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破產了,這本書是垃圾還是寶藏?

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破產了,這本書是垃圾還是寶藏?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1

最近買書,看到一本《窮爸爸,富爸爸》二十週年紀念版,明晃晃高居銷量榜前列。

我記得這個作者——日裔美國人清崎,好幾年前就傳出破產新聞了,居然還有那麼多信徒。

他的富爸爸系列是一整套財商入門書,據說從1997年上市以來,全球銷售超過4000萬本,是無數人發財夢的起點。

我當學生的時候,財富自由口號還沒爛大街,大家還沒那麼怕被同齡人拋棄,在學校圖書館看過三本,內容大同小異,其中一本還是美國現任皇帝跟清崎合著的。

學生時代讀書有一個毛病,因爲還沒面對真實人生,紙上得來終覺淺。拿到書,要麼當小說,要麼當教條。

現在重看這本《窮爸爸,富爸爸》,倒是發掘出不少亮點和槽點。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清崎是第一代知識網紅,靠寫富爸爸的書紅得發紫,世界各地去演講,開財商教育公司,開理財顧問公司,還找了一家網絡平臺幫忙營銷推廣。

課程結束後,他決定不給平臺付一分錢,後來法院判定平臺可以從他的”富裕全球公司“裏分賬,總額2300萬美元。

結果,清崎直接宣佈富裕全球公司破產。

要錢,公司沒有,要名譽,他不在乎。

可以說是踐行了他寫過的理論——“你有一項技能或資產,你都可以考慮用企業形式擁有,享受更多好處和保護”——十年前沒看明白,現在才知道這句話暗藏玄機。

公司破產,禍不及個人,除了這家負責財富教育培訓的公司,他本人還控股十幾家其他企業,照樣站在富爸爸的行列。

港媒曾經形容李澤楷”財技巨人,道德侏儒“,這句話用在他這裏,也是再恰當不過了。

清崎的父親,是一位擁有高學歷的政府官員,相信”讀書,找好工作,努力升職“的傳統精英道路;而他好朋友的父親,一箇中學沒畢業的生意人,鼓勵他辦企業做投資,爲財富自由奮鬥。

很明顯,前者是他的窮爸爸,後者當然是富爸爸。

兩位爸爸做事都很認真,天命之年,已在各自的領域走向巔峯。

受過高等教育的爸爸,官至夏威夷州教育部長。愛創業的富爸爸,成了當地有名的富豪。

但隨着職位升高,窮爸爸變得越來越忙,需要到處演講和走訪,分身乏術,完全沒時間陪伴家人。

而富爸爸越來越自由,公司上了軌道,成了可以自動運轉的賺錢機器,加上投資產生的睡後收入,他有足夠時間教育孩子,做想做的事。

所以清崎的理念主要來自富爸爸,相信”窮人爲錢工作,富人讓錢爲他們工作“。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喜歡錢,是因爲熱愛錢能帶來的自由生活。明白錢很重要,但不想花費一生爲錢工作。

這種教育,從他9歲那年就開始了。

他和好朋友邁克,在高級私立學校裏讀書,家境在水準之下,兩個熊孩子每天在一起商量怎麼賺錢。

那時候富爸爸也剛剛起步,商業王國只有雛形,兩個孩子去他的超市裏打工,換得富爸爸的提點。

“我有一百多個朋友和員工,你們兩個小孩是唯一找上門,認真跟我討論怎麼發財的。“

2

你買的房子,到底是資產還是負債?

“資產是能把錢放進口袋的東西,不管你工作與否;負債是把錢從口袋裏取走的東西。你想要致富,只需要不斷買入資產就行了;如果你只想當窮人或是中產階級,那就不斷買入負債吧。“

富爸爸對資產和負債的定義,就這麼簡單,他整套致富邏輯的起點,就是這麼直白。

按照這個理論,清崎說了,你貸款買的房子,當然是負債咯。

你一生最大的一筆支出——房子,買了之後還要交房地產稅,不斷還貸,每年還得花不少錢維護,不就是讓錢不斷流出口袋麼。

看起來,他就是傳說中的“空軍”了。但事實相反,他年輕時的核心資產,就是很多小房子和幾家小公司的股權。

用一刀切的辦法,來衡量房子這種複雜的存在,實在太任性了。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前兩天,我媽跟我吐槽她小姐妹買房子的操作。

