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3.0是否會引發新一輪革命?

Web 3.0是否會引發新一輪革命?與Web 2.0時代使用互聯網是爲了把人與人聯繫起來不同,在Web 3.0時代使用互聯網是爲了把信息與信息聯繫起來,並且能夠利用這些信息結合你的個人偏好來回答你提出的各種問題。

  你準備去看場電影,然後吃點東西填填肚子。你偏愛喜劇電影和辛辣的墨西哥菜,於是你啓動計算機,打開網絡瀏覽器,進入到谷歌搜索引擎,搜索影院、電影和餐館等方面的信息。

  你需要知道附近的影院正在上映哪些電影並瞭解這個電影的主要內容,於是快速瀏覽了一下每部影片的簡介以選擇究竟要看哪部電影。你還要看看這些影院附近各自有哪些墨西哥菜餐館,以及其他顧客對這些餐館的評價。這樣下來,爲了這次出行你出門之前總共要訪問五六個網站。

  在互聯網日益普及的今天,這些上網行爲都是再普通不過的。但是,隨着互聯網進入Web 2.0以及未來的Web 3.0時代,同樣都是訪問網站,個人體驗卻完全不同,特別是在Web 3.0時代。

  一些互聯網專家認爲,下一代互聯網Web 3.0可以讓你更快速、更輕鬆地完成諸如搜索電影和餐館這些任務。你不再需要搜索好多次,也不要往Web 3.0瀏覽器中輸入很多關鍵字,只要一兩句較複雜的語句,網絡就會自動幫你完成其餘工作。

  比如,你可以輸入“我想看一部有趣的電影,然後到一家不賴的墨西哥菜餐館吃飯。我有哪些選擇?”接下來Web 3.0瀏覽器會分析你輸入的問題,在網上搜索所有可能合適的答案,然後整理好結果提供給你。

  當然,這並不是Web 3.0的全部本領。許多互聯網專家認爲,Web 3.0瀏覽器可充當私人助理。當你在網上搜索時,瀏覽器會逐漸瞭解你對什麼感興趣。你越是能經常使用互聯網,瀏覽器就越瞭解你,那樣即使你提出的問題很籠統,網絡也可以給你很滿意的答覆。

  你甚至可以向瀏覽器提出這樣的開放性問題:“我該上哪裏吃午飯?”瀏覽器會查閱你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的記錄,並結合你目前所在位置,然後推薦一系列餐館。儘管人們對Web 2.0的認識還處於衆說紛紜狀態,但性急的互聯網專家已經提出了Web 3.0。實際上,繼Web 2.0之後,Web3.0成爲互聯網專家們熱議的新話題。

  從Web 2.0Web 3.0

  在普通大衆所熟悉的衆多關於互聯網的時髦詞彙和專業術語之中,最有名的恐怕非“Web 2.0”莫屬。然而,儘管許多人聽說過Web 2.0,但真正瞭解其含義的人並不多。有的人認爲,這個術語本身只是一種推銷手段而已,目的在於吸引風險投資者,好讓他們往網站投入巨資。

  沒錯,從著名計算機圖書出版公司O'Reilly Media的Dale Dougherty首次提出這個術語以來,何謂Web2.0其實一直沒有明確的定義,甚至連Web 1.0至今也沒有一致意見。而另一些人認爲,Web 2.0是實際存在的,Web 2.0的特點,包括:

  1. 訪客能夠對網頁進行修改。比如,亞馬遜網站允許訪客發佈產品評述,訪客可以使用網上表單把信息添加到亞馬遜的網頁上,以便將來的訪客能夠閱讀。

  2. 可使用網頁把你與其他用戶聯繫起來。Facebook和MySpace等社交網絡網站之所以大受歡迎,就是因爲它們便於用戶找到對方、保持聯絡。

  3. 提供了快速、高效地共享內容的方法。YouTube就是一個典例例子,YouTube會員制作好視頻後,即可上傳到網站上,供別人觀看,整個過程不到一個小時。

  4. 提供了獲得信息的新方法。如今,廣大網民可以訂閱網頁的真正簡單聚合(RSS)新聞源,只要保持互聯網連接,就能收到關於該網頁上所有最新信息的通知。

  5. 訪問互聯網的設備不侷限於計算機。現在許多人通過手機或電子遊戲機來訪問互聯網。一些專家預計,不久之後,消費者通過電視機及其他設備來訪問互聯網也將成爲一件很普通的事。

