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菜不是麻辣燙,冷鍋串串是熱的,鉢鉢雞裏也木有雞~

一個週末的晚上,肚子咕咕叫個不停,

迅速打開外賣軟件,在商場關門前幾分鐘,

下單了常吃的“冷鍋串串”

就是這個:

相比於普通的串串類小吃,

這種串串算是方便速食類

大玻璃櫃裏,煮熟了的毛肚、鴨掌、魚豆腐

海帶、豆皮、土豆片等一排排放着,

相中哪個,服務員就挑出來,

蘸了祕製的湯汁,再放進圓桶中,就能吃啦。

飢饞難耐時,簡簡單單就得了滿足。

因爲是涼的,不怕燙也不怕辣的刺激,

大口吃起來非常容易,過癮的很。

外賣軟件上寫着“冷鍋串串”倒也符合清涼的口味,

不過從正統的川菜文化來說,

它並不是真正的冷鍋串串,稍後會寫到。

就像真正的四川麻辣燙是一串串的,

而不是現在和冒菜長得傻傻分不清的一樣,

很多地方的小吃隨商業化的發展,早就變了樣子嘍~

1.

麻辣燙和串串香的淵源

四川是美食大省,以辣爲特色,

麻辣燙、冒菜、串串香等遍佈全國,隨處可見,

總是聽人說,這不都一個味道麼,

就像對口紅執着的人,總能分清那麼多的色號,

吃貨對於這些,自然也能說道個兩句。

冒菜、麻辣燙、串串香、冷鍋串串、鉢鉢雞……

這些小吃的祖上,都是四川火鍋。

在過去,吃一頓火鍋很貴,

很多家庭並不是想吃就能吃上,

而麻辣的口味,則是當地人最喜愛的口感,

“麻辣燙”這三個字,

也常以形容詞的身份來形容四川的飲食特色。 

八十年代末或九十年代初,

以麻辣燙命名的小吃開始出現了,

當時是以一串一串的形態出現,

發源地是四川樂山市五通橋區的牛華鎮,

相傳是一個老人挑着扁擔經營的。

這一串一串的串好在辣鍋裏涮,算是超級簡易版的火鍋了,

味道好吃又不貴,來來往往的,選個幾串肉和菜,

不僅方便,還能過了嘴癮,

慢慢的,在車站、電影院、商場門口這些人流多的地方,

賣麻辣燙的小攤就越來越多了,

很多食客端着食用,邊走邊吃,非常痛快。


爲啥現在常見的麻辣燙是這樣的?

想來也很有趣,四川最早興起的麻辣燙

而如今東北麻辣燙的牌子卻搶了好大一片市場,

自選菜品放進店家的鍋裏煮,

熟了放進調好的湯汁,一大碗滿滿誘惑,

麻辣燙的品牌衆多,有偏甜的、偏鹹的,

有放麻醬的,也有不放的,總之,各有各的味道。

其實,當經濟發展的越來越好,

四川火鍋慢慢走下“神壇”,小火鍋形式也不斷髮展,

原有的一串一串的麻辣燙就開始消失了,

或者演變成其他形式,比如從小攤走向室內。

很多老闆開了在屋裏能涮串的店,

因爲過去麻辣燙就是一串一串的,就被叫做串串香了。

現在走在大街小巷,總能看見吃串串香的館子,

而麻辣燙這個名字,串串香也就不再用了,

在大衆市場上,串串香和麻辣燙已經形成了兩種不同的定位,

一個還像火鍋一樣,大家一起刷一起吃,

而另一個,則是大衆快餐品類,

好吃的同時,也講究個方便和快。

2.

冷鍋串串不是冷的

串串香是由火鍋發展而來的,分爲熱鍋串串,和冷鍋串串

在很多館子裏,食客們點好串然後交由後廚師傅給燙制,

熟了之後再端上餐桌,

因爲不是一邊煮一邊吃,

爲了區分串串香,纔有了冷鍋串串的叫法,

並不是說串就是冷的。

在過去街邊,很多商家也會煮好許多串串,

葷素都有,浸在湯汁裏,

顧客們饞了就花錢買個幾串,

也算是冷鍋串串的一種簡易形式了。

文章開篇說到的冷鍋串串,

雖然與四川過去的冷鍋串串不同,

但清涼麻辣而爽口,撒上的芝麻隨湯汁飄香四溢,

也不枉爲這種形式了,

算是商業化發展的必然。

這個形式其實有點像鉢鉢雞

鉢鉢是一種瓦罐,叫鉢鉢雞是因爲要用雞熬湯,

作爲川系菜的一種,裏面也是好多串串,沒有雞。

煮好的串會放在調製好的蘸料中,

會浸泡一段時間,等味道充分進去,

一般食客是冷吃的,可以蘸料,也可以不蘸料。

3.

”孿生兄弟”的麻辣燙和冒菜

在四川小吃的各種各樣發展和演變中,

可能味道和樣貌都最像的要數冒菜和麻辣燙了。

現在的麻辣燙大多是是無籤的,

剛纔說過東北的麻辣燙已縱橫天下,

是因爲當時大家覺得做起來方便,選材也容易,

纔有了現在一碗裏有主食、有葷菜、有蔬菜的麻辣燙樣子。

而冒菜,不論現在的形式和品牌怎樣,

還常說四川冒菜,保留四川的原有風味。

“冒”,本是個動詞,先將湯汁準備好,

當然和串串香一樣的,也是麻辣,

然後把準備好的菜和肉放進去,

在鍋裏煮熟後盛到碗裏,再舀上一勺湯。

冒菜什麼都可以冒,鴨腸、牛肉、蔬菜、丸子……都可以

各地小吃都有各地的風味,

有人執着於家鄉的味道和吃法,

記憶深處,無法忘懷。

有人嚐遍千味,還是不挑其它,對口就好。

各有喜愛,纔是生活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