那是在我們老家——三線城市郊區的一套排屋,三百多方,屋外有花園,去年花200多萬毛胚購入,今年裝修,估計300萬剎不住車。對小城市的工薪家庭,這不是一筆小錢。

“就是不肯聽我的,非要全款付,說背貸款感覺有壓力。換成我來,100萬先在老家市中心付個大平層的首付,再拿100萬到杭州付個小二手房的首付,馬上出租用來還貸,還剩100萬做點穩健的投資理財,收益再還第一套房子貸款。這樣兩套房子,在兩個城市升值,又能來錢,還靈活。“

我媽不愧是老會計,對資產和負債,也有富爸爸的見解。

按這套方案,起碼後面兩個100萬都能讓錢流進口袋,都是資產,而且換手容易,隨時盤活。

全款付的郊區排屋,看起來是資產,但那是自住房,不產生收益。平時要去超市電影院咖啡館,都得開車,無形中多花錢和時間,遠不及市區大平層方便。

小城人民可不像北上廣的有錢人,對田園生活有執念,他們享受城市化的好處也就十幾年,根本不願意接盤二手排屋,那不就等於回村住老宅麼。

如果長期住下去,那300萬等於凝固在了一堆郊區的混凝土上,動彈不得,用不起來。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雖然房子統稱不動產,但每套房子的“不動性”是不一樣的。

二線城市市區小戶型學區房,比起三線城市郊區大排屋,可動性強太多了。

買房當然是可住可租可賣的最好,但如果三種屬性要排優先級,我認爲應該倒過來。

可賣最重要,隨時對衝人生風險。可租意味着有現金流,不至於綁死。

此處應有富爸爸的告誡:

富人獲得資產,而窮人和中產階級獲得負債,只不過他們以爲那些負債是資產。

3

如何才能走上財富自由之路?

接近退休的時候,窮爸爸和富爸爸的情況開始分化。

窮爸爸支持的黨派,在州長選舉中失利,害得年近六旬的他丟了工作。

壯志未滿,他也開始做投資做生意,但因爲前半生一心爲公,從來沒有這方面積累,導致他屢戰屢敗,慢慢把存款賠光了。

清崎痛定思痛,總結出人的收入來源,可以分成左右兩個方向: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左手邊是當僱員和自由職業者,右手邊是創業和做投資。左邊必須靠勞動賺錢,越成功越忙碌,右邊早期辛苦,但有躺賺的可能。

從人生的風險控制來講,最好的技能是,既能讓你創業或入股,又可以隨時上班或單幹。

當醫生可以自己開診所,也可以留在大醫院做事;當律師可以接案子,也可以做大公司法務。

如果你的技能,離開某個平臺就不能發揮的,比如政府僱員,一定要想辦法開發PLAN B,至少要學會投資。

但要想獲得財務自由,遲早得跨到右邊。

清崎建議,既然是遲早,那就越早越好,不要找工作。

這點我無法苟同。

除了那句爛大街的話,“除了個人能力,還得考慮歷史進程“——確實有道理之外,還因爲現在已經不是二十年前,很多創業是需要資源和技術的。

滴滴的程維,在阿里幹了快十年才創業,還從老領導那裏得到了初始投資。

華爲的任正非,四十多歲纔開公司,但人家當過工程建築兵,學過自動化,在相關國企也工作了好幾年,不缺行業人脈和渠道。

褚時健也說:雖然50多歲才摘掉帽子,到城裏的菸廠當上副廠長,但我30多歲被打成右派,下放到鄉里的糖廠,那時候已經把農業小企業那一套全搞明白了。

每個人的時間表不一樣,最重要是保證所有時間都在做增值的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4

你說的話,是富爸爸語言,還是窮爸爸的話?

說真的,所謂方法論,多數是陽謀,無非是專注、勤奮、勇敢向前之類的。

但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開風氣之先河,在人們還不太願意把“想賺大錢想要財富自由”掛在嘴上的時候,提出了一種絕不可能出錯的”道“——你要按富人的方式說話,大大方方地表明要追求財富的態度。