  通俗地說,Web 1.0就好比是圖書館。你可以把它當做信息來源來使用,但是無法以任何方式來添加或改動信息;Web 2.0則像是一個龐大的朋友和熟人圈子。雖然你仍可以用它來獲得信息,而更重要的是可以參與到會話中,讓會話變成一種更豐富的體驗。

  儘管到目前爲止,還有很多人不太清楚Web 2.0到底是什麼,但另一些人卻已經在開始考慮接下來會出現什麼:Web 3.0會是什麼樣?它與我們今天的互聯網有何不同?它到底會是革命性的劇變,還是潛移默化的量變以至於我們甚至注意不到什麼區別?

認識Web 3.0

  互聯網專家們認爲,對於普通用戶而言,Web 3.0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讓你擁有了一個貼身的私人助理。根據專家們的觀點,Web3.0時代網絡對你無所不知,能夠自主地查詢互聯網上的所有信息來回答任何問題。許多專家把Web 3.0比做是龐大的數據庫。Web2.0使用互聯網是爲了把人與人聯繫起來,而Web 3.0使用互聯網是爲了把信息與信息聯繫起來。一些專家認爲Web3.0會取代目前的互聯網,另一些專家則認爲它將作爲獨立的網絡而存在。

  還是用一個例子來說明Web 2.0與Web3.0的異同。假設你正考慮去休假,想去熱帶地區,爲這趟旅行你準備了3000美元的預算。你想住在好的酒店,又不想太花錢,還想要一張便宜的機票。藉助目前可以使用的互聯網技術,你不得不多次搜索以便找到最佳的休假選擇:你需要研究潛在的目的地,然後確定哪個適合自己;你還可能要訪問若干個折扣旅遊網站,然後比較機票和酒店客房的價格;最後,你還要把很多時間花在查閱各個搜索引擎結果網頁的結果上,整個過程可能要花好幾個小時。

  而在一些互聯網專家看來,在Web3.0時代你只要發出一個很簡單的指令,剩下的事情則交給互聯網,互聯網完全可以替你做所有工作:它會根據你的偏好確定搜索參數,以縮小搜索服務的範圍。然後,瀏覽器程序會收集並分析數據並提供給你,便於你進行比較。瀏覽器之所以有這個本領,是因爲Web 3.0能夠理解網上的信息。

  今天,你使用互聯網搜索引擎時,搜索引擎其實並不真正理解你要搜索的東西。它只是簡單地查找出現搜索框中的關鍵字的衆多網頁,而無法告訴某網頁是不是真與你搜索的東西相關。換句話說,它只能告訴你,關鍵字出現在該網頁上。比如,搜索的是“土星”這個詞,最後會得到有關土星的網頁搜索結果和有關汽車生產商土星公司的其他搜索結果。

  而Web3.0搜索引擎不但能找到出現搜索詞中的關鍵字的網頁,還能理解你搜索請求的具體語境。它會返回相關結果,並建議關注與搜索詞有關的其他內容。在本文的休假例子中,如果你輸入“熱帶休假目的地,預算不到3000美元”這個搜索請求,Web3.0瀏覽器可能會提供一份與搜索結果有關的趣味活動或美味餐館列表。它會把整個互聯網視做一個龐大的信息數據庫,可以滿足任何查詢要求。

  Web 3.0的主要技術

  事實上,今天的人們根本不知道將來技術最終會發展成什麼樣。以Web 3.0爲例,大多數互聯網專家對於它的特點比較一致的看法是,Web3.0會爲用戶帶來更豐富、相關度更高的體驗。許多專家還認爲,藉助Web3.0,每個用戶會有一個獨有的互聯網配置文件,該配置文件基於該用戶的瀏覽歷史記錄。Web3.0會使用該配置文件爲每個用戶提供獨特的瀏覽體驗。這意味着,如果兩個不同的人使用相同的服務,用相同的關鍵字在網上搜索,他們會得到由各自配置文件決定的不同結果。

