同時又必須腳踏實地地去研究雲。

9 Web 2.0:企業須因勢利導

Web2.0現象是無法遏止的。大量的企業員工青睞博客、維基、聚合、社交網絡、衆包和其他Web2.0的變體。Yankee集團最新的報告顯示,企業中有86%的非IT員工在工作時至少在使用一種Web2.0工具。

  剛進企業的年輕員工則會使用不只一種Web 2.0工具。對於企業的IT經理來說,挑戰就在於如何最好地安全地採用Web2.0技術,讓其服務於企業的一些基本功能,比如協作;以便提高員工的生產效率、增加收入、增進企業利益。這些可能性是無窮的。GartnerWeb2.0應用列表還包括了回覆服務、協作產品及業務設計、社區驅動的自我服務、衆包、概念引擎和預測市場等。

  很多員工都在使用像LinkedInMySpaceTwitter等社交網站進行相互間的溝通以及與客戶之間的溝通。除此之外,還有越來越多的廠商也在幫助企業設置並管理企業級的Web2.0應用。例如,WorkLight就可提供Java軟件幫助企業進行鑑定、加密和管理Web2.0應用。

FaceConnector(其前身是Faceforce)是一家聚合服務商,它可將Facebook上的簡介和好友信息無縫地集成到SalesforceCRM中。Socialtext3.0則能爲企業製作社交網站、維基以及定製企業的主頁等。

  這還只是冰山一角。關鍵問題是要確認某個Web2.0應用如何與企業文化相適應,然後讓它變得容易使用,並在社區開始使用它的時候關注其發展。


模塊.png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