語言會反向塑造心智,你說出來的話,會成爲一種長期暗示,最後長成你的血肉。

哪些話是出自富爸爸之口,哪些是窮爸爸說的,一目瞭然。

窮爸爸說,貪財乃萬惡之源。

富爸爸說,貧窮纔是萬惡之本。

窮爸爸說,努力學習吧,那樣你就能去好公司工作。

富爸爸說,努力學習吧,那樣你就能發現一家好公司並收購它。

窮爸爸說,我不富有,因爲我有孩子。

富爸爸說,我得富有,因爲我有孩子。

窮爸爸說,當涉及錢的時候要小心,別去冒險。

富爸爸說,要學會管理風險。

窮爸爸說,房子是最大的投資和資產。

富爸爸說,房子是負債,如果你的房子是你最大的投資,你就有麻煩了。

窮爸爸說,我對錢不感興趣,錢對我來說不重要。

富爸爸說,金錢就是力量。貧窮和破產的區別是,破產是暫時的,而貧窮是永久的。

窮爸爸說,你應該沿着公司的梯子,一步一步往上爬。

富爸爸說,爲什麼不當梯子的主人?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保守社會,說”我很喜歡錢“是可恥的,不符合主流價值觀,老師領導都來找你談話的。

但依照心理學理論,這就是在運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對某種情景形成期望和預言,會產生讓這種情境成真的效應。

這纔是富爸爸真正強大的部分:我知道我要成爲什麼人,然後不斷暗示自己,並堅定地走下去。

來源:見小曰明(smallsharing),向上青年的祕密成長基地。

作者:明玥,讀經濟的文藝女青年,愛買房的寫作者,都市女孩生活方式研究者。

延伸閱讀

別說你讀懂了《富爸爸窮爸爸》

揭露富爸爸背後真正的祕密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來源:理財巴士

版權說明:本公號轉載文章旨在學習交流,不用於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異議,敬請後臺聯絡我們,議定合作或刪除,我們將第一時間按版權法規定妥善處理,非常感謝!

讓錢爲我們工作

理財在十一年前,也就是2005年的時候,我看了一本名爲《富爸爸窮爸爸》的財商教育書籍,這本書觸動了我,於是我開始利用業餘時間潛心鑽研投資理財。然後,在2013年的時候,我創辦了理財巴士自媒體,同時,理財教育也就成爲了我的事業。可以說《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是我的理財啓蒙書籍。

每當有人讓我推薦理財書籍的時候,我就很想推薦這本書,但是我收到的回覆往往是:“這本書我已經看過了!”似乎是在表達,這本書太簡單了,有沒有更加專業一點的。這個時候,我都會很不好意思,然後開始挖空心思去想另外一本理財書籍。

其實,經典的書籍永遠不會過時,就好像最簡單的理財原理纔是最有效的一樣。即使我現在已經擁有超過十年的投資理財經驗,但是每次翻開《富爸爸窮爸爸》都會有新的收穫。特別是在我實現財務自由以後,回過頭再來體會書中的道理,真是別有一番滋味。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作者羅伯特清崎已經在書中揭示了富爸爸所有的祕密。在接下來的節目當中,我將會爲大家一一揭密。

首先,大家知道這本書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嗎?其實就一句話:

我們不爲錢工作,讓錢爲我們工作!

這也是窮人越窮,富人越富的原因。在同樣的條件下,窮人會不停的打工賺錢,然後全部消費掉,接着又去爲錢工作,慢慢進入一個惡性循環。而富人剛開始也會努力工作,並且在錢不多的時候,懂得節儉,然後用節省下來的錢去幫自己賺錢,從而產生一個滾雪球的效應。僅僅是一個小小的觀念不同,隨着時間的推移就會產生非常巨大的差異。

所以,我們要養成一個習慣,在花每一塊錢的時候,都要想清楚,這一塊錢是能夠幫我們賺更多錢的,它真的值得在現在就被花掉嗎?

祕密2尋求新出路

《富爸爸窮爸爸》的聯合作者是莎倫·萊希特,在這本書的序言當中,有一段她與她兒子的對話,這段對話可能並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但它卻實實在在改變了我做事的方式。這段對話發生的背景是:莎倫·萊希特的兒子從學校回來以後,抱怨說不想去上學了,他認爲自己在學習一些他一輩子都用不到的東西。這段話是這麼說的:

現在根本就沒有工作是穩定的,我知道現在流行裁員、企業規模適度化。我也知道今天的大學畢業生比你們剛畢業時掙的少多了。再看看醫生,他們的收入也遠不如以前。我知道我不能再寄希望於社會保險或公司的退休金了,我要尋求新的出路。

要知道,這段對話發生在1996年,那時候的美國孩子已經開始意識到社會正在發生轉變,得到良好的教育和獲得優異的成績不能夠確保進入社會以後一定會獲得事業的成功。

反觀國內,我們父母這一輩,能夠讀大學是很牛的,大學生基本上是包分配的,根本不愁找不到工作。而現在,大學生滿大街都是,而且公務員也不再是鐵飯碗,反而是一些學歷不高的人成爲了互聯網時代的開拓者,當然,這其中也包括我在內。