  這種應用所需的技術和軟件還沒有成熟。美國的TiVO和Pandora等服務提供了基於用戶輸入的個性化內容,但它們都依賴一種反覆試驗的方法,這種方法不如專家們所說的Web 3.0高效。更重要的是,TiVO和Pandora的服務範圍都很有限:分別是電視節目和音樂,而Web3.0將動用互聯網上的所有信息。

  一些專家認爲,Web3.0的基礎將是應用編程接口(API)。API是一種接口,是一組讓開發人員可以開發能充分利用某一組資源的應用程序。許多Web2.0網站含有的API讓編程人員可以訪問網站的獨特數據和獨特功能。比如,Facebook的API讓開發人員開發出以Facebook爲平臺的程序,提供遊戲、智力競賽、產品評價及更多內容。

  有望幫助Web 3.0進入實際應用的一個技術(實際上在Web2.0時代已經出現)是聚合(Mashup)。聚合是指把兩個或更多個應用合併成一個應用。比如,開發人員可以把允許用戶評價餐館的程序與谷歌地圖(GoogleMaps)組合起來。這個新的聚合應用不但可以顯示餐館信息評價,還能在地圖上把餐館標出來,那樣用戶就能查看餐館位置。一些互聯網專家認爲,開發聚合應用在Web 3.0時代會輕而易舉,誰都能開發。

  也有一些專家認爲,Web3.0會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它甚至可能不會使用HTML作爲基本的編碼語言,而是會依賴某種不知其名的新語言。這些專家表示,從頭開始可能比試圖改變當今的互聯網更容易。不過,全新版本的Web 3.0純屬理論階段,實際上目前還無法知道它會怎樣工作。在有互聯網之父之稱的TimBerners-Lee看來,互聯網的未來是語義網(Semantic Web),而許多互聯網專家在談論Web 3.0時也大量借鑑了他的理論。

  關聯數據(Linked Data結構化數據,但不一定是語義數據

  關聯數據這個概念來自W3C,該組織有一個關聯開放數據(LOD)項目。以下圖表列出了參與該項目的數據集。其中包括著名的ThomsonReuters的Open Calais項目 , Freebase,和DBpedia。這些數據集是在現有本體論(ontologies)基礎之上建立的,如WordNet,FOAF,和SKOS,然後在它們之間建立關聯。

spacer.gif

  構建語義網

  TimBerners-Lee於1989年發明了互聯網。他發明的互聯網其最主要用途是作爲統一的界面實現信息的彼此共享。不過,Berners-Lee對Web2.0到底是否存在表示懷疑,認爲它只是毫無意義的專業術語。Berners-Lee堅持認爲,他發明互聯網就是爲了能夠讓這一網絡架構能處理Web2.0所能處理的所有任務。Berners-Lee設想未來的互聯網與今天的Web 3.0概念很相似。它被稱爲語義網(Semantic Web)。

簡單地說,今天的互聯網架構是爲方便人使用而設計的。它讓我們容易訪問網頁,理解網頁所呈現的一切,而計算機卻不能理解。搜索引擎也許能查找關鍵字,但它理解不了這些關鍵字在網頁語境下是如何使用的。

  有了語義網,計算機將使用軟件代理來搜索及理解網頁上的信息。這些軟件代理將是在互聯網上搜索相關信息的程序。它們之所以有這種功能,就是因爲語義網擁有信息的集合體,這種集合體就叫本體(ontology)。在互聯網上,本體其實是一個文件,它定義了一組詞語之間的關係。比如,“cousin(堂兄弟、堂姐妹、表兄弟或表姐妹)”這個詞語是指有着同一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兩個人之間的家族關係。語義網本體有可能這樣來定義每個家族角色:

  ◆ 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主體上兩代的直系祖先;

  ◆ 父母:主體上一代的直系祖先;

  ◆ 兄弟或姐妹:與主體有着同一對父母的人;

  ◆ 侄子、外甥或侄女、外甥女:主體的兄弟或姐妹的子女;

  ◆ 阿姨、姑姑或叔叔、伯伯:主體的父母的姐妹或兄弟;