正因爲我意識到自己學歷不高,在傳統職場上是無法與高學歷人士相抗衡的,所以我必須要尋求新的出路。但是,我也不知道出路在哪裏,所以我經常換工作,嘗試各種行業、各種職業,過程非常辛苦,但最終被證明是值得的。當互聯網時代到來之時,我將之前的各種工作經驗集合起來,就形成了我在自媒體方面的運營能力。

過去,我經常翻看《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我想這其中也會對我有一些潛移默化的影響吧。

祕密3跳出老鼠賽跑

玩過富爸爸現金流遊戲的人都知道,在遊戲當中有一個老鼠賽跑圈,還有一個快車道,而遊戲的目的就是實現財務自由,然後就能跳出老鼠賽跑,進入快車道,享受富人的生活。

我相信,有很多玩過N遍現金流遊戲的玩家也未必真正搞懂,究竟要如何才能跳出老鼠賽跑。其實在《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的序言當中已經非常明顯的提示我們了,這句話是這麼寫的:

只有精通會計和投資才能跳出“老鼠賽跑”的陷阱,可以說這是兩個最難掌握的專業。

聽清楚了,是會計和投資這兩個專業。如果你只是把現金流遊戲當成一個簡單的大富翁遊戲來看待,那你就是“圖樣圖森破”了。現金流遊戲實際上是把會計和投資這兩門專業的基本原理融入到遊戲當中,讓大家在娛樂的同時發現這其中的奧祕,然後將它們真正融入到實際生活當中,對家庭財務產生實際的影響。

像《富爸爸窮爸爸》的聯合作者莎倫·萊希特,她本身的職業就是會計師,所以玩一個有收支表和資產負債表的遊戲,對她來說是非常容易上手的。這也是爲什麼她在遊戲當中是最早跳出老鼠賽跑的人。

祕密4會計的用處

會計與投資這兩門專業是實現財務自由的關鍵,但是學校卻不教這些內容。即使是恰好在學校裏學過這兩門專業的人,他們也未必懂得將這些專業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當中,他們更多的是學習企業會計和專業化投資。

當然,學過會計專業或是投資專業的人會比普通人更容易理解財商教育背後的基本原理。因爲道理是相通的,只不過現在是要將會計知識和投資技巧運用於家庭生活當中。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堅持記賬就是一種快速掌握會計原理以及瞭解家庭財務狀況的絕佳方法。這裏所說的記賬一定是使用複式記賬法,而不是簡單的記流水賬,現在市面上的很多款記賬軟件都是採用複式記賬法的。

所謂複式記賬法,就是每筆收入或支出都必須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賬戶當中進行登記。比方說,你從錢包當中拿出5元零錢用來買雪糕,那麼記賬的時候,支出賬戶要顯示購買零食花費5元,同時,現金賬戶也要減少5元。又比方說,你從工行賬戶轉了5千元到平安信用卡當中,那麼記賬的時候,工行賬戶要顯示減少5千元,平安信用卡賬戶要顯示增加5千元。當然,這些細節會由記賬軟件自動幫你記錄,你只要在記賬的時候設置好相關的賬戶就行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不僅要學會記賬,還必須搞清楚其中的來龍去脈,明白各個賬戶之間的關係,以及背後的原理。我們要像經營一家企業一樣經營我們的家庭財務。

祕密5投資的訣竅

對於投資來說,怎樣才能算是一個好的投資項目?其實,在現金流遊戲當中已經爲我們提供了兩種思路:

1、能夠提供正向現金流的資產就是最好的資產

比方說,在現金流遊戲當中,如果能用極低的首付,甚至是零首付購買到房產,同時出租該房產以後,所產生的租金能夠抵消掉購房貸款,並且還能產生一定的盈餘,這樣的房產投資就是最好的投資項目。

那目前在國內有這樣房產項目嗎?我看很難,現在的房價太高了,絕大多數的房產所能收到的租金估計連房貸的一半都無法達到。比方說,在廣州一套100萬的房產大約能夠收到2000元的租金,但供起這套房卻要30萬的首付,再加上每月4400元的月供。也就是說,這樣的房產是無法產生正向現金流的,你只能期待它未來能夠升值,這實際上就已經不是投資了,而是在賭博,賭未來房價一定上漲。