  ◆ 堂兄弟、堂姐妹或表兄弟、表姐妹:主體的阿姨、姑姑或叔叔、伯伯的子女。

  語義網要發揮應有的功效,本體內容就必須詳細而全面。按照Berners-Lee的概念,本體會以元數據(元數據是指網頁代碼中所含的人類看不見而計算機能讀取的信息)的形式而存在。

  構建本體需要大量的工作。實際上,這是語義網面臨的重大障礙之一。人們是否願意投入精力爲自己的網站構建全面完整的本體?網站變化後,他們會維護本體嗎?這些都是語義網構建時需要考慮的問題。批評人士認爲,創建及維護語義網這種複雜的任務對大多數人來說工作量太大了。

  另一方面,一些人很喜歡給互聯網對象和信息做標籤或做標記。互聯網可以對做了標記的對象或信息進行分類。如果博客含有一個標記選項,這樣很容易按特定主題對日誌內容進行分類。Flickr等照片共享網站讓用戶可以對照片做標記。

  谷歌甚至把它變成了一款遊戲:“Google ImageLabeler”讓兩個人在做標籤比賽中相互較量,看哪個玩家爲一系列圖像所做的相關標記數量最多。據一些專家聲稱,Web3.0將來能夠搜索標記和標籤,並將相關度最高的結果返回給用戶。也許Web 3.0會將Berners-Lee的語義網概念與Web2.0的標記文化結合起來。

  關於互聯網未來的幾個猜想

  總體來說,Web 3.0還只是處於理論研究階段,而少有明確的技術出現,但是,這沒有阻止人們猜測接下來互聯網的未來會走向何方。實際上,在這方面既有保守的預測也有激進的預言,還有聽上去更像是科幻電影的大膽猜想。

  1. 技術專家NovaSpivack認爲,互聯網的發展以十年爲一個週期。在互聯網的頭十年,發展重心放在了互聯網的後端即基礎架構上。編程人員開發出我們用來生成網頁的協議和代碼語言;在第二個十年,重心轉移到了前端,Web2.0時代就此拉開帷幕。現在,人們使用網頁作爲創建其他應用的平臺。他們還開發聚合應用,並且嘗試讓互聯網體驗更具互動性的諸多方法。目前我們正處於Web 2.0週期的末端;下一個週期將是Web 3.0,重心會重新轉移到後端。編程人員會完善互聯網的基礎架構,以支持Web3.0瀏覽器的高級功能。一旦這個階段告一段落,我們將邁入Web 4.0時代。重心又將回到前端,我們會看到成千上萬的新程序使用Web3.0作爲基礎。

  2. 互聯網將發展成爲一個三維環境。我們將來看到的是Web 3D,而不是Web3.0。互聯網把虛擬現實元素與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遊戲的在線世界結合起來,最後可能會變成融入了立體效果的一種數字環境。你可以以第一人的視角或通過你本人的數字化呈現(即化身),徜徉於互聯網中。

  3. 互聯網會立足於分佈式計算領域的最新進展,從而實現真正的人工智能。在分佈式計算中,幾臺計算機共同處理一項龐大的處理任務,其中每臺計算機負責處理整項任務的一小部分。一些人認爲,互聯網會擁有思考能力,因爲它能把任務分配到成千上萬臺計算機上,還能查詢深層本體。這樣互聯網實際上會變成一個巨大的大腦組織,能夠分析數據,並根據這些信息得出新想法。

  4. 訪問互聯網的設備絕不僅限於計算機和手機。從手錶、電視機到衣服,將來一切東西都能連接至互聯網。用戶將與互聯網保持持續不斷的連接,反過來也是這樣。每個用戶的軟件代理會以電子方式觀察用戶的活動,從而瞭解該用戶的更多信息。這可能會引發爭論:如何兼顧個人隱私與擁有個性化的互聯網瀏覽體驗帶來的好處。

  5. 互聯網會與其他形式的媒體融合,直至各種形式的媒體之間的所有區別都消失。廣播節目、電視節目和故事片都將依賴互聯網這種內容分發系統。

  當然,現在判斷這些未來的互聯網當中哪些會變成現實還爲時過早,也許未來真正的互聯網比今天最大膽的預測還來得出人意料。不過,希望等到未來的互聯網變成現實時,大家能就它的名稱達成一致意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