2、以極低的價格購買股權資產

比方說,在現金流遊戲當中,對於一個老手玩家來說,他清楚的知道每隻股票的價格區間,當自己翻出低價股票機會牌時,就要果斷出手買入股票。然後,在其他玩家翻出高價股票機會牌時,又要果斷出手賣出股票,賺取其中高額的差價。

當然,在現實生活當中,要判斷一隻股票的真實價格是技術活,不是普通人能夠辦到的。但是,我們也可以根據其中的投資原理,趁着投資市場低迷時期利用閒錢大量掃貨,然後,再等到市場火爆時期全部賣出,同樣也能賺取豐厚的收益。當然,這些操作都需要良好的投資心態來支撐,而良好的投資心態又來源於投資經驗的積累。

祕密6低收入職業

不知道大家在玩現金流遊戲的時候,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在遊戲的一開始要先選擇職業,而收入越低的職業往往更容易實現財務自由,進入快車道。這其實是遊戲的設計者在告訴大家要避免一個理財的誤區:認爲收入越高的人就越富有,就越容易實現財務自由。而實際情況卻是剛好相反的。

我們都知道,要實現財務自由,就必須讓自己的被動收入能夠大於生活開支。對於高收入人羣來說,他們的生活開支也會更大,這樣,他們需要擁有更多的資產才能產生足夠的被動收入。而對於低收入人羣來說,他們的生活開支也相對較小,這樣,他們只需要擁有適當的資產就能產生足夠的被動收入,讓他們實現財務自由。

在書中的序言部分,有一段話是這麼描寫的:

現在我知道我可以去選擇一個我想從事的職業,而不是因爲某個職業安穩或福利好、薪水高我纔去選擇它。如果我學會了這個遊戲所教的東西,我將自由地去做我想做的事,去學我想學的東西,而不是那些特定的工作所需要的技巧。如果我去學會這些,我就不必像我的大部分同學一樣,擔心工作穩不穩定和社會保險了。

所以,我們不必擔心自己所從事的是低收入職業,也不必追着高收入跑,去學那些我們根本不想學的工作技能。我們應該去做自己更感興趣的、更擅長的事情。因爲從事什麼職業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掌握金錢的運作規律,這纔是財富的真正祕密。

祕密7自由選擇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在《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當中,雖然窮爸爸並不認同富爸爸的很多觀念,但是他卻建議自己的兒子去向富爸爸請教。窮爸爸是這麼說的:“如果你們想知道如何致富,不要問我,去和你爸爸談談,邁克。”(邁克是富爸爸的親生兒子)

另外,當窮爸爸得知富爸爸用極低的工資僱傭自己的兒子爲其打工的時候,表示非常的生氣,甚至認爲富爸爸違反了《童工法》,應該受到調查。但即便如此,窮爸爸也並沒有阻止自己的孩子繼續向富爸爸學習。

這可能就是美國式的兒童教育,讓孩子自己親身去處理很多問題,給孩子充分的自由選擇權,而不是強加干涉。我想,這件事如果是發生在中國,估計窮爸爸早就出面找富爸爸討回公道了,甚至有可能在一開始就會阻止自己的孩子去向富爸爸請教。要知道,窮人的孩子去向富人請教,那該是一件多麼丟臉的事情,更何況,窮爸爸當時也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窮人,教授的收入還挺高的。

回想一下我自己的成長經歷,我最感謝的就是我的父母沒有過多幹涉我的決定。雖然父母內心是希望我能夠找到一份安穩的工作,但是,每當我要辭職的時候,他們都沒有提出強烈的反對意見,只要表示要我考慮清楚了,要對自己的決定負起責任。

當然,擁有自由選擇權就代表着要自己親自揹負各種壓力,其實每次換工作對我來說都是一次痛苦的決裂,其中的滋味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到,但是我從來沒有向父母訴過苦,因爲這不是父母幫我做的決定,而是我自己的決定,含着淚也要去完成它。我想,我的性格可能就是這樣被磨練出來的。

祕密8財富肌肉

理財的實操性是很強的,學習理財不能僅僅停留在知道的層面,還必須要運用於實際生活當中。有不少人每天都會看一些理財投資方面的文章,但是卻一直理不好自己的財,原因就在於他們只是在看,而沒有動手操作。

在《富爸爸窮爸爸》當中有一段話描寫了兩個爸爸在金錢問題上的不同做法,它是這麼寫的:

雖然兩個爸爸工作都很努力,但我注意到,在遇到錢的問題時,一個爸爸習慣於逃避,另一個爸爸則總是想辦法解決問題。長此以往,其結果就是,一個爸爸的理財能力越來越弱,而另一個爸爸的理財能力則越來越強。這種結果類似於一個經常去健身房鍛鍊的人與一個總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的人在體質上的不同變化。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增加獲得健康的機會,同樣,適當的腦力訓練可以增加獲得財富的機會。懶惰必定會讓你的體質變弱、財富減少。

這段話所表達的意思是,理財能力也同樣需要鍛鍊,積極的面對財務問題和解決財務問題就能夠鍛鍊自己的財富肌肉,讓自己的理財能力越來越強。如果你只是坐在沙發上看電視裏的健身教練在鍛鍊,自己是不會漲肌肉的;同樣,如果你只是看看理財文章,而並沒有實際去操作的話,也不能提升理財能力。

其實我們有很多種方式來鍛鍊我們的財富肌肉,比方說,我一直建議大家養成每天記賬的習慣,這就是一種很好的鍛鍊方式。能夠讓自己保持對家庭財務狀況的監控,並且能夠隨時調整開支來應對生活當中的各種變化。當然,將其他理財技巧運用於實際生活,也同樣能夠鍛鍊自己的財富肌肉,提升理財能力。

祕密9房產投資

很多人在看《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的時候,並不能很好的理解作者對房產投資的看法。

比方說,書中有一段話是這麼說的:

窮爸爸認爲,房子是自己最大的投資和資產;而富爸爸則相信“房子是負債,如果你的房子是你最大的投資,你就有麻煩了”。

但是,書中又有另外一段話,它是這麼說的:

房地產是我的基礎投資,通過日復一日的積累,我的資金不斷地提供現金流,偶爾也會有價值上的飆升。

有沒有覺得這兩段話是相互矛盾的?富爸爸認爲房子是負債,是麻煩,但作者卻以房地產做爲自己的基礎投資,這難道是作者不聽從富爸爸的教誨,一意孤行的做法?

其實,這裏面要注意兩個關鍵點:

第一段話當中所說的“房子”指的是自住房,很多人認爲自己所居住的房產是自己最大的投資,這其實是一個大坑。本質上來說,自住房是負債,不管是物業管理費、房屋維修費,以及未來會產生的房產稅,都會讓錢從你的口袋當中流走。如果你把自住房當成資產,那麼必然也會認爲房子越大越好,因爲房子越大,資產就越多,但實際上,房子越大,維持這套房子的開支也就越大,錢從你口袋當中流走的也就越多。

第二段話當中所說的“房地產”是指房產投資,而並不是作者的自住房。作者用零首付的方式購買一些商業房產,然後經過包裝以後再出租出去,用租金來抵銷房貸後還能小賺一筆。所以,如果要投資房產,就必須把它當成投資品種來對待,這樣才能保持理性的頭腦。就好像,如果你要投資黃金,就投資紙黃金或是金條,而黃金首飾做爲投資品來說性價比是極低的,因爲它的價格當中包含了加工費,而且還會在佩戴的時候產生損耗。

祕密10富爸爸破產了

記得我在2012年的時候曾經看到過一條新聞,說《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旗下公司富裕全球於2012年8月申請破產保護。這條新聞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在國內甚至有人置疑說,富爸爸的理論根本就是騙人的。

但實際上,是作者在用實際行動在告訴大家,富人是如何利用破產來避債的。如果我們深挖這條新聞就會發現,破產的這家公司實際價值只有400萬美元,但是卻負債2300萬美元,是明顯的資不抵債。這是富人常用的資本手法,如果某一家公司不行了,就把核心資產抽離出來,然後再申請破產保護,這樣,公司欠的錢就不用還了。

也就是說,只是羅伯特·清崎擁有的其中一家公司破產了,並不是他個人財富破產,在當時,羅伯特清崎擁有8家公司,核心資產並不在破產的這家公司裏面,所以公司破產對於他個人財富的積累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其實,在《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當中對破產也是有專門說明的,原文是這麼說的:

富爸爸甚至當一次嚴重的經濟挫折使他一文不名後,他仍然把自己當做富人。他會這樣安慰自己,“貧窮和破產的區別是:破產是暫時的,而貧窮是永久的。”

大家看看這句話說得多好:破產是暫時的,而貧窮是永久的。破產的只是公司,哪怕一個人只擁有一家公司,破產也只是暫時的,他還可以東山再起。就好像褚時健坐了十幾年的牢,75歲還可以種褚橙,然後84歲再次成爲億萬富翁。但是,很多人卻因爲害怕破產,所以選擇貧窮,因爲貧窮是沒有風險的,是絕對安全的,但貧窮也是永久的。

別說你讀懂了《富爸爸窮爸爸》,揭露富爸爸背後真正的祕密(三) 祕密11富人不抱怨

在作者9歲的時候,他去向富爸爸請教如何才能發財,但富爸爸卻給了他一份每小時10美分的工作,這筆錢在當時是少得可憐的。幹了四個星期以後,作者受不了了,他向富爸爸要求加薪,否則就不幹了,甚至還用《童工法》來威脅富爸爸。富爸爸則說作者越來越像那些大多數給他幹過活的工人,他們只會整天抱怨工作太多,工錢太少,最終不是被富爸爸解僱,就是自己辭職不幹了。

當生活給了我們一個逆境的時候,其實是在告訴我們,應該要學點新東西了,這是生活在推動着我們前進,是生活給予我們的機會。大多數人不理解這種機會,他們只會抱怨,抱怨工作、抱怨老闆,甚至抱怨家人,這等於是放棄了成長的機會。

記得我在2005年的時候,我的收入增漲了很多,但是我卻成了一名月光族。當時我並沒有抱怨老闆給的工資太少,因爲我發現,我的一位朋友收入是我的三倍以上,但是他也是月光族。我覺得這裏面肯定是有什麼地方不對勁。爲了找到答案,我看了很多關於財富的書籍,最後在《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當中找到了答案,最終也成就了今天的我。

大多數人認爲世界上除了自己以外,其他人都應該改變。而富人則在面對困難的時候,總是儘量從自身去尋找問題,然後改變自己,學習一些東西讓自己變得更加聰明。因爲富人深知“改變自己比改變他人更容易”這個道理。我認爲,這也是富人思維的一種,我很慶幸,我一直擁有這種富人思維:不抱怨,改變自己!

祕密12理財導師

羅伯特·清崎將富爸爸看作是自己的理財導師,但是我們通篇看下來,並沒有看到富爸爸有給出具體的投資指示,比方說,要買哪裏的房產、買哪隻股票或者是投資哪門生意,這些都沒有講。

我們更多的是看到富爸爸在講一些理財原理,以及用實際行動來影響作者。比方說,在作者第一次向富爸爸請教如何才能發財時,他開出極低的工資甚至是沒有工資來聘請年僅9歲的作者,用生活的例子告訴他,不要抱怨,不要爲錢而工作,要用頭腦來解決錢的問題。

然後,富爸爸還將世界上最乏味的會計知識用簡單的圖和詞語講解出來,爲作者打下了牢固的財務知識基礎。接下來,還在作者參加工作的時候,建議他努力工作之餘還要關注自己的事業,並且鼓勵作者換工作,不要追求所謂的穩定。

基於以上這些,我總結出,一個好的理財導師就應該像富爸爸那樣做到三點:

自身要通過實踐來積累豐厚的財富,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理財理念是正確。

2懂得運用簡單的語言來講解這些理財理念,讓學生一聽就明白。

3在適當時候的鼓勵學生,堅持這些理財理念,最終實現財富人生。

我希望自己也能夠成爲像富爸爸那樣的理財導師,所以,我一直堅持將理財思維融入自己的生活,通過十年的不懈努力終於實現了財務自由。與此同時,我還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來分享理財知識,並且建立理財社羣,幫助更多的人實現財務自由。

你希望我成爲你的理財導師嗎?

祕密13重建圈子

羅伯特·清崎在他16歲的時候,在學校遇到了麻煩,他發現,雖然他不是壞孩子,但是他已經開始和同學們疏遠了。他利用休息時間幫富爸爸幹活,然後花幾個小時接受富爸爸的教育,參加富爸爸公司的會議,學習一些在學校里根本學不到的財務知識。他在書中寫道:

我越瞭解錢的力量,與老師和同學們的距離就越遠。

其實,我也經常收到不少會員的抱怨,他們說自從開始學習理財以後,離自己原來的朋友圈子就越來越遠了。過去下班以後,一班朋友會約到一起喝酒、打牌、唱K;而現在卻更喜歡一個人閱讀和看理財視頻。即使是跟朋友聚會,也經常是聊不到一塊去,朋友們喜歡抱怨工作和生活,而他們更喜歡聊理財方面的話題,喜歡展望美好的未來。就是這樣,他們漸漸變得不合羣。

這種不合羣其實是一種好的現象,這說明他們在進步,而他們的朋友卻止步不前,在這個極速發展的時代不進步就意味着退步,未來將會被時代所淘汰。

有時候,由於家庭條件和環境的因素,讓我們只能接觸到這樣的圈子,那是沒辦法的事,但是,這不代表我們需要刻意去融入這樣的圈子。如果我們自己在不斷成長,造成與原來的圈子格格不入,那可能就是我們需要重新建立新圈子的時候了。

現在是互聯網時代,我們可以不受身邊環境的影響,通過網絡與志趣相投的人建立新的圈子。而我做爲理財思維的傳播者,正在致力於打造一個理財愛好者的樂園,一個財富新貴的圈子,歡迎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

祕密14理財與鍛鍊

曾經有人跟我說:“我很早就看了《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爲什麼我沒有發大財呢?”

我就跟他打了一個比方,我說:理財就相當於我們平時的鍛鍊,鍛鍊需要長期堅持,鍛鍊能夠強身健體。同樣,理財也需要長期堅持,理財能夠讓我們的家庭財務狀況更健康。如果我們的身體很好,我們就有更加充足的精力去打拼事業,去賺取更多的收入。

當然,如果某些人對運動真的很感興趣,也可以加強訓練,把自己打造成健身教練或者是職業運動員。健身教練通過教別人正確的鍛鍊來賺取學費;而職業運動員則通過參加比賽來贏取獎牌和獎金,他們是真正通過運動鍛鍊來賺錢的人。

拿理財來類比的話,我這裏所說的健身教練就相當於理財老師;職業運動員就相當於職業投資人或基金經理人。基本上也只有這兩類人是真正靠着理財投資來賺錢的:理財老師是通過教別人理財來賺取學費;而職業投資人是拿自己的本金去投資賺錢,或是幫別人打理資產來賺取佣金。

鍛鍊是每個人都要堅持的,但未必每個人都要把鍛鍊當成自己的事業,更多的人只需要通過鍛鍊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就好了。絕大多數的職業運動員也都有相應的職業病,另外,也不是所有職業運動員都能拿到獎牌,打造完美的職業生涯。

同樣,理財也是每個人都必須堅持的,但未必每個人都需要靠理財來賺錢,更多的人只需要通過理財來實現健康的財務狀況就好了。不是所有的職業投資人都能賺大錢,也不是所有賺到錢的職業投資人就能夠笑到最後。贏了幾十年,卻一次輸乾淨,這樣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所以,富爸爸只是告訴我們金錢的規律,讓我們養成健康的理財習慣,打造致富的基礎。而對於發家致富來說,不管是打拼事業還是專業化投資,都不是容易的事,還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努力。

祕密15致富的艱難

很多人都在追問,通過理財到底能不能致富呢?我個人的觀點是:理財和賺錢相關,但並不等同於,理財能夠直接致富。就好像鍛鍊能夠讓你身體健康,有更多精力去賺錢,但不代表你能夠直接通過鍛鍊來賺錢。想要賺錢,最好的方法一定是用心經營好自己的事業。

說到經營事業,很多年輕人,剛出校門就想去創業,這其實是不現實的,雖然有成功的先例,但那些畢竟都是極少數天才的瘋狂舉動,不值得普通人去效仿。我更建議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去企業打打工,積累一些工作經驗,最好是能夠進入跟互聯網相關的企業,哪怕是小團隊也好。能夠積累互聯網行業的相關經驗,對於未來開拓自己的事業有非常大的幫助,現在有很多創業項目就是從互聯網相關的行業慢慢做起來的。

羅伯特·清崎在年輕的時候也打過工,他在書中寫道:

我早年也曾在一些大機構工作,如加利福尼亞標準石油公司、美國海軍陸戰隊和施樂公司。在這些機構做事給我留下了愉快的回憶。

當然,他在這些大機構當中呆的時間並不久,最終他花了大量時間在經營自己的企業或是尋找投資機會上。

對於尋找投資機會,羅伯特·清崎在書中也有提到:

當我被問到“應該怎樣開始致富”這類問題時,我就以自己日常的思維方式作答。我敢保證找到好生意的機會真的很容易,這就像騎自行車,剛開始還搖搖晃晃,但很快就駕輕就熟了。賺錢也是一樣,最初的難關得由你自己渡過。

雖然作者把尋找好生意描繪的很輕鬆,但實際上,從他的履歷上來看,他的致富之路並不平坦,在商業上經歷了三次大浪沉浮,甚至還窮困到要睡在汽車上。可以說,理財可以做到很輕鬆,但是致富之路卻是異常艱